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煤企后勤管理改革初探
张炜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煤企后勤系统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已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现状极不相称,国有煤企要实现轻装上阵、参与竞争、避免淘汰,就必须对自身后勤系统进行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极力推进国企改革,并且近年来煤炭市场不断变化,国有煤企推进后勤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一、国有煤企后勤服务工作分类
国有煤企后勤服务工作,按照与企业主体关系远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办社会职能所负担的后勤服务工作,如职工住宅“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及物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承办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消防市政等其他方面;二是直接服务企业厂区的后勤服务工作,如“两堂一舍”(职工食堂、澡堂、宿舍),厂区供水、供电、供暖,职工上下班通勤服务,厂区卫生清理等。
二、当前后勤系统面临的处境
1.管理幅度宽,基础弱。业务属性关联点低,点多面广,热点难点问题多。由于历史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把后勤服务单位当作安置型、福利型来对待,造成后勤服务系统管理职能多,组织结构庞大,覆盖面广,管理幅度宽,大部分业务性质根本没有相同或相近之处。
2.人员结构不合理,富余人员多。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汇聚,转岗分流压力特别大。后勤实体“养人”负担过重,分流阻力过大。在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下,各国有煤企都逐渐形成一支人员冗杂的后勤服务队伍,这部分人的开支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这些人员绝大部分属于老弱病残,又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岗位培训,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在分流富余人员时,极不情愿放下“铁饭碗”。
3.资产盈利能力差。可供经营的资产所占比例较低,公益性、福利性等不能作为经济效益的资产占了绝大部分。比如,一些国有煤企给工人村的供暖、供电、供水,最早期是免费的,由企业全部承担。即使现在通过改制,仍然有一些工人村存在供暖不缴费、用电私拉电线、用水象征性收费等问题。一些具备盈利性的资产,如企业办社会建立的医院、学校、剧院等,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自身缺乏经营意识,缺乏市场竞争力,早已习惯了大锅饭,没有了干劲。
4.社会移交成本高、难度大。现在,一些企业职工住宅“三供一业”服务正在通过社会移交、棚户区改造等形式剥离企业主体,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的特殊性,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矿区工人村,当地供暖、供水因远离主城区,改造费用巨大,当前或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实现社会供暖、供水,还需要依赖企业。
三、造成后勤系统困境的主要因素
造成后勤系统困境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这也是国有煤企的共性问题。近几年,国有煤企将优势资产、主要精力放在主要产业的发展上,对教育、卫生等后勤系统改革发展的关注程度、必要投入力度不够,甚至将主业改革成本、企业办社会的沉重包袱推向后勤,再加上后勤单位自我改革发展意识不强,致使企业的教育、卫生、物业管理系统重复建设、资产闲置、人才流失、效率效益低下,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再者,职工思想观念落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干部职工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主意识,存在着等靠要、片面追求高福利,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讲贡献、只求索取的消极思想,以及过于浓重的官本位意识,不仅使自身素质难以提高,还严重影响着积极的企业价值观和先进企业文化的塑造。
四、国有煤企后勤改革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我认为,后勤改革应坚持“效益导向”,以实现盈利为目的,使后勤的各个实体能够自负盈亏,走向市场。
1.基本定位。坚持“走向道路,减少补贴,逐步实现自负盈亏”和“为谁服务向谁收费”的原则,尽快实现由计划经济、福利服务型向市场经济、独立发展型方向的转变。
2.物业化改革。依法成立物业公司,实现职工居住区管理职业化、市场化、正规化。但是要注意在经营上与企业主体剥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要确保实现管理层次扁平化、生产经营市场化、专业服务有偿化、创收效益化。
3.将可盈利资产剥离主体。对可盈利资产实行与企业主体剥离、与后勤总体剥离。比如,将企业办社会建设的学校、医院、养老院、工人剧院剥离企业主体,成为自负盈亏的单独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经营、竞争和发展能力,充分融合到市场化的经营体制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4.大胆推进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1)倡导扁平化机构管理。在组织机构改革上大力倡导扁平化管理模式,尽力减少管理层级数量,层级数量越少越好。依靠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建立精干高效、一职多能的业务职能部门,实现科学合理、信息灵、决策快、调控好、办事效率高的机关运行机构。(2)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提倡竞聘、选拔人才制度,避免人事管理的行政化倾向。这项制度执行起来有难度,但是要想减少冗员、适应市场化经营需求就必须坚持抓好此项工作,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3)提倡多种改革模式。积极引进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入股,搞活企业后勤资本。通過民间资本的引入,可快速引进现代化的市场经营模式,盘活后勤现有资产,加快企业后勤脱贫脱困步伐。(4)积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企业集团、社会环境许可的范围内,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的流动,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亮点,最终由社会福利化向市场化的转变、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