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纸媒把关人角色研究

宋毅
摘 要 自2005年关于纸媒消亡的说法提出来到今天多家国内纸媒倒闭的现状,纸媒的生死存亡一直都是我们讨论的焦点。从把关人的角度来看,这一论断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只是个猜测,作为重要的传统媒体,纸媒很难彻底消失。另外,若是纸媒难以发挥好把关人角色效用,这一论断很有可能提前被现实佐证。
关键词 纸媒消亡论;把关人;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0-0077-02
2005年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纸媒: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提到:“2044年传统纸媒媒体即将走向消亡,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据此论断的提出已经过去10多年之久,纸媒发展的萧条态势似乎预兆着纸媒走向消亡的趋向。就国内而言,从2017年元旦停刊的《京华时报》开始,到天津四家报纸迎来“告别时刻”,再到2018年停刊的《赣西晚报》和《环球军事》,纸媒发展已然进入迷茫区和寒冰期。然而,纸媒虽陷入发展困境,但并不代表纸媒必然会走向消亡,在新媒体时代下,纸媒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从把关人理论的角度来看,经过三个多世纪发展的现代报纸仍具有网络媒体所难以相比的新闻生产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海量信息“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下,更需要纸媒继续坚守把关人角色。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纸媒“把关”做得好不好关乎着纸媒能否度过“寒冰期”,这也是它突破当前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
1 纸媒“把关”的重要价值
纸媒作为新闻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其“把关人”角色的扮演,使得受众能够有条不紊地阅读各类信息,信息内容的质量以及权威性、可信性有足够的保证,并且在日益重视受众的当下,纸媒的信息生产更加“平易近人”,就连一向以严肃谨慎著称的《人民日报》,也曾在标题中使用网络流行语。互联网时代下,基于新媒体发展尚不成熟和“信息大爆炸”现状两点来看,纸媒把关人角色所具有的价值不止是其自身能力的体现,还是保证获取权威和有价值信息的关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导致“纸媒消亡论”甚嚣尘上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生产被传统媒体所垄断,作为普通大众是并不具备“唾手可得”的话语权。因此,作为公众唯一获取“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渠道,纸媒、电视台和广播三者在内容上的把关显得格外重要。而到了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极大的拓展,步入“人人都为自媒体”的时代之后,受众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作为主要传统媒体之一的纸媒,既赶不上新媒体的即时性传播,又不具备新媒体便捷化的特质,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显现出衰败的态势。
相较于网络媒体来看,纸媒仍然是获取高质量、权威性信息的来源。虽然民众对于自媒体上的信息有着很大兴趣,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权威媒体来确定事实的真相是怎么样的。而这种权威性来自于纸媒专业媒体人对于事实的“追根溯源”以及新闻专业性的生产,能够依照客观事实来进行报告。另外,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重大事项等大多数也是由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去采编,这也归因于纸媒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如果纸媒真的停了,新媒体能很快成为替代品去承接纸媒的责任和使命吗?”在新媒体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这显然不能成立。
2 “纸媒消亡”与把关缺失
“纸媒消亡论”的提出,更多的人将其归因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将原属于纸媒自己的蛋糕分成了若干块,介入到信息内容生产行列并瓜分了纸媒“话语权”。同时,借助手机等终端来实现随时随地、免费下载的各类新媒体有着更为符合网络社会习惯的便捷与高效,而这是纸媒所不能提供给受众的。另外,纸媒广告收入发生“断崖式”下滑,多数报纸都是因为“经营不善”而停刊。“纸媒消亡”的原因可能不止以上几点,但是,这些原因都没有指向最根本的原因,即纸媒把关发挥了多大的效用。
表面上来看,纸媒的把关就是如何进行新闻采集和加工、决定哪些内容可以公之于众,但真正的把关在于媒体人凭借怎样的标准来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制作和展示,这标准即是对信息内容的新闻价值做出判定。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理念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急于追求转型升级,趋之若鹜的推出各自的客户端、公号,力求赶上新媒体发展的浪潮,然而实际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明显,甚至于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追根溯源来看,重要的不是掌握新媒体技术或是采取何种形式来展现原有的版面,媒体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依靠何种渠道来取胜,“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核心所在,而这取决于纸媒把关能发挥多大的效用。
随着诸多自媒体平台的崛起以及自媒体优质人才的增多,纸媒在倍感压力的同时,把关缺失也呈现出新特征,即纸媒抄袭新媒体。2016年2月,《广州日报》所发布的文章《他们在美国读的是啥学校》被指原文多处抄袭“有槽”微信公号推送的《洛杉矶留学生施虐同胞案,罪犯读的是什么鬼学校?》,而《广州日报》既没有指出信息来源,事后也没有做出回应。作为上海《东方早报》团队一手打造的澎湃新闻在12月初也因涉嫌抄袭“南大新传”公众号文章,而引起一番热议。纸媒发展已经步步维艰,公信力和权威性是纸媒“硕果仅存”的优势。抄袭新媒体不单单是凸显出纸媒对信息内容把关的缺失,更会使纸媒发展困境“雪上加霜”。
纸媒把关人角色定位,意味着它对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担负责任,因为作为新闻传播者,他要完成选择、放弃、修改、加工等一系列环节,从而决定什么样的新闻能够传播给社会公众。相较于新媒体而言,在自媒体低门槛传播和新媒体“快而失查”的传播环境下,纸媒在新闻把关过程中,态度更明确,责任意识更强,因而可信度和权威性更高。能否扮演好把關人角色这更关乎着纸媒是否能在发展困境中实现突围。
3 纸媒发展困境突围
在纸媒纷纷“关门大吉”的浪潮中,仍然处在顽强抵抗、艰苦经营当中的其他纸媒,要如何实现“凤凰涅槃”的转变,已成为学界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把关人定位不仅关乎媒体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乎新闻专业精神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坚守。新闻媒体要想继续生存,必须依靠自身优势的迸发来突破现阶段发展困境,对于纸媒的未来,转型升级也好,依靠政府扶持也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于纸媒而言同样适用。
“内容把关”是关键。正如威亚康姆总裁雷石东所言,“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是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几乎所有论及纸媒突围之路的文章都会提到“内容为王”,即纸媒要提供优质的内容才能保持用户黏性。即便是紙媒去做公号、做电子报,无非还是将原来的内容换了个形式或是渠道去展现,最终的核心还在内容的竞争上。实际上,“内容为王”的背后即是内容把关的逻辑,也就是作为筛选工具,将优质的有价值的内容留在报纸版面。因此,要围绕内容把关来思考纸媒的突围之道。
在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时,纸媒更应当从自身出发,放大自己的优势来弥补时效性等方面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把希望寄托于各种新媒体的全面覆盖。相较于网络媒体而言,纸媒所具有的优势和价值即体现在“把关”二字,也就是体现在新闻内容的采编和生产上。纸媒成熟的新闻采集机构和有着丰富经验的新闻人,是纸媒诞生以来积累至今的“一座富矿”,是突围道路上的一股强劲的推动力。在“纸媒消亡论”甚嚣尘上时,许多报纸企图依靠降价来吸引受众、扩大销量,然而,廉价无异于“饮鸩止渴”,绝非长久之计,甚至会让新闻从业者失去职业尊严。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内容上的把关,只有能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提高纸媒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了纸媒价值的回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总而言之,“内容把关”做不好,转型升级再彻底也是“无济于事”。
4 结束语
把关人理论的提出,虽然是建立在传统媒体时代,但其理论框架同样适合于网络媒体时代。归根到底,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竞争的核心是在内容,而内容的生产和加工离不开把关人角色的存在,更何况今天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大爆炸”时代。把关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它与纸媒方方面面的问题都相互牵连。从信息采集到新闻加工再到营销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严苛的把关介入,一旦某个环节“掉了链子”,那可能整条的新闻质量就会存在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纸媒若是能够将内容把关和受众把关两者做好,那摆脱纸媒发展困境也便“指日可待”。而即便是说纸媒形式在未来消失,那纸媒的这种把关思想及其背后新闻专业精神也将会永存。正如《人民日报》所言,“纸或有变,报将永存”。
参考文献
[1]张贻苒,李怡.新媒体时代下纸媒新闻采编的现状与转型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18):114-115.
相关文章!
  •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数字化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阅读需求、阅读效率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读物内容、读物的时效性及读物信息的表

  •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

    李丽<br />
    【摘 要】互联网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引擎,本文结合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及“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 我国在线教育平台发展模式及其

    牛玥<br />
    摘 要 近年来,在线教育平台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快速且用户范围日益扩大。网易公开课的产业模式中关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