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报关注度的思考
徐晓冬
【摘 要】目前,作为报业龙头的党报受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的冲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机遇和最严峻的考验。迫切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讨论,找出对策,以有益于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关键词】党报;创新;关注度
党报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以宣传报道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主,是反映民生民情的重要工具,是党和政府与群众保持联系的重要沟通渠道。目前,党报已由过去与广播、电视的单一性竞争,发展到与广播、电视和各种都市类报纸以及网络媒体的多元化竞争。这其中,特别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最大。面对激烈的竞争,当前迫切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讨论,找出对策,以有益于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一、目前党报发展的现状
在消息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对各种资讯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各类报刊尤其是党报通常被视为权威信息来源,即使是晦涩难懂的理论文章也会有人花上大把的时间仔细阅读,生怕漏掉了重要信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技术和载体的不断创新,当前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改变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方式、内容的选择和阅读心理。足够多的信息源使报纸已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首要来源,这样就造成读者不爱看党报、订阅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的现象。
二、党报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党报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和经验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党报的发展,使党报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党报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单调。一方面,党报新闻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典型宣传,体现的主流观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示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另一方面,党报上一乡一县的模式化经验报道多,离大多数读者的距离比较远,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缺乏可读性;新闻表现形式也大多程式化,偏重大而全,往往容易掩盖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缺乏新鲜感;很多语言都是从文件、讲话中照搬过来的,给读者的感受是板起面孔教训人,缺乏感染力和针对性。
其次,宣传模式陈旧。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许多编辑记者习惯用政策的条条框框去套现实。一些领导往往没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要求报纸宣传自己的意图,记者只好找一些能够满足其要求的事例写成新闻交差,领导满意了,记者的工作似乎也得到了肯定。长此以往,记者的惰性就形成了。所以,党报的新闻报道自上而下的东西多,自下而上的东西少;围着领导同志以及机关打转多,深入基层挖掘鲜活的新闻少;自弹自唱、闭门造车的时候多,读者参与、开门办报的意识差。
再次,贴近性不强。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党报在参与社会生活、舆论监督方面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不痛不痒的文章多,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文章少,舆论监督方面的力度不大。另外,党报的服务性不强,不能提供全面、丰富、快捷的信息,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三、发挥党报固有优势,创新新闻报道
党报要想拥有足够的关注度,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强化党报的权威性,坚守舆论阵地,做有个性和立场的党报,歌颂真善美、批评假恶丑,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顺应党报读者的新期待,持续开动脑筋,不断探索创新。
做好会议新闻。作为党委的机关报,报道会议消息,将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准确传达下去,是应尽的职责。当前,应把握好报道的尺度和角度,突出指导性和可读性。要跳出会议写会议,抓住读者关注的“亮点”,做到短小精悍。所以,改进会议报道不是简单地减量,而是要提质,研究报道如何提高水平、如何挖掘会议和活动本身的新闻价值和报道内容。
改变宣传方式。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是群众并不十分喜欢看,是他们不关心吗?不是,广大群众其实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因为这些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党报应针对党和政府正在抓的大事要事,及时推出政策信息方面的资讯和解读,以满足群众需求。比如开通热线等,请群众提出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请专家解答。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实行双向交流,让受众积极参与传播过程,是现代媒体受欢迎且成功的传播方式。开辟热线栏目,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一方面反映群众的愿望、意见、呼声,一方面反映政府为民做事、解决困难的良好形象,力争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强化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党报来说,舆论监督是增强党和群众联系、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党报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委政府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分清楚哪些可以开展批评报道、哪些不可以开展批评报道,哪些适宜公开曝光、哪些适宜发表内参。由于党报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其监督往往更加有效,解决问题更加得力,只要坚持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原则,着眼于解决问题,就能够把这方面的报道做好。
重视社会新闻。长期以来,多数党报都对社会新闻不甚重视,偶有一二也是版面中的边角料。但是社会新闻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对于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良好社会风气、针砭时弊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社会新闻认识上有一些误区应该走出:一是认为搞社会新闻不能弘扬主旋律。事实正好相反,大量与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相连的社会新闻恰恰直接、真实、具体地反映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工作主题。二是认为社会新闻就是曝光、揭短。社会生活中阳光面是主流,社会新闻阳光面自然也占主流。三是认为曝光就是添乱,不顾大局。实际上这正是党报应该发挥的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四是将党报社会新闻等同于猎奇炒作新闻。党报社会新闻应该是严肃的、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较高的新闻价值取向和良好社会效益的。
增加非新闻性的实用信息版块。读者拿到报纸不仅希望了解时事,还希望能找到生活的指南,党报可以考虑加强这一版块。
四、重视媒体融合,提高党报关注度
据调查,2013年我国网民数量达6亿多,一年新增5000多万人;手机上网人数是5亿多人,年增长19%;微信公众号达200万个,并且每天都在数以千计地增长。与此同时,2013年我国报业发行量同比下降10.83%,传统报业的影响力正在下降,改革也迫在眉睫。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主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总书记的讲话把党报改革置于人们的关注点上,党报媒体改变传统技术、经营等形式,有效融合新媒体已势在必行。
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发布党报网络版,增加党报传播的途径。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信息,增进公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注重运用数字解析、图表图解等易读易懂、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即时新闻发布机制。针对涉及本地区的重大政策信息、重要政务舆情以及重大突发事件,依托网站、微信、微博等及时传递公众关心的信息。即时新闻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坚持快速发布新闻可以提升党报对读者的“粘性”,提升对党报的关注度。
强化互动功能是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互动性是新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一环,满足了读者的参与愿望。党报要提高关注度,需要积极开展在线交流,开放微博评论、私信以及留言功能,提供让读者参与互动的机会,积极与读者沟通,受理咨询诉求。
增加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社会保障等信息提供,方便群众查询。■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出版部)
责编:周蕾
【摘 要】目前,作为报业龙头的党报受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的冲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机遇和最严峻的考验。迫切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讨论,找出对策,以有益于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关键词】党报;创新;关注度
党报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以宣传报道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主,是反映民生民情的重要工具,是党和政府与群众保持联系的重要沟通渠道。目前,党报已由过去与广播、电视的单一性竞争,发展到与广播、电视和各种都市类报纸以及网络媒体的多元化竞争。这其中,特别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最大。面对激烈的竞争,当前迫切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讨论,找出对策,以有益于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一、目前党报发展的现状
在消息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对各种资讯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各类报刊尤其是党报通常被视为权威信息来源,即使是晦涩难懂的理论文章也会有人花上大把的时间仔细阅读,生怕漏掉了重要信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技术和载体的不断创新,当前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改变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方式、内容的选择和阅读心理。足够多的信息源使报纸已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首要来源,这样就造成读者不爱看党报、订阅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的现象。
二、党报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党报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和经验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党报的发展,使党报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党报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单调。一方面,党报新闻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典型宣传,体现的主流观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示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另一方面,党报上一乡一县的模式化经验报道多,离大多数读者的距离比较远,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缺乏可读性;新闻表现形式也大多程式化,偏重大而全,往往容易掩盖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缺乏新鲜感;很多语言都是从文件、讲话中照搬过来的,给读者的感受是板起面孔教训人,缺乏感染力和针对性。
其次,宣传模式陈旧。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许多编辑记者习惯用政策的条条框框去套现实。一些领导往往没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要求报纸宣传自己的意图,记者只好找一些能够满足其要求的事例写成新闻交差,领导满意了,记者的工作似乎也得到了肯定。长此以往,记者的惰性就形成了。所以,党报的新闻报道自上而下的东西多,自下而上的东西少;围着领导同志以及机关打转多,深入基层挖掘鲜活的新闻少;自弹自唱、闭门造车的时候多,读者参与、开门办报的意识差。
再次,贴近性不强。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党报在参与社会生活、舆论监督方面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不痛不痒的文章多,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文章少,舆论监督方面的力度不大。另外,党报的服务性不强,不能提供全面、丰富、快捷的信息,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三、发挥党报固有优势,创新新闻报道
党报要想拥有足够的关注度,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强化党报的权威性,坚守舆论阵地,做有个性和立场的党报,歌颂真善美、批评假恶丑,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顺应党报读者的新期待,持续开动脑筋,不断探索创新。
做好会议新闻。作为党委的机关报,报道会议消息,将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准确传达下去,是应尽的职责。当前,应把握好报道的尺度和角度,突出指导性和可读性。要跳出会议写会议,抓住读者关注的“亮点”,做到短小精悍。所以,改进会议报道不是简单地减量,而是要提质,研究报道如何提高水平、如何挖掘会议和活动本身的新闻价值和报道内容。
改变宣传方式。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是群众并不十分喜欢看,是他们不关心吗?不是,广大群众其实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因为这些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党报应针对党和政府正在抓的大事要事,及时推出政策信息方面的资讯和解读,以满足群众需求。比如开通热线等,请群众提出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请专家解答。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实行双向交流,让受众积极参与传播过程,是现代媒体受欢迎且成功的传播方式。开辟热线栏目,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一方面反映群众的愿望、意见、呼声,一方面反映政府为民做事、解决困难的良好形象,力争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强化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党报来说,舆论监督是增强党和群众联系、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党报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委政府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分清楚哪些可以开展批评报道、哪些不可以开展批评报道,哪些适宜公开曝光、哪些适宜发表内参。由于党报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其监督往往更加有效,解决问题更加得力,只要坚持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原则,着眼于解决问题,就能够把这方面的报道做好。
重视社会新闻。长期以来,多数党报都对社会新闻不甚重视,偶有一二也是版面中的边角料。但是社会新闻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对于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良好社会风气、针砭时弊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社会新闻认识上有一些误区应该走出:一是认为搞社会新闻不能弘扬主旋律。事实正好相反,大量与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相连的社会新闻恰恰直接、真实、具体地反映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工作主题。二是认为社会新闻就是曝光、揭短。社会生活中阳光面是主流,社会新闻阳光面自然也占主流。三是认为曝光就是添乱,不顾大局。实际上这正是党报应该发挥的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四是将党报社会新闻等同于猎奇炒作新闻。党报社会新闻应该是严肃的、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较高的新闻价值取向和良好社会效益的。
增加非新闻性的实用信息版块。读者拿到报纸不仅希望了解时事,还希望能找到生活的指南,党报可以考虑加强这一版块。
四、重视媒体融合,提高党报关注度
据调查,2013年我国网民数量达6亿多,一年新增5000多万人;手机上网人数是5亿多人,年增长19%;微信公众号达200万个,并且每天都在数以千计地增长。与此同时,2013年我国报业发行量同比下降10.83%,传统报业的影响力正在下降,改革也迫在眉睫。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主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总书记的讲话把党报改革置于人们的关注点上,党报媒体改变传统技术、经营等形式,有效融合新媒体已势在必行。
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发布党报网络版,增加党报传播的途径。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信息,增进公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注重运用数字解析、图表图解等易读易懂、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即时新闻发布机制。针对涉及本地区的重大政策信息、重要政务舆情以及重大突发事件,依托网站、微信、微博等及时传递公众关心的信息。即时新闻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坚持快速发布新闻可以提升党报对读者的“粘性”,提升对党报的关注度。
强化互动功能是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互动性是新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一环,满足了读者的参与愿望。党报要提高关注度,需要积极开展在线交流,开放微博评论、私信以及留言功能,提供让读者参与互动的机会,积极与读者沟通,受理咨询诉求。
增加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社会保障等信息提供,方便群众查询。■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出版部)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