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分析
程鲒 翟振芳 陈健 吴月
摘 要 就“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与“南京气象”“杭州天气”气象服务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等特征量及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南京气象、杭州天气的微信公众号在语言风格、排版形式、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从而提出成立运营团队、突出气象专业元素、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的改进提高思路。
关键词 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46-04
微信公众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新媒体气象服务平台[1-2]。合肥市气象台近几年也开始以“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气象服务信息,形成较稳定粉丝群。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媒体气象服务的效益,现对“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进行分析。考虑到合肥、南京、杭州都是长三角的省会城市,受天气过程影响的时间差不多,选择“南京气象”“杭州天气”这两家微信公众号与“合肥气象”进行比较,发现杭州、南京的微信公众号在语言风格、排版形式、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最后,从成立运营团队、突出气象专业元素、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提出了“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改进提高的具体思路。
1 特征量分析
选取2017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这一时间段进行分析,包含“国庆中秋小长假”重大节日和“连阴雨放晴”典型天气过程。利用这一时间段逐日记录的数据,制作“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这3个指标的分析图见图1、图2、图3。
由3张折线图可以看出,“杭州天气”的阅读量明显高于“南京气象”与“合肥气象”。“杭州天气”的阅读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29日,阅读量为10 624,临近国庆中秋小长假。“南京气象”的阅读量最大值也出现在9月29日,阅读量为3 700,临近国庆中秋小长假。“合肥气象”的阅读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26日,阅读量为819,当日标题为:《明天:下雨,降温,大风,冷空气。O!M!G!》。很显然,重要节日、重大天气过程都会提高读者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度[3]。
下面统计出三市阅读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见表1。
另外,三市的点赞量差别不大。就评论数而言,“杭州天气”要高于“南京气象”与“合肥气象”,同时,“杭州天气”与“南京气象”的评论数峰值与节假日、天气过程很对应,而“合肥气象”的评论数没有太多规律性。经回查,发现“杭州天气”与“南京气象”的小编比较注意回复读者的评论,形成良性互动。
2 典型过程分析
综合分析图1、图2、图3发现,在临近国庆中秋小长假和连阴雨后终于放晴的10月20日前后,微信公众号互动量分别出现峰值,在10月10日前后,互动量也出现了峰值,根据记录和回查,发现在那前后有冷空气来袭,三市出现大幅度降温和阴雨天气。
现针对这三次峰值,进行一些细节特征的记录和整理,见表2、表3(第二个峰值期列表略)。
现对3次峰值阅读量的微文进行分析。
1)在选题、抓时机、做服务方面,“合肥气象”“南京气象”“杭州天气”均做的非常好,遇到节假日、重大天气过程等均做到提前服务、跟踪服务,尽到了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职责。
2)在图文生动表达方面,“合肥气象”“南京气象”“杭州天气”都有做到,其中“南京气象”的图文最为出色,表情包、小动图运用得恰到好处。
3)在多元表達方式方面,“合肥气象”“南京气象”做的较好,“合肥气象”多次在文章中插入歌曲,获得读者好评。根据读者评论建议,“以后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插入不同类型歌曲。”这条建议非常好,可以更生动更直观地做气象服务,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增加互动。
4)这一点也是笔者分析下来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内容为王、数据说话。专业性是我们气象部门官方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以“杭州天气”为例,在说明气温时,列出历史同期数据、放专业气象图,数据说话,相当专业严谨,让读者信服。这是一般天气App很难做到的,也很难替代的。(见图4)
“南京气象”也用过专业气象图,体现专业性,增加了文章可读性,这是一种生动直观的表达。
5)在气象与生活服务方面,“杭州天气”做的出色。每天发布“生活指数预报——桂花观赏期,空气质量AQI预报和人体健康指数”“钱塘江潮汐预报”“明日车辆限行尾号”提醒等,这些是将服务落实到细微之处。读者也在评论区发表过对这些服务内容的关注。
3 小结
本文为了改进“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提高其气象服务影响力,特选取“南京气象”“杭州天气”微信公众号进行比较,通过对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等特征量及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南京、杭州的微信公众号在语言风格、排版形式、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特别提出以下改进、提高的思路。
1)新媒体运营需要团队。一篇优秀的气象微信稿,需要从选题、内容、排版、互动、运营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1)定期以及遇到重要节假日、重大天气过程等时期,需要组织召开选题会,做好气象定位,为读者服务。(2)明确团队分工,如:责任小编、责任审稿等,发挥团队主观能动性,并且明确责任。(3)新媒体的发展很快,可以多参加新媒体方面的培训,让公众号不过于死板,也不过于“放飞自我”出现不当言语,毕竟我们运营的是官方媒体,代表的是气象部门。
2)气象部门的新媒体服务要有我们的气象“旗帜”。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天气App的涌现,咱们气象部门的新媒体必须要高举专业的大旗。要更多的注入不可替代的气象专业元素,用数据说话,提高了读者的信任感,也就是提高了用户黏性,而用户黏性是新媒体的命脉。
3)从线上线下互动提高用户黏性。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回复读者的评论,互动更多的是一整套系统的与读者的联系,它包括线上更包括线下。
线上:(1)以中央气象台微博举办的“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为例,活动话题阅读量达到2 348万!这无疑提高了气象部门的影响力,也更好的服务了用户。我们可以在新媒体上发布摄影大赛、征集意见建议等活动进行抽奖送礼物,策划吸引眼球的活动增加互动性。也要注意重要节日、重大天气过程时与用户一对一的互动,提高用户黏性。(2)除了多活动,也可以多形式的来提高用户黏性。例如,可以采取视频、音频的形式。视频不局限于经典的天气预报,还可以插入脱口秀,以风趣生动的形式播报天气,而新媒体提供了这样一个更鲜活的平台。音频也可以多式多样,可以是优美地诵读,也可以夸张地口述,让用户更喜欢听更喜欢看。我在传媒公司实习时,除了做“路况天气”的微信小编,还在广播媒体播报实时“路况天气”。“杭州天气”微信公众号在国庆期间曾加入“小主播播报”的音频,十分生动,让用户的体验感更强更好。(3)多平台互动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微博、微信等不同平台也要联系起来,扩大传播。
线下:线下的互动可以更直接的与用户联系起来。在“气象科普进校园”“气象知识竞赛”等传统活动中,都应该把我们气象新媒体服务平台的推广加进去,做到“线上”“线下”不分家。还可以组织“气象体验会”“气象快闪”等崭新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眼球。
参考文献
[1]李雨谦,李梦蓉.新媒体时代公众气象服务分析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24):57-59.
[2]段文.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9):50-51.
[3]杨武,陈玥熤.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新媒体服务的思考[J].广东气象,2015(3):66-68.
摘 要 就“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与“南京气象”“杭州天气”气象服务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等特征量及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南京气象、杭州天气的微信公众号在语言风格、排版形式、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从而提出成立运营团队、突出气象专业元素、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的改进提高思路。
关键词 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46-04
微信公众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新媒体气象服务平台[1-2]。合肥市气象台近几年也开始以“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气象服务信息,形成较稳定粉丝群。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媒体气象服务的效益,现对“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进行分析。考虑到合肥、南京、杭州都是长三角的省会城市,受天气过程影响的时间差不多,选择“南京气象”“杭州天气”这两家微信公众号与“合肥气象”进行比较,发现杭州、南京的微信公众号在语言风格、排版形式、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最后,从成立运营团队、突出气象专业元素、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提出了“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改进提高的具体思路。
1 特征量分析
选取2017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这一时间段进行分析,包含“国庆中秋小长假”重大节日和“连阴雨放晴”典型天气过程。利用这一时间段逐日记录的数据,制作“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这3个指标的分析图见图1、图2、图3。
由3张折线图可以看出,“杭州天气”的阅读量明显高于“南京气象”与“合肥气象”。“杭州天气”的阅读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29日,阅读量为10 624,临近国庆中秋小长假。“南京气象”的阅读量最大值也出现在9月29日,阅读量为3 700,临近国庆中秋小长假。“合肥气象”的阅读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26日,阅读量为819,当日标题为:《明天:下雨,降温,大风,冷空气。O!M!G!》。很显然,重要节日、重大天气过程都会提高读者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度[3]。
下面统计出三市阅读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见表1。
另外,三市的点赞量差别不大。就评论数而言,“杭州天气”要高于“南京气象”与“合肥气象”,同时,“杭州天气”与“南京气象”的评论数峰值与节假日、天气过程很对应,而“合肥气象”的评论数没有太多规律性。经回查,发现“杭州天气”与“南京气象”的小编比较注意回复读者的评论,形成良性互动。
2 典型过程分析
综合分析图1、图2、图3发现,在临近国庆中秋小长假和连阴雨后终于放晴的10月20日前后,微信公众号互动量分别出现峰值,在10月10日前后,互动量也出现了峰值,根据记录和回查,发现在那前后有冷空气来袭,三市出现大幅度降温和阴雨天气。
现针对这三次峰值,进行一些细节特征的记录和整理,见表2、表3(第二个峰值期列表略)。
现对3次峰值阅读量的微文进行分析。
1)在选题、抓时机、做服务方面,“合肥气象”“南京气象”“杭州天气”均做的非常好,遇到节假日、重大天气过程等均做到提前服务、跟踪服务,尽到了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职责。
2)在图文生动表达方面,“合肥气象”“南京气象”“杭州天气”都有做到,其中“南京气象”的图文最为出色,表情包、小动图运用得恰到好处。
3)在多元表達方式方面,“合肥气象”“南京气象”做的较好,“合肥气象”多次在文章中插入歌曲,获得读者好评。根据读者评论建议,“以后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插入不同类型歌曲。”这条建议非常好,可以更生动更直观地做气象服务,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增加互动。
4)这一点也是笔者分析下来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内容为王、数据说话。专业性是我们气象部门官方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以“杭州天气”为例,在说明气温时,列出历史同期数据、放专业气象图,数据说话,相当专业严谨,让读者信服。这是一般天气App很难做到的,也很难替代的。(见图4)
“南京气象”也用过专业气象图,体现专业性,增加了文章可读性,这是一种生动直观的表达。
5)在气象与生活服务方面,“杭州天气”做的出色。每天发布“生活指数预报——桂花观赏期,空气质量AQI预报和人体健康指数”“钱塘江潮汐预报”“明日车辆限行尾号”提醒等,这些是将服务落实到细微之处。读者也在评论区发表过对这些服务内容的关注。
3 小结
本文为了改进“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提高其气象服务影响力,特选取“南京气象”“杭州天气”微信公众号进行比较,通过对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等特征量及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南京、杭州的微信公众号在语言风格、排版形式、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特别提出以下改进、提高的思路。
1)新媒体运营需要团队。一篇优秀的气象微信稿,需要从选题、内容、排版、互动、运营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1)定期以及遇到重要节假日、重大天气过程等时期,需要组织召开选题会,做好气象定位,为读者服务。(2)明确团队分工,如:责任小编、责任审稿等,发挥团队主观能动性,并且明确责任。(3)新媒体的发展很快,可以多参加新媒体方面的培训,让公众号不过于死板,也不过于“放飞自我”出现不当言语,毕竟我们运营的是官方媒体,代表的是气象部门。
2)气象部门的新媒体服务要有我们的气象“旗帜”。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天气App的涌现,咱们气象部门的新媒体必须要高举专业的大旗。要更多的注入不可替代的气象专业元素,用数据说话,提高了读者的信任感,也就是提高了用户黏性,而用户黏性是新媒体的命脉。
3)从线上线下互动提高用户黏性。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回复读者的评论,互动更多的是一整套系统的与读者的联系,它包括线上更包括线下。
线上:(1)以中央气象台微博举办的“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为例,活动话题阅读量达到2 348万!这无疑提高了气象部门的影响力,也更好的服务了用户。我们可以在新媒体上发布摄影大赛、征集意见建议等活动进行抽奖送礼物,策划吸引眼球的活动增加互动性。也要注意重要节日、重大天气过程时与用户一对一的互动,提高用户黏性。(2)除了多活动,也可以多形式的来提高用户黏性。例如,可以采取视频、音频的形式。视频不局限于经典的天气预报,还可以插入脱口秀,以风趣生动的形式播报天气,而新媒体提供了这样一个更鲜活的平台。音频也可以多式多样,可以是优美地诵读,也可以夸张地口述,让用户更喜欢听更喜欢看。我在传媒公司实习时,除了做“路况天气”的微信小编,还在广播媒体播报实时“路况天气”。“杭州天气”微信公众号在国庆期间曾加入“小主播播报”的音频,十分生动,让用户的体验感更强更好。(3)多平台互动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微博、微信等不同平台也要联系起来,扩大传播。
线下:线下的互动可以更直接的与用户联系起来。在“气象科普进校园”“气象知识竞赛”等传统活动中,都应该把我们气象新媒体服务平台的推广加进去,做到“线上”“线下”不分家。还可以组织“气象体验会”“气象快闪”等崭新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眼球。
参考文献
[1]李雨谦,李梦蓉.新媒体时代公众气象服务分析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24):57-59.
[2]段文.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9):50-51.
[3]杨武,陈玥熤.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新媒体服务的思考[J].广东气象,2015(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