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

    宋津廷

    摘 要:随着城市化发展建设的加快,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業要正确认识到“资产数额的增长并不是企业资产质量的提高”,受到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的影响,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断增长的资产数额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严重限制了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针对这个现象,企业应当注重加强相关内部控制建设,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施工企业 ?资产管理 ?内部建设

    一、施工企业的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管理不到位造成资产质量低

    1、“两金”居高不下

    “两金”即指应收款项和存货。

    造成施工企业“两金”长期高位运行的原因与建设单位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因素有关。例如,经由招标确定甲乙双方的合同关系之后,施工企业可以按既定方案配置企业资源,完成施工计划,与甲方进行结算,但现实中,受停工政策、建设单位变更工期、设计方案,投资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施工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追赶工期,形成大量应收款项。

    施工企业“两金”高企也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关。1)预算管理粗放,缺乏从施工计划到采购计划的合理规划,库存材料超出工程实际需求量,形成大量存货积压。2)内部管理不到位,现场施组方案不合理,导致工期滞后,设备、物资、人员的投入无法及时从计价结算中收回成本,形成合同资产。3)收尾项目竣工决算不及时,二次变更力度不够,多数情况下,当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项目的关键人员都会被调至新项目,导致竣工决算和二次变更滞后。4)投标前期成本测算较为粗放,没有充分考虑建设单位资金实力、垫资施工风险等因素,为承揽而承揽,甚至连项目效益预期亏损的也没有慎重决策,从源头上积累了施工企业风险,造成后续施工款项难以收回,“两金”清收清欠工作难以开展。

    2、实物资产管理薄弱,闲置浪费情况严重

    施工企业内部的实物资产主要包含相关固定资产、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存货等,由于多数施工企业实行法人管项目,固定资产集中在企业本级管理,项目现场负责使用保养,因此设备的购置、调配是由项目决定的,管理部门无法有效行使调配管理权。周转材料的从定义上看是可以周转使用的,但前提是项目班子能够在当地实现滚动发展,否则会因项目间成本费用分摊困难而致使周转材料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周转,新上项目需重复购买周转材料,闲置浪费情况严重。施工企业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也不够重视,施工现场对小型机具的管理未能将责任落实到人,实物丢失、损坏情况时有发生,看似合理消耗,实则跑冒滴漏,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

    3、企业管理松懈导致资产流失

    施工企业在实际的经营阶段,为了减少向上级单位上交利润,部分项目会选择不按照相关规定来计量成本费用,超出实际施工进度发料,虚增当年的成本费用。同时,这些被计入成本费用的材料,施工企业后续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在进行年终盘点工作时,只是简单的按照账面上的资产价值进行计算,导致项目对现场实际存货情况不掌握、不了解,部分材料被劳务队虚报冒领,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二、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的主要原因

    从表面层次来看,施工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与自然灾害、技术创新、价格变化等诸多因素具有直接关系,甚至,部分施工企业过度的追求业绩指标,会采用诸多的弄虚作假方式,这就导致施工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同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施工企业缺少内部控制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施工企业内部的不良资产会越积越多。

    第一,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无法准确的对客户进行评价,这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应收款项问题,且无法及时进行清欠清收,甚至有的施工企业,为了后续经营承揽,对长期挂账的应收款项,不采取诉讼等相关的保全措施,长期搁置。

    第二,固定资产和内部存货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资产清查制度得不到全面的落实和有效的执行,这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出现保管不当和维护不当的现象,甚至,固定资产和内部存货丢失、毁损的现象都时有发生。

    三、改进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措施

    第一,根据施工企业经营发展规模的大小,建立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控制政策和资产管理措施,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完善,避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效用。

    第二,需要结合企业内部的经营发展情况,来建立适合的资产控制环境,主要是指对资产控制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过程产生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

    第三,要提高企业领导对清收清欠工作的重视程度,多部门协同配合,既要做好施工过程中变更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也要做好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强化项目经理清收清欠终身责任制度,细化奖罚措施,严格考核。

    第四,要注重充分发挥出项目经理的管理职责,并积极执行和落实资产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第五,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要注重招聘具有较高诚信度的工作人员以及选择具有较高诚信度的承包人员,并通过规范合理的项目合同,来加大对这些人员的管理力度。

    第六,针对相关工作人员,施工企业要积极实行职能分离方式,针对无法相容的工作职能进行拆分,减少因管理缺陷造成的不良资产出现,并且,针对相关的经济业务需要经过负责人授权之后才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止资产出现损失。

    第七,施工企业应当杜绝对外部单位提供资金担保,或建立严格的资金担保制度,严格控制施工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进行资产担保行为。

    第八,针对施工企业账内的相关资产需要根据实物的不同形态,落实管理责任部门及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管理责任人员和物资的变动情况,并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确保现场账实相符。加强实物资产的保管养护工作,对丢失、损毁情况进行分析,凡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资产损失,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要求进行赔偿。针对企业内部已提完折旧、摊销的资产进行备查登记,落实保管责任,对达到报废条件的及时履行相关程序,完成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

    第九,施工企业应当摸清家底,针对那些已经形成坏账的资产,要查明原因,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追责,通过形成警示的方式,来规范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阶段,为了避免其出现信息失真现象,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理控制,并加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诸多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施工企业内部资产的合法真实,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不良资产现象,需要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实力和社会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0):240-240.

    [2]周丽.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初论[J].知识经济,2018(16):107+109.

    [3]邹永梅.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低碳世界,2018(07):348-349.

相关文章!
  • 资源诅咒及其微观机理的计量检

    丁从明 马鹏飞 廖舒娅<br />
    摘要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是“福”还是“祸”?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国别或省级层面进行研究,强调资源对地区

  •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党建平台

    靳婉燕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活力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

  • 齐抓共建 书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肖子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开发旅游,以人气带动商气,村民既务农也务工,至今我们村已有52户198人实现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