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yi

❶指东方的民族,又泛指各少数民族。木华《海赋》:“乖蛮隔~,回互万里。”(乖蛮隔夷:与中原相隔离的南蛮和东夷。“乖”与“隔”为同义对文。回互:回环交错。)《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li)中国,而抚四~也。”(朝秦楚:使秦楚二国朝拜。莅:统治。)
❷平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以近,则游者众。”(夫:语气词。以:并且。众:多。)潘岳《射雉赋》:“崇坟~靡,农不易垅(long)。”(坟:高。崇坟,同义词连用。靡:低。垅:田埂,这里用作动词,修田埂。)
❸消灭,平定。《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三族:父族、母族和妻族。夷:这里指被诛灭。)柳宗元《封建论》:“勒兵而~之耳。”(勒兵:统率军队。)


险;夷


○险xiǎn

(形)危险:~地|~境|~症|遇~|历~|冒~|脱~|保~|巡堤查~。


●夷

(形)〈书〉平安:化险为~|履险若~。


❶ 古代对我国境内东方各族的统称。《礼记·王制》:“东方曰~。”《吕氏春秋·古乐》:“商人服象,为虐于东~。”泛指中原华夏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者,未闻变于~者也。”《楚辞·九章·涉江》:“哀南~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近代也用以指外国或外国侵略者。《广东军务记》:“~船由泥城直进罾步登岸。”又:“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与~决战。”
❷ 平易,平坦。《韩非子·五蠹》:“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也。”(牂zāng:母羊。夷:指坡度平缓。)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魏学洢《核舟记》:“其船背稍~。”
❸ 平和,喜悦。《诗经·小雅·节南山》:“君子如~,恶怒是违。”(违:削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
❹ 铲平,削平。《庄子·胠箧》:“夫川竭而谷虚,丘~而渊实。”《史记·项羽本纪》:“遂北烧~齐城郭室屋。”
❺ 诛灭,杀戮。《韩非子·内储说下》:“吾一朝而~三卿,予不忍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遂~(韩)信三族。”
❻ 伤,伤害。《周易·明夷》:“~于左股。”《孟子·离娄上》:“父子相~则恶矣。”
❼ 蹲踞,伸腿箕踞而坐。《论语·宪问》:“原壤~俟。”(原壤:人名。俟:等待。)


❶平坦;平安
 △ 化险为~。
❷铲平;削平
 △ ~为平地。
❸古代称我国东部各民族;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
 △ 华~杂处。
❹姓。
【注意】笔顺为:


说明: 6画;一部;独体

❶我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后泛称四方的少数民族:~狄︱东~︱四~。
❷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chu)。
❸平安;平坦:化险为~︱履(lu)险如~。
❹削平;弄平:~为平地。
❺平常:匪~所思。
❻杀尽;除去:~族︱~灭︱芟(shan)~。
○鄙~(轻视;看不起)。


❶ 我国古代对东方民族的称呼:淮夷︱东夷。
❷ 我国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民族的称呼:四夷。
❸ 旧时指外国或外国人:华夷杂处︱处理夷务。
❹ 平安,平坦:化险为夷︱履险如夷。
❺ 铲平,削平:夷为平地。
❻ 消灭,除掉:夷灭︱夷戮。
❼ 姓。


1 亦称“东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旧时亦用以称外国或外国人。2 平坦;平易。如:化险为夷。3 平辈;等辈。《史记·留侯世家》:“诸将皆陛下故等夷。”4 灭掉;消除;削平。如:夷灭;夷为平地。5 通“痍”。创伤。6 姓。


(1次) 人名。指伯夷。相传他反对周武王灭商,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谓随~溷兮《弔》


❶高兴。《九叹·怨思》:“心巩巩而不夷。”
❷ 消灭。《九叹·惜贤》:“夷蠢蠢之溷浊。”
❸ 平坦,平易。《九叹· 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


平坦

平坦

夷(夷坦;平夷;陵夷) 荡(荡平) 坦平 坦坦(履道~)
平坦与险阻:夷险
地势平坦,毫无遮挡:一马平川
地势平坦而宽敞:平展
广阔平坦:广夷 广易 衍夷
开阔平坦:开坦 开厂
宽广平坦:展平 广平
宽阔平坦:宽衍
光滑平坦:溜平
隆起而平坦:高平 隆平
像手掌样平坦:掌平
平坦的样子:町町 踧踧 亶亶
地形平坦延绵的样子:沵迤
(没有高低凹凸:平坦)

另见:平 平地




陈列

陈列

陈(陈布;布陈;张~) 胪(胪列) 傧 展 离列
陈列宝物:陈宝
陈列尸体:夷(男女奉尸~于堂) 踣(踣尸) 陈尸 磔尸 横尸
罗列成行:罗行
分布陈列:布陈
整齐陈列:整设
进献并陈列:荐陈
布置陈列:设置
错杂陈列:错陈 杂陈
(把物品摆放出来供人看:陈列)

另见:物品 摆放 布置 观看




削(~笔;~铁;~发;~壁;~平;切~) 剡
削去棱角:
削尖锐:削尖
削平:夷(~为平地) 铲(铲削;铲薙)
削,切:
砍削:劚(~玉如泥) 删
用工具贴着物面削:推(~头;~剪)
 用刨具刮平:刨(刨平;~光;~花)
 用车床削平东西:车(~件;~光)
 用锉切削:锉(~平;~光;~铁)
用锛子一类东西砍削:
用刀斧砍削:
用斧砍削:斤削 斤械
回旋着切削:旋(旋切)
用刀将物斜削成扁薄形状:片(~肉)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削)

另见:刀 工具 切 磨



平定

平定

平(平靖;平戢;平息;扫平;削平) 定(拓定;剿定;剪定;易定;克定;镇定) 夷(夷荡;翦夷) 扫(扫夷;扫定) 厎(厎定;厎平;厎靖;厎绥) 砥(砥平) 肃(肃靖) 戡(戡夷;戡济;戡定) 敉(敉平) 龛(龛靖) 靖 克宁 廓宁(~宇内) 镇遏 克翦 菑攘 耘锄
平定天下:龛世 威加海内
 平定宇内:区平
安抚,使得保持地方平静:绥靖 绥静 绥定 辑定 抚宁 抚定 抚戢
 讨伐绥靖:讨绥
用武力平定:扫荡 翦荡 平息
 扫荡平定:荡定 荡夷 平荡 覆荡 殄平
 镇压平定:镇绥
讨伐平定:讨平 讨定 剿平 翦定
 讨定乱寇:革枭
扫荡平定:荡平 扫荡 扫平 平荡 驱攘
 消灭扫平:歼荡
攻克平定:略定
削除平定:虔夷 蠲平
平定使安定:静谧
平定使归顺:平服
平定之而使顺服:训定
达到平定:底平 底定
制伏,平定:克平
战胜平定:龛定
得于平定:厎绥
胜利平定:凯定
一旦发布命令,安排调遣,局势马上就可平定:指麾可定 指挥可定
(用武力平暴定乱:平定)

另见:讨伐 安定1 叛乱 叛变



喜悦

喜悦

悦(悦喜;怡悦;快悦;解悦) 夷(夷怿;嘉夷) 兑(兑悦) 说(说喜;说怿) 豫 欣(欣忭;欣悦;欣愉;欣说;欣怡) 欢(欢忭) 怿(畅怿;欢怿;忻怿) 慆 懋(~而冗怀) 忻 歆快 鸣跃 怡愉 熙怡 嬉怡 喜惬 骀荡
喜悦而宽慰:忻慰 欢慰 喜欣 欣慰
喜悦与惶恐:忻悚
既喜悦又恐惧:欢悚
既喜悦又害怕,心情复杂:喜忧交集
心里喜悦:悦心 破颜一笑 破颜微笑
内心喜悦:心红(看了~)
内心喜悦之甚:屐齿之折
打动人心,使人喜悦:动心悦魄
心情怡悦:悦情
喜悦的心情:喜意 欢心
宿愿一旦得到实现的极其喜悦的心情:久旱逢甘雨
表示喜悦:眉轩 志喜 志喜
拍手喜悦:抃悦
拍手欢呼表示喜悦:拊噪
庆幸喜悦:庆快
欢庆喜悦:庆悦
欢乐喜悦:欢悦 欢说
感动喜悦:感悦
感激喜悦:感怿 感喜
称赏喜悦:赏悦
惊奇喜悦:欢骇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喜形于色 喜见于色
接到委任官职的征召文书而喜形于色:捧檄色喜 奉檄色喜
非常喜悦:满怀喜悦 忻喜万分 拊噪踊跃
巨大的喜悦:鸿悆
喜悦之情非同寻常,难以言状:喜万恒情
喜悦、欣慰、感戴之情非同寻常,难以言状:倍万恒情 倍万群品 倍万常品 倍万恒品 倍百常情 倍百恒品 倍百恒情 倍百群品 实万恒品 实万恒情 喜万恒品
极其喜悦的样子:雀跃三百
(愉快;高兴:喜悦)

另见:愉快 高兴 快乐 喜事




民族

民族

族(汉~;藏~;满~;回~;彝~;苗~;白~;侗~)
汉民族:汉(汉族;~民) 中华 华胄 黄族 华夏族
古代少数民族:夷(东~;西南~;蛮夷戎狄) 番(番族;~落;西~;诸~) 羌(西~) 髻(~髦) 蛮(蛮夷;髦蛮) 戎(西戎;阴~;鬼~) 裔 叟 僰 俅 笮 霞氐 羯 纥(回纥) 胡(胡人) 狄 貊 粤(百~) 虏(鞑虏) 鞑(鞑子) 长(~夷) 猃狁 匈奴 獯鬻 左语 鞮译 靺鞨 鞮汗 鬼族 鬼方 韦韝 吐谷浑
四方少数民族:鞮译象寄
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蛮子
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蛮人
现代各民族:苗 蒙 藏 彝 回 傣 土 佤(佤族;佧佤) 瑶 侗 独(~族;~龙) 京(京族) 鞑靼仫佬 仡佬 锡伯
本族以外的民族:外族(~入侵) 殊族 异族 异类
种族:族 种(种类;黄~;白~;黑~)
卑贱的种族:贱种
弱小民族:瘠牛羸豚

另见:家族 国家 社会 家庭




平易

平易

夷(简夷)
顺和平易:顺易
和乐平易:悌(恺悌) 恺弟 乐易
娴静平易:静简
通达平易:通易
宽厚平易:宽易
温和平易:和易
柔和平易:柔易
随和平易:循易
坦率平易:坦夷 坦易
谨严平易:肃淡
(温和容易接近:平易)



各地的人

各地的人

同乡的人:乡亲(乡亲里道) 乡曲 乡邻乡里 乡党 里党 同乡 邦人 相里 里戚 邻里 党人 邑人 邑子 伴伍 闾巷 闾亭 闾邑 闾党 老乡 同乡人
泛称一乡的人:邻里乡党
同一籍贯而在外地者的互称:同乡 乡中
有旧交的乡亲:里旧
农村中对当地人的通称:乡亲
同县的人:邑人 邑子 同邑的人
外国人:夷(夷人;外~;西~)
西洋人:洋人 毛子
日本人:倭(~民)
南方人:南人
同一国或同一族的人:胞(同胞)
本国的人:国人
中国人:华人 唐人
寄居本地的外地人:客籍
离家在外的人:客子
离家远行或长年客居外乡的人:游子
离乡的游子:黄鹄
寄居外乡的人:侨民 侨氓
寄居在外国的人:
旅居外国的中国人:华侨
对华侨的亲切称呼:侨胞
世代居住本地的人:土人
外地迁来之民:
久居外乡的人:久客(~无依)
羁旅之人:宾旅
封地上的人:邑人




屠杀

屠杀

屠(屠刘;屠刳;屠馘;屠弑;翦屠) 夷 血肉 磔杀
杀戮,屠杀:夷刜
焚烧屠杀:焚屠 焚煞
屠杀全家,不留一人:灭门绝户
破城时杀尽城中居民:屠城(~三日)
大肆屠杀与抢掠,使城空如洗:洗城 屠城
洗劫屠戮:洗杀
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鸡犬不留
残酷屠杀:血洗
 剧烈残酷的屠杀:血风肉雨
 残酷屠杀的景象:血雨腥风 腥风血雨腥风醎雨
(大批残杀:屠杀)




诛灭

诛灭

夷(夷殄;夷陨;歼夷) 诛除 诛残 诛绝 诛殄 诛黜 诛磔
诛灭宗族:夷族
 诛灭全族:赤族
 株连家族亲属被诛灭:族夷 族灭 灭族 破族 湛族 族死 族诛 种诛 覆宗
诛戮、族灭:诛族
诛灭凶暴:诛暴
剪伐,诛灭:践伐
陷害诛灭:陷灭
(屠戮除灭:诛灭)



创伤

创伤

创(创痍;损伤) 伤(伤创;打~;杀~;跌~;砸~;碰~;自~;误~) 痍(痍痏;伤痍) 痏疮(疮痍) 夷(夷伤;瘢夷;伤夷) 伤疻
因跌倒、挤压等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挫伤
创伤,破坏:痍毁
创伤的表面:创面
杖刑的创伤:背花
受棒刑或被棒击后引起的创伤:棒疮
(伤口:创伤)


yi

鄙夷 凌夷1 芟(yi)夷2 辛夷3 烧夷弹 夷然自若4 化险为夷履险如夷


注释: 1衰败、走下坡路。2❶除(草)。
❷铲除(某种势力)。
3木兰。4谓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反)险



❶説。《詩經·小雅·節南山》: “既夷既懌,如相醻矣。” 鄭玄箋: “夷,說也。”
❷夷之言尸。《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之冰。” 鄭玄注: “夷之官尸也。实冰于夷槃中置之尸牀之下,所以寒尸。尸之槃曰夷槃,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移尸曰夷于堂,皆依尸而爲言者也。” 《儀禮·既夕禮》: “夷牀饌于階間。” 鄭玄注:“夷之言尸也。” 《禮記·喪大記》: “徹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 鄭玄注: “夷之言尸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夷于堂,如字,隙也。本或作侇,同音移。”
❸東方曰夷。《周禮·夏官·職方氏》: “職方氏掌天下之圖,……四夷。” 鄭玄注: “鄭司農云: 東方曰夷。”
❹以鉤鐮迫地芟之。《周禮·秋官·薙氏》: “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 鄭玄注:“夷之,以鉤鐮迫地而芟之也。”
❺長。《周禮·冬官·廬人》: “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 鄭玄注: “酋、夷,長短名。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長矣。”
❻猶“儕”。《禮記·曲禮上》: “在醜夷不舉。” 鄭玄注: “夷,猶情也。”
❼傷。《易·明夷》:“明夷,利艱貞。” 鄭玄注: “夷,傷也。”(《通德堂經解》) 《易·明夷》: “明夷,利艱貞。” 鄭玄注: “夷,傷也。” (《鄭氏佚書》) 《春秋傳服氏注八》: “子反命軍吏察夷傷。” 注: “金創爲夷。” (《鄭氏佚書》)
❽平。《春秋傳服氏注十》: “五雉爲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注:“夷,平也。” (《鄭氏佚書》)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