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就随笔写作之梦
杨小青
摘 要:好书的世界波澜壮阔,好书的韵味冗长甜美。阅读好书,可以丰富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带学生无穷的乐趣。读书让学生沉浸在书香的境遇中,在神圣的精神世界里,感受浩淼的宇宙,读书更能激发其写作的冲动。学生畏惧作文,无话可说,无从下手,都是作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随笔,选材随意,命题自由,文体不限,字数不等。写的是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这样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重视课外阅读,贴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教材中的美文,模仿写法。在反思,阅读交流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随笔写作;积累素材;阅读美文模仿写法;反思
我校地处榆中县川山区交界经济条件差,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相对较窄,文化信息量偏少,活动方式单调。写作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孩子们害怕作文,不知道该写什么,题材狭隘,内容陈旧。如何在农村小学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我想到首先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用随笔的形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作的乐趣。
一、重视课外阅读,贴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杜甫先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唇齿相依,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优美的文章,必须大量阅读。
阅读可以积累到新词语、好句子,为说话、习作打基础。在阅读中,要勤于思考,边读边思,做到读思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作者经历相结合,将自己所读到的材料加以评论整合,这种所思、所感、所悟就是一个生成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思考新词语的意思,感知新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掌握遣词造句的基本方法,为写作准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二、阅读教材中的美文,模仿写法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是碧野先生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游览的顺序,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到走进天山深处,作者移步换景,用优美的文笔描写了七月天山迷人的风景:“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赞美天山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华呢?孩子们被文中的所美景陶醉,被作者的描写所折服。学习完这一单元的文章之后,我和学生一道提炼这几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性:抓住特征、多角度、情景交融、色彩绚丽,并要求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扮演导游,向游客介绍家乡秋季的美景。首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感悟获取,点拨他们从记忆中挖掘,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怎样选择素材。接下来在小组中讨论:家乡的秋天让人值得流连忘返,美在哪里?抓住哪些具体的景描绘?学生畅所欲言,将观察到的景色再现,进一步整理,达成了共识:
1.我家乡秋天丰硕的果实之美,果园、菜园、庄稼地、山坡……
2.家乡秋天的景色很美,绿色的冬麦,黄色的九月菊,还有山上原始森林中的落葉……
3.家乡的秋天的物产丰富,山林中的蘑菇、榛子,叮咚的泉水……
4.家乡的秋天的人更美,你瞧,田野里忙碌身影,广场上舞动的旋律……
此时,学生脑海里已经再现了所要描写的场景,下一步的随笔写作,很自然地表达了家乡秋天的特点。从所学课文中学写随笔,在读写结合中实现了“以读带写”,这样的模仿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培养了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解决了学生平时写作练习时无话可说的困难。
三、乐于反思,阅读交流中汲取营养
看到优美文章或材料,有些会直接储存在大脑中,成为外储信息。有些要写在本子中,备后查用,成为外储信息。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反思,所读书籍日积月累,形成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随笔便是外储信息的方法之一。读书随笔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好词好句,遇到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是片段,看到一则优美精辟的宣传标语或是广告语,或是听唱一首健康向上的歌曲时,都做好记录。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书宁静而淡雅,用清新的墨香撩起了我们的心帘。千里之行,我们应与书为伴,不断充实思想,不断增加其生命的厚度,以随笔为方式,端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抓住每一次契机,激发学生兴趣,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思想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