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之表,内韵于中
【摘 要】 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创作的《岛上书店》风靡全球,作品讲述了书店老板A.J.费克里坎坷的一生。《島上书店》出版后,常常被读者诟病有“掉书袋”和“炫技”之嫌。笔者认为,《岛上书店》并非徒有其表,其在华丽的外表下拥有丰富的内涵,绚丽技巧的实质是尊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关 键 词】《岛上书店》;三重主题;技巧形式
【作者单位】王环宇,唐山师范学院。
《岛上书店》是美国女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第八部作品,一经出版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加布瑞埃拉·泽文毕业于哈佛大学,主修英美文学,从事编剧与写作相关的工作。长期的写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岛上书店》的结构精巧细致,文字温情洒脱,情感细腻隽永。故事主要讲述爱丽丝岛上唯一的一间书店—— “小岛书店”,它由书店老板A.J.费克里和妻子妮可共同经营。妻子车祸身亡后,过了几年鳏夫生活的A.J.费克里逐渐变成了一个孤独、封闭、冷漠、自私的人。突然有一天,奈特利出版社新的销售代表阿米莉亚闯入他的生活,之后,他收藏的价值连城的《帖木儿》失窃,两岁小女孩玛雅等待他抚养……A.J.费克里孤独而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正如图书封面上的一行字——“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无比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接受过狂风暴雨洗礼的A.J.费克里的前路是幸福和光明的,他收获了亲情、爱情和人生的价值……《岛上书店》内容丰富且技巧多样,它不仅能让读者“一口气”读完,而且还能使其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这也成为《岛上书店》多次雄踞畅销书榜的重要原因。
一、三个主角,三重主题
《岛上书店》的内容是丰富的,作者从书、书店、人这三个角度切入,阐述了不同层次的主题。《岛上书店》的三个主角分别是书、书店和人。书的本质是什么?书店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答案,其引申出的人生哲理也无穷无尽。
1.书:书是人生自我作品集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各种名言谚语对书的褒奖,使读者对书的价值和本质产生了怀疑,加布瑞埃拉·泽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书是人生自我作品集。《岛上书店》是主人公A.J.费克里的人生自我作品集,它记录了A.J.费克里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和琐屑生活。如《像里兹饭店那样大的钻石》一章,记录了A.J.费克里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帖木儿》的失窃;《咆哮营的幸运儿》一章记录了玛雅的到来,A.J.费克里 由无儿无女的鳏夫转变成一个父亲;《与父亲对话》一章向读者展示了玛雅和A.J.费克里对话的内容——有关书和写作,生活气息浓厚又处处见真情;《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章记录了A.J.费克里和阿米莉亚谈论爱情的全过程,谈论爱情并不是你我都在舒适状态下的甜言蜜语,A.J.费克里和阿米莉亚激烈的争吵让读者发现了他们对彼此真挚的爱……
同时,《岛上书店》还记录了A.J.费克里在阅读以及与他人交往中获得的人生体悟。如有关读书的——“我们读书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书能让读者摆脱孤单,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使其明白读书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又如,“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孤苦无依的A.J.费克里在读《迟暮花开》时,觉得它一无是处,而当他遇见玛雅和爱上阿米莉亚之后再读《迟暮花开》时,他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共鸣使他震颤。这就是人生和阅读的关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喜欢的书目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如有关婚姻的——“有一天,你也许会想到婚姻。要是有谁觉得你在一屋子人中是独一无二的,就选那个人吧”,这句话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择偶标准,虽然简单,但实用。“好的婚姻,至少有一部分是阴谋。”这是A.J.费克里在阅读《迟暮花开》时看到的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婚姻的维系时常充满谎言。如有关生活和世界的——“时代有什么了不起?就像肉上的脂肪一样,世界上的好东西都被一点一点地割走了”, 虽然A.J.费克里的这句话略显偏激,但他却道出了时代在进步的同时,一些人类文明的消亡。在《岛上书店》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书是人生自我作品集。
2.书店:为实体书店写挽歌
书店的本质是什么?加布瑞埃拉·泽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书店是交流思想和灵魂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书店大量倒闭,《岛上书店》也是加布瑞埃拉·泽文写给实体书店的一曲挽歌。“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一个地方了”,这是A.J.费克里和故去的妻子妮可创办小岛书店的初衷。人们在这里买书、阅读、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的哲理。小岛书店不仅卖书,还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如警长兰比亚斯在这里举办“警长精选读书会”;《迟暮花开》的冒牌作家弗里德曼在这里进行签售会;还有平日里的儿童活动以及各种读书沙龙等。
小岛书店的命运也像书店老板A.J.费克里的命运一样,充满挫折与坎坷。当A.J.费克里患上癌症时,小岛书店不得不转让出去,新的出版社销售代表雅各布·加德纳的到来预示着小岛书店不会倒闭,作者安排的结局也隐隐透出她希望其他实体书店能够像小岛书店一样保留下来的想法。纵观当今社会,在网络售书、电子阅读等多重因素的挤压下,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当A.J.费克里的母亲送给他电子阅读器时,以书为命的他和母亲大吵,引发了家庭战争。A.J.费克里的敏感虽然看似荒谬,但表现出的是他内心深处的辛酸和无奈。“时代有什么了不起?就像肉上的脂肪一样,世界上的好东西都被一点一点地割走了。”时代的发展将要夺走他最爱的书店,当他在医院里捧起电子阅读器时,心中的无奈可想而知。
实体书店的大量消失令人扼腕叹息,作为交流思想和灵魂的圣地,它的消亡是一种文明的消亡。作者在《岛上书店》的结尾也为广大实体书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开设咖啡区、演出区等区域,让实体书店不再只是书店,使其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一个地方还是要有一家书店,有书店的地方才能称作好地方。
3.人:自我救赎,回归人性
人的本质是什么?作者的回答是——“人的本质是充满人性”。《岛上书店》是一个人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更具体一点,是小岛书店的老板A.J.费克里回归人性的过程。人的体内存在两种因子——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寡居的主人公A.J.费克里身上缺少的是人性因子,他冷漠、自私,没有感情,无法感知爱与生活的美好。从冷冰冰到热情似火,他依靠书与爱完成了自我救赎。
如果不是那本价值连城的《帖木儿》的失窃,A.J.费克里的生活还将会一成不变——喝酒,吃冷冻肉,与人交恶,油盐不进……对于一个曾经研究爱伦·坡的学者而言,那本绝版的《帖木儿》是A.J.费克里除了妻子妮可外的另一个精神支柱。妻子死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也惨遭失窃,在A.J.费克里前路一片黑暗时,一位两岁的小女孩被遗弃在书店门口,这无疑是雪上加霜,A.J.费克里的人生陷入了最低谷。可接连的祸事并非完全是祸事,本以为是累赘的小女孩打开A.J.费克里的心扉,他成了父亲,转换了人生。在《世界的感觉》一章中,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A.J.费克里与女儿玛雅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一开始他觉得这是快乐,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爱”。《帖木儿》的丢失让A.J.费克里找到了丢失已久的亲情与爱。
如果不是因为那本《迟暮花开》的存在,A.J.费克里也不会收获阿米莉亚的爱。四年前, A.J.费克里遇见阿米莉亚时,阿米莉亚是A.J.费克里眼中的“金发女巨人”;阿米莉亚向A.J.费克里推销《迟暮花开》时,A.J.费克里的不屑一顾令二人不欢而散。四年后,当A.J.费克里再次阅读《迟暮花开》时,书中的文字触动了他柔软的内心,他迫不及待地向阿米莉亚分享阅读后的喜悦与感动。A.J.费克里 在《好人难寻》的读书笔记中写到,“关于政治、上帝和爱,人们都讲些无聊的谎话。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你最喜欢哪本书”是A.J.费克里判断是否与人志同道合的标准。与其说“好人难寻”,不如说“佳人难觅”,A.J.费克里用这本《迟暮花开》觅到了自己的佳人,找回了丢失已久的爱情。“一个人一旦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 A.J.费克里在乎玛雅,在乎阿米莉亚,进而开始在乎全世界,发现生活的美好。在亲情和爱情的滋养下,A.J.费克里认为自己不再是“待宰的羔羊”;阿米莉亚不再是“金发女巨人”;警察兰比亚斯不再是“不重要的配角”……在别人眼里,他不再是那个自私、冷漠、不卖畅销书和童书的书店老板,一切都变得亲切美好起来了。
《岛上书店》告诉了读者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答案,在问题和答案中生发而出的对于书的理解、书店的理解、人的理解、人生的理解、世界的理解、自我的理解是无穷无尽的,这恰恰体现了它内容的丰富性。
二、华丽的技巧,朴实的意旨
一本好书不能只有内容,精妙的写作技巧不仅可以赋予作品独特的外在形式,还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岛上书店》虽然有华丽的写作技巧,但作者并非是为了炫技而为之,其更重要的任务是服务于内容,服务于读者。
1.三幕剧结构、“套中套”故事
从大的结构来看,《岛上书店》采用了好莱坞经典的三幕剧结构——“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在一个逻辑和因果关系协调的虚幻世界里,一个主人公积极地对抗外界的主要反对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得到一个绝对的、无法改变的结局”[1] 。作品先是描绘了主人公平静如一潭死水的生活;接着,各种冲突纷纷找上家门,A.J.费克里开始反抗生活和现状;最后,A.J.费克里患病死亡,一切回归自然,令读者遐想无限。这种将编剧技巧引入小说创作的手法,既可以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同时还摆脱了传统文本整体性不强的缺点,使其更易阅读、理解。三幕剧结构的呈现和作者加布瑞埃拉·泽文从事的编剧职业不无关系,“从 1930年开始,小说家就已经懂得,对于他们来说,赚钱的最佳方式就是把书改编成电影;因此,他们之中很多人下笔之时心里就想着电影剧本,精心地按照写电影剧本的方式来构筑情节” [2] 。
从小的结构来看,《岛上书店》是一个“套中套”故事,这种结构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岛上书店》分为上下两部,每一章节以主人公A.J.费克里阅读过的书名为题,比如,罗尔德·达尔的《待宰的羔羊》和《书店老板》;布赖特·哈特的《咆哮营的幸运儿》等。这些故事的内容和A.J.费克里生活的某一個阶段特别相似。如菲茨杰拉德的《像里兹饭店那样大的钻石》描绘了一个财富梦的破灭,《岛上书店》与之同名的这一章描述了A.J.费克里的财富梦化为泡影,他身上最值钱的《帖木儿》失窃了。又如布赖特·哈特的《咆哮营的幸运儿》,讲述一个孩子的诞生改变了一群亡命之徒的生活的故事。当作品中这群粗鄙野蛮的男人将爱倾注在这个刚刚诞生的“幸运儿”身上时,他们开始变得善良、正直,充满道德感。《岛上书店》的同名章节讲述了玛雅闯入A.J.费克里生活后,A.J.费克里发生的改变,他也像那群男人一样变得善良、快乐、仁慈。这两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A.J.费克里在读别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发生在A.J.费克里的身上;我们在读A.J.费克里的故事,也许某一天A.J.费克里的故事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这种连环套一样的结构也牢牢地套住了读者,让他们在寻找答案的同时,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2.文如其人、悬疑因素
《岛上书店》在塑造主人公A.J.费克里的形象时,摒弃了传统的人物塑造模式,巧妙地运用一种类似“文如其人”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使这个形象情感充沛,有血有肉。《岛上书店》每一章开头的文字都是A.J.费克里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记录了他对书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悟。这些读书笔记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读者在读这些读书笔记时,也对A.J.费克里及其变化有了详细的了解。从最初的冷漠厌世到后来对生活充满爱与热情,A.J.费克里的文字成了读者了解其为人的有力证据。读者对A.J.费克里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一种刻板的印象上,而是发现了他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岛上书店》另一写作特色是存在悬疑因素。故事的开头就是一个羊腿杀人案,惊险而刺激。在整个故事中,伏笔和照应处处可见,比如,《帖木儿》失窃时A.J.费克里的妻姐伊斯梅的行为举止令人费解;A.J.费克里不能集中注意力又与他最后患上罕见癌症相互呼应。《岛上书店》在设置疑惑的同时又完成了解惑,《帖木儿》是怎样失窃的?玛雅的亲生父亲是谁?上部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下部都有了答案,这样环环相扣的情节使读者想要“一口气”读完。值得注意的是贯穿整本书的美国著名小说家——爱伦·坡,丢失的《帖木儿》是爱伦·坡的名作;A.J.费克里在大学时主要的研究对象也是他,写了关于他的作品《泄密的心》的读书笔记。而反观爱伦·坡本人,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创作的悬疑小说,爱伦·坡的出现无疑又增加了《岛上书店》的悬疑色彩。
《岛上书店》的写作技法除上述文字提及的部分外还有许多技法,但作者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服务于内容,服务于读者。
三、结语
《岛上书店》不是一本徒有其表的畅销书,而是一本尊重读者阅读体验的书。它内容丰实,向读者传达出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形式多样,尊重内容,尊重读者。其出版已有一年多,《岛上书店》依然位于畅销书榜,它独特的魅力正在吸引更多的读者。
|参考文献|
[1][英]安德鲁·林恩. 英语电影赏析[M]. 霍斯亮,译.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5:310.
[2][美]华莱士·马丁. 当代叙事学[M]. 伍晓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