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司马相如
释义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

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因慕蔺相如为人,遂改名相如。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严忌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二人故事遂成后世佳话。武帝曾读他的《子虚赋》,并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病免,卒。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有赋29篇,其中《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品,《史记》将它们视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作品主旨在于歌颂大一统王朝的声威和气魄,同时对统治者的过分奢侈也作了委婉劝戒。其结构和规模宏大,驰骋文采,铺排辞藻,极力铺张描绘,已具有典型的汉代散体大赋的特征,为汉代散体大赋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形式。后来的一些描写帝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无不受其影响,而论规模、气魄,则难与相如之作齐肩。《长门赋》属骚体赋,也是一篇较为出色的抒情之作。
司马相如在作赋理论上,提出“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和“苞括宇宙,总览人物”(葛洪《西京杂记》所引)的主张,说明他在作赋时比较重视资料的广博、辞采的富丽,在赋体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是一个创作风格较为多样化的赋家。他在前代辞赋创作的基础上,把汉赋推向成熟,从而确立了汉赋的体制,丰富了汉赋的题材和描写方法,使汉赋成为一代鸿文。所以扬雄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鲁迅也高度评价司马相如对汉赋变体创新的贡献,说他“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越汉代”(《汉文学史纲要》)。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

西汉文学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去梁,从枚乘等游。因《子虚赋》得武帝召见,又作《上林赋》,用为郎。曾奉使西南。后为孝文园令。其赋多用铺张手法,结构宏大,文辞富丽,于篇末则寄寓讽谏,为汉代大赋的代表。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

幼名犬子,字长卿,后仰慕蔺相如,改名相如。汉著名辞赋家,通小学。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后事景帝,为武骑常侍。著有《子虚赋》、《上林赋》、《羽猎赋》等,词藻华丽。曾仿《仓颉》、《爰历》、《博学》之体作《凡将》篇,隋唐后亡佚,清马国翰辑存1卷。《史记》有传。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