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高
周法高1915—字子范。江苏省东台县人。1941年获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学硕士学位。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语文研究中心主任。一生致力于古汉语语法、汉语音韵、金文的研究,勤于笔耕,著述颇丰,仅仅古汉语语法方面,就有洋洋百万言的巨著—— 《中国古代语法》,且有不少语法论文。他研究古汉语语法,注意吸取西方语言学的研究成就。如出版《称代篇》,将代词单独提出讨论,颇受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代替法”的影响; 又受叶斯泊森等人的影响,专设 《虚词篇》,以虚词为单位作综合研究; 又受赵元任等人的影响,把构词形态、构形形态都归入词的形态以及设主谓式谓语等;受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影响,析句采用层次分析法,而划分层次又受一点伦敦学派的影响等等。主张对古汉语语法作分期的研究,认为“中国具有三千年的文献,各时代的语法都有它的特点。要从历史的观点来研究中国语法,非要从事分期的研究不可。研究中国语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古代语法和近代语法两部分。古代语法,不妨以春秋战国的文献为主 (因这一时期具有不少接近当时口语的文献),上溯殷周,下探汉魏六朝的发展。至于唐宋以降的 ‘古文’运动,只是一种对古代语法的摹拟,并不能代表当时的语言。近代语法,可以现代国语为主,上溯唐宋以降的白话,特别注意语法之历史的变迁。当然唐代并不是一个截然的分界,只不过为陈说方便起见,不能不立一个界限罢了” ( 《称代篇·序》)。并据此历史语法观撰写并分别出版了 《中国古代语法》的《称代篇》、《造句篇》(上)、《构词篇》。参见“中国古代语法 (周法高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