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英雄梦”
叶子欣
〔摘要〕本文为一例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案例研究。咨询师从儿童的行为原因以及心理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施干预措施。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辅导,取得显著效果,为多动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7-0057-03
在特殊学校中,多动症和自闭症儿童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多动症儿童,其异常的行为表现往往给老师带来了不少挑战。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头无尾,过分活跃,手舞足蹈,上课时敲打桌椅,尖叫哭闹等情景常常出现。但这就是真正的多动症吗?我们真正了解它吗?
在医学心理上,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临床以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为主要特征,多伴随品行方面的问题,并且易冲动和出现攻击行为。[1]而其临床上多动症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为身体攻击,最常出现的是推、抓、捏、踢、打、咬。[2]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一般在7岁前表现,8~10岁为高发期。[3]ADHD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慢性发展,多动水平有所下降。但是,随访研究发现,30%~80%的儿童症状会持续到青少年期,50%~65%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所以,ADHD本身的不良影响,对儿童身心的发展会产生持续性的消极作用,阻碍其正常地发展。
近年的国内外研究均表示,经过有效的心理辅导与药物治疗,多动症状能够在成年后有所改善。因此,在多动症儿童的童年期(小学阶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更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我校一名多动症儿童行为问题个案研究,探寻具有意义的矫正方法。
一、个案描述
小杰(化名),男,8岁,就读于我校启智部小学二年级,入校评估为多动症。根据日常观察,该学生无法久坐,不能对视,沟通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与其他儿童共同玩乐;常常独自一人在校门口走動,遇人会从旁冲出大叫,并做出狰狞的鬼脸惊吓他人;有时会伴有攻击行为,如抓咬他人或自己的手臂,敲打桌椅等。口中经常喃喃自语“超人”“怪兽”“打”等简单词汇,无法完整表达句子,但能与人进行简单词汇沟通,语句沟通能力差;无法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具有简单的图画和语言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好,喜欢模仿影视作品中超人打怪兽的情节。
二、评估与分析
(一)观察并发现问题
通过与该生的班主任以及社工沟通了解,两者普遍认为小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参与到日常的班级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连一分钟都坐不足,口中喃喃自语,甚至乱走乱叫,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而且小杰很多时候会抓咬老师或者同学,有时也会咬自己,弄伤自己。对此,我进行了观察评估,并做出了相应记录(节选部分行为观察分析表,如表1)。
(二)行为分析
通过行为观察记录可以看出,小杰的多动症症状已经影响到了其日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而且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实小杰的行为以及其结果具有紧密的关联。行为前事件是小杰开始分心,会站立观望,想离开课堂。但是老师及时地阻止了小杰,让其继续坐好不动。接着小杰通过更剧烈的攻击行为表达自己,并且顺利地获得了离开教室的结果。由此看来,在老师看来是惩罚的行为,在小杰看来却是他想获得的结果。而在这个不恰当的行为链接中,确实存在一种强化联系。也就是说,下一次当小杰想离开教室时,他就会继续用这种不恰当的攻击行为进行表达,从而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心理分析
在每个行为的背后都会存在相应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分析了解该项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能为其辅导治疗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杰的攻击行为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问题如下。
1.情绪表达的障碍。小杰在言语表达方面存在障碍,无法顺畅地与人沟通,虽然能简单理解他人语意,但是自身言语反馈能力较低。因此,当小杰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时,只能通过一些外在行为进行展示。例如在上表的情景中,小杰希望离开教室,但是老师制止了。他的表达没有成功,离开的需要也没有满足。因此他通过更加强烈的攻击行为表达自己想要离开的需要,结果老师让他离开了,他的表达成功了,需要得到满足。但是小杰自身无法判断该行为是否正确,他只看到了结果的成效。所以小杰的攻击行为不但没有得到矫正,反而得到了强化。
2.对英雄情结的追求。在小杰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小杰口中喃喃自语“超人”“怪兽”等词语,而且他的攻击行为也是模范影视作品中超人打怪兽的情结。由此可以看出,小杰心中有个英雄情结。在童年时期,男孩逐渐产生英雄情结,而女孩也会出现公主情结。这些情结的出现都表明了儿童对自身能力发展的渴望,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可。小杰虽然是一名多动症孩子,但是他的内心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也会希望自己可以无所不能,成为超级英雄。因此,在他的世界里,他将自己定位为“超人”,而他人却是“怪兽”。小杰学习了影视作品中超人打怪兽的情景,并将其应用在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这个英雄情结外化表现为小杰与他人打斗以及惊吓他人等不良行为。而老师若表面地强硬制止,相当于压制了小杰渴望个人成长的心理需要,往往会事倍功半。
3.朋辈之间的理解。由于小杰常常出现抓人咬人等行为,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他缺乏了朋辈的交往,只能继续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小杰的英雄情结得不到表现,内心情绪得不到宣泄,他就会积压下来。而当他看到有人出现或者得到他人关注时,他马上就会通过积压的情绪以及英雄情结表达出来。所以在我们看来,与小杰每次的交往都是“备受攻击”的。但这其实更是小杰渴望人际交往的表现,是对朋辈交往的需求。
三、干预措施
针对小杰的行为与心理分析的结果,我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计划。在该计划中,主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可视音乐治疗缓解情绪
近几年来,可视音乐治疗逐渐走入了特殊教育的视野,其核心通过可视音乐治疗仪,将听觉与视觉信息有机结合,通过音色、旋律、节奏、色彩等多重刺激,对人体感官起到唤醒、激励、抚慰、宣泄的公信力作用。由于小杰对图像以及音乐敏感性较高,因此对小杰的情绪辅导中加入了可视音乐治疗。使用富有童趣的动画与负性音乐相结合,把丰富的现实图片和卡通图片相结合,刺激小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提升小杰的注意力广度和深度,同时通过负性音乐,缓解小杰的冲动情绪。在可视音乐治疗的辅导下,小杰逐渐体验到安静情绪,专注力也得以提升。
(二)正确的情绪表达
小杰的情绪表达常以尖叫、乱跑乱跳以及抓咬别人等为展示,使得老师与同学无法正确理解小杰的心情,反而因这些负面行为而远离他。因此,培养小杰正确地表达情绪极为重要。由于小杰对图片以及简单词汇的理解能力较好,因此可以相互结合。前期通过一些超人图片,教导小杰认识情绪,并能简单地说出“开心”“生气”“哭泣”等情绪词语。中期使用日常生活照片与超人照片相结合,如开心的图片和拍手的图片共同展示,教导小杰通过拍手来表达自己开心的情绪。以情绪和动作的结合帮助小杰学习情绪表达方式。后期,通过与老师的互动,让小杰体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
(三)适当的人际交往
由于小杰喜欢超人怪兽,因此我让小杰参与到我的音乐治疗小组中去。通过音乐的熏陶,舒缓小杰的激动情绪,减少其多动行为。另外,在团体小组中,适当地引导小杰与其他学生开展超人打怪兽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当小杰扮演超人时,要求小杰先站立不动5分钟,然后说出“我是超人,×××是怪兽”,最后与扮演怪兽的学生握手表示友好。当小杰成功后会获得零食奖励,并轮换他人成为超人,小杰做怪兽。在此过程中如果小杰出现激动打人的情况,将取消他的超人身份,让社工陪同小杰坐在一旁观看其他同学玩游戏。该游戏是一种角色扮演,利用了小杰心中对超人的喜爱,同时给予机会与朋辈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通过握手示好的正面行为替代并减少抓人咬人等攻击行为,并对正面行为的出现给予奖励,强化正面行为,减少负面攻击行为的出现。
(四)正面的榜样模仿
据小杰的班主任说,小杰第一年来我校时,并未出现攻击行为。但是在一个寒假过去后,发现小杰深受影视作品影响,经常模仿影视作品中的打斗场面,并不分场合地予以展示。所以,可以利用小杰喜歡模仿的特性,减少让其观看英雄打斗等影视作品,增加一些有助于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影片,鼓励小杰模仿学习,完成后给予奖励。与此同时,我在小杰的班级中给他找了一位好朋友小峰,每次参与活动都让小峰带着小杰来。当小峰表现好的时候,会当着小杰的面给予小峰奖励。长此以往,小杰会学习小峰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以获得奖励。而且小峰也能作为一个榜样,引导小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消除不良的攻击行为。
四、总结反思
在特殊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他们有的自闭不语,有的多动吵闹,有的对人拳脚相向,有的畏缩内敛。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有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灵,也有着自己的一方美好世界。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他们是自己的英雄,他们有着保卫自己的方式,有着自己的追求。所以,在和他们相处时,除了看到他们的外在表现行为,更要看到他们的内心。尤其像小杰这样言语表达存在障碍的孩子,他们与世界的交往并不如我们那样简单直接。很多时候,当他们在给我们制造问题的同时,是否他们也是在表达着内心的想法?在对小杰开展辅导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意识到,他的多动,他的尖叫,他的抓咬,都是在向我表达着成为“英雄”的渴望,都是向我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当我们在呵斥着他的种种不良行为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呵斥着他的梦想,阻挡着他的追求呢?所以,请静下心来,多点耐心,多点包容,去听听这些特别的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去看看他们的世界。
注:本文为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来稿。
参考文献
[1]陈永辉,黄浩. 识别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儿童多动症[J].中国社区医师,2014(13):5-5.
[2]克琳·亚历山大·罗伯兹. 多动儿养育完全指南[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3]姜永志.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干预现奖[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5):9-13.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启智学校,东莞,523129)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