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作用的探究
田阔
摘要:2010年,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了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将EVA作为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EVA概念的起源、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进行分析,提出了EVA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EVA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使读者能够在EVA的实践应用中得以借鉴,以便EAV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发挥更加科学、合理、有价值的作用。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作用;探究
一、EVA的概念及起源
上世纪80年代,国外一些财务咨询公司通过验证发现,公司剩余收益的变化与其股票价值的变化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且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投资收益率变化与股票价值变化的相关度,因此,人们逐渐将剩余收益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并开始普及。1982年,剩余收益被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命名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并将EVA注册为商标。自此以后,该指标就成为企业管理应用的热点。在我国,EVA也越来越受关注,并被广泛用于业绩评价、投资评估、薪酬激励等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该指标实际是剩余收益的一种特殊计算方法,是根据调整过的营业利润和资本成本计算的剩余经营收益。其基本计算原理是: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调整后资本(TC)×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调整后计算得出的营业利润。
二、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
首先,在传统会计环境下,评价企业的绩效往往是将税后利润额(净利润)作为评价的基本指标。这样的利润数据在计算时往往忽略了股权资本成本。而在实际业务中,股权资本成本一般都高于债权资本成本,因此,一般净利润的数值都要高于EVA的值,业绩上表现为企业盈利,实则可能是亏损。EVA指标则是经济利润的体现,充分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009年12月,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EVA计算中的“调整后资本”进行了明确,即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其中“在建工程”是企业拥有的长期资产,它们占用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但未能投入使用,因此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所以在计算EVA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也是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等基本建设投入,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鼓励。
其次,EVA指标在制定当初,思腾思特公司就列举出了百余种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会计影响因素,但最终只确定了能影响到管理者经营行为的十几个会计科目。我国在引入EVA指标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最终提出了应当对会计利润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等损益项目的发生额进行调整。根据《暂行办法》中对EVA计算规则规定,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其中为避免重复计算而对利息支出项目进行了调整;对已计入当期损益、但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了调整,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对具有不可控性、偶然性及未实现性特征的非经常性收益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调整。
通过对以上相关因素的调整,相对于传统会计利润来说,EVA基本上可以说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企业价值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三、企业实施EVA绩效评价的效果
(一)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EVA计算公式可以看出,EVA的构成要素可以进一步延伸为资产周转率与资产报酬率等指标,而这些指标又与资金回收及使用效率息息相关。通过实施EVA管理,企业要想使EVA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和资产报酬率指标,进一步提高资产的收益水平。
(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已经知道,EVA指标在计算时考虑了资本成本,并且与资本成本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企业在考虑优化资本结构时,资本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EVA管理,企业会重新考虑优化已有的资本结构,更倾向于使用资本成本较低的内部留存收益,使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降低,达到科学、合理的水平。促使企业适当使用财务杠杆,使资本成本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上,从而使资本结构逐步趋于优化。
(三)激励经营管理者,实现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经营管理者与所有者往往存在都会利益目标的冲突,前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并避免各种风险,而后者则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支付较少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采用EVA进行业绩评价,可以改善两者的矛盾关系,使两者目标趋于一致。利润指标不仅与管理者薪酬相关,而且与EVA价值大小直接相关,由此,管理者只有创造更多的利润,进而尽最大努力追求EVA价值的最大化,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同时也实现了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
(四)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主业,优化资源配置
在计算EVA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既定不变,则税后净营业利润越大,EVA就越大。而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将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些,采用EVA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企业将能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业优势,将其做大做强,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同时,EVA指标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调整后资本时,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及技术更新改造,加大核心業务领域的投资,剔除不具投资价值的非核心业务,通过投资项目和业务的合理规划组合,实现整个企业资源的优化。
四、EVA绩效评价的思考
(一)关于资本调整项目
《暂行办法》规定,在建工程可以从资本调整项目中扣除,原因已述,在此不再赘述。但如此一来,企业可能会改变已有投资形式,将非主业领域的投资以在建工程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这样做至少可以在投资阶段作为在建工程项目减少资本成本。投资形式发生变化,投资风险随之增加,并且对企业间的资本运作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在建工程项目在资本调整项目中的扣除是否应该具体区分不同情形来对待值得商榷和思考。
(二)关于资本成本率
《暂行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在计算EVA时,资本成本率统一确定为5.5%和4.1%;对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上浮0.5个百分点,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这樣一来,实际资本成本率高于即定资本成本率的企业就会受益,可能会导致盲目扩大负债规模,在EVA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对于实际资本成本率低于即定资本成本率的企业,将会打击其进一步降低资本成本的积极性。另外,确定的资本成本率水平是否与当期实际情况相符以及三年后如何再次确定新的资本成本率都值得商榷。如此计算出来的EVA信息含量与资本货币市场的相关程度都将大打折扣,导致EVA计算误差增大。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应该根据年度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确定资本成本率而不是统一确定资本成率并保持一定时期内不变值得思考。
(三)与净资产收益率
EVA在计算时考虑了资本成本问题,传统会计利润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就会出现会计利润为盈利,而EVA值则为亏损的情况。如表1所示:
A公司调整后资本为1000万元,会计净利润为9万元,而EVA则为-10万元。但实际上,在会计利润指标体系中也有考虑股权资本成本的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接上例,A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2.25%,小于股权资本成本率5.5%,说明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未达到股东的期望值。从这个角度看,EVA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的结论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将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资本成率结合起来作为业绩评价依据,经营者就不会将资金用于净资产收益率大于零但低于股权资本成本率的项目,低效率的投资行为也就不会存在。
另外,EVA作为一个绝对值指标,也没有完全考虑股权资本的规模问题。又比如B公司使用200万元股权资本创造了4.5万元的EVA价值,而C公司使用400万元的股权资本创造了5.5万元的EVA价值,能说C公司的经营更加有效率吗?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是否考虑股权资本的投入规模,即引入“净资产EVA率”这一指标,(净资产EVA率=EVA值/净资产×100%),或是在使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时以股权资本成本率做为基准水平,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五、结束语
在我国,EVA已成为中央企业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EVA也的确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业绩水平,这一指标将会逐步向其他行业和企业进行普及。但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特征,仅靠一个EVA指标是不能完全满足不同行业的企业评价与比较的。在应用EVA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权衡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我们在积极实施《暂行办法》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EVA 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提升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对企业经营管理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邓刚.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析[J].财会研究,2015(11).
[2]杨扬.经济增加值(EVA)在中央企业业绩评价中的计算以及改进策略[J].会计之友,2012(2).
(作者单位: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景泰发电厂)
摘要:2010年,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了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将EVA作为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EVA概念的起源、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进行分析,提出了EVA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EVA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使读者能够在EVA的实践应用中得以借鉴,以便EAV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发挥更加科学、合理、有价值的作用。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作用;探究
一、EVA的概念及起源
上世纪80年代,国外一些财务咨询公司通过验证发现,公司剩余收益的变化与其股票价值的变化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且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投资收益率变化与股票价值变化的相关度,因此,人们逐渐将剩余收益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并开始普及。1982年,剩余收益被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命名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并将EVA注册为商标。自此以后,该指标就成为企业管理应用的热点。在我国,EVA也越来越受关注,并被广泛用于业绩评价、投资评估、薪酬激励等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该指标实际是剩余收益的一种特殊计算方法,是根据调整过的营业利润和资本成本计算的剩余经营收益。其基本计算原理是: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调整后资本(TC)×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调整后计算得出的营业利润。
二、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
首先,在传统会计环境下,评价企业的绩效往往是将税后利润额(净利润)作为评价的基本指标。这样的利润数据在计算时往往忽略了股权资本成本。而在实际业务中,股权资本成本一般都高于债权资本成本,因此,一般净利润的数值都要高于EVA的值,业绩上表现为企业盈利,实则可能是亏损。EVA指标则是经济利润的体现,充分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009年12月,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EVA计算中的“调整后资本”进行了明确,即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其中“在建工程”是企业拥有的长期资产,它们占用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但未能投入使用,因此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所以在计算EVA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也是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等基本建设投入,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鼓励。
其次,EVA指标在制定当初,思腾思特公司就列举出了百余种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会计影响因素,但最终只确定了能影响到管理者经营行为的十几个会计科目。我国在引入EVA指标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最终提出了应当对会计利润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等损益项目的发生额进行调整。根据《暂行办法》中对EVA计算规则规定,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其中为避免重复计算而对利息支出项目进行了调整;对已计入当期损益、但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了调整,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对具有不可控性、偶然性及未实现性特征的非经常性收益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调整。
通过对以上相关因素的调整,相对于传统会计利润来说,EVA基本上可以说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企业价值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三、企业实施EVA绩效评价的效果
(一)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EVA计算公式可以看出,EVA的构成要素可以进一步延伸为资产周转率与资产报酬率等指标,而这些指标又与资金回收及使用效率息息相关。通过实施EVA管理,企业要想使EVA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和资产报酬率指标,进一步提高资产的收益水平。
(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已经知道,EVA指标在计算时考虑了资本成本,并且与资本成本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企业在考虑优化资本结构时,资本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EVA管理,企业会重新考虑优化已有的资本结构,更倾向于使用资本成本较低的内部留存收益,使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降低,达到科学、合理的水平。促使企业适当使用财务杠杆,使资本成本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上,从而使资本结构逐步趋于优化。
(三)激励经营管理者,实现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经营管理者与所有者往往存在都会利益目标的冲突,前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并避免各种风险,而后者则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支付较少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采用EVA进行业绩评价,可以改善两者的矛盾关系,使两者目标趋于一致。利润指标不仅与管理者薪酬相关,而且与EVA价值大小直接相关,由此,管理者只有创造更多的利润,进而尽最大努力追求EVA价值的最大化,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同时也实现了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
(四)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主业,优化资源配置
在计算EVA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既定不变,则税后净营业利润越大,EVA就越大。而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将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些,采用EVA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企业将能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业优势,将其做大做强,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同时,EVA指标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调整后资本时,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及技术更新改造,加大核心業务领域的投资,剔除不具投资价值的非核心业务,通过投资项目和业务的合理规划组合,实现整个企业资源的优化。
四、EVA绩效评价的思考
(一)关于资本调整项目
《暂行办法》规定,在建工程可以从资本调整项目中扣除,原因已述,在此不再赘述。但如此一来,企业可能会改变已有投资形式,将非主业领域的投资以在建工程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这样做至少可以在投资阶段作为在建工程项目减少资本成本。投资形式发生变化,投资风险随之增加,并且对企业间的资本运作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在建工程项目在资本调整项目中的扣除是否应该具体区分不同情形来对待值得商榷和思考。
(二)关于资本成本率
《暂行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在计算EVA时,资本成本率统一确定为5.5%和4.1%;对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上浮0.5个百分点,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这樣一来,实际资本成本率高于即定资本成本率的企业就会受益,可能会导致盲目扩大负债规模,在EVA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对于实际资本成本率低于即定资本成本率的企业,将会打击其进一步降低资本成本的积极性。另外,确定的资本成本率水平是否与当期实际情况相符以及三年后如何再次确定新的资本成本率都值得商榷。如此计算出来的EVA信息含量与资本货币市场的相关程度都将大打折扣,导致EVA计算误差增大。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应该根据年度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确定资本成本率而不是统一确定资本成率并保持一定时期内不变值得思考。
(三)与净资产收益率
EVA在计算时考虑了资本成本问题,传统会计利润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就会出现会计利润为盈利,而EVA值则为亏损的情况。如表1所示:
A公司调整后资本为1000万元,会计净利润为9万元,而EVA则为-10万元。但实际上,在会计利润指标体系中也有考虑股权资本成本的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接上例,A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2.25%,小于股权资本成本率5.5%,说明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未达到股东的期望值。从这个角度看,EVA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的结论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将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资本成率结合起来作为业绩评价依据,经营者就不会将资金用于净资产收益率大于零但低于股权资本成本率的项目,低效率的投资行为也就不会存在。
另外,EVA作为一个绝对值指标,也没有完全考虑股权资本的规模问题。又比如B公司使用200万元股权资本创造了4.5万元的EVA价值,而C公司使用400万元的股权资本创造了5.5万元的EVA价值,能说C公司的经营更加有效率吗?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是否考虑股权资本的投入规模,即引入“净资产EVA率”这一指标,(净资产EVA率=EVA值/净资产×100%),或是在使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时以股权资本成本率做为基准水平,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五、结束语
在我国,EVA已成为中央企业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EVA也的确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业绩水平,这一指标将会逐步向其他行业和企业进行普及。但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特征,仅靠一个EVA指标是不能完全满足不同行业的企业评价与比较的。在应用EVA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权衡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我们在积极实施《暂行办法》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EVA 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提升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对企业经营管理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邓刚.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析[J].财会研究,2015(11).
[2]杨扬.经济增加值(EVA)在中央企业业绩评价中的计算以及改进策略[J].会计之友,2012(2).
(作者单位: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景泰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