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转型
凌利兵
【摘要】歙县电视台对当家栏目《歙县新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歙县新闻》划分为时政新闻、城市生活、深度报道和舆论监督四大版块,分别从新闻的高度、温度、深度和锐度四个方面进行改版,力求突出本土化和个性化。
【关键词】区县电视台;节目转型;本土化
对于大多数区县电视台来说,新闻节目无疑是立台之本。而区县电视台人才、经费、设备、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受众的眼球也在从传统的电视屏幕转向新兴的网络媒体。而纵观一些区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大多数还是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心工作为主,既然不接地气,自然受众就提不起兴趣,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品位和影响力也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区县电视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更接地气呢?歙县广播电视台对每天一档(周日播发自制专题)15分钟左右的《歙县新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版块设置、细化分工、策划清单等方面入手,力求新闻节目的社会化、故事化和标准化。
一、四大版块,凸显新闻的本土化和个性化
以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版块为例。作为基层党和政府的喉舌,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的时效性和政策性不言而喻。但是若这些新闻所报道的都是与党政领导相关,或者过多的类似于“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要求”、“某某领导强调”等传统的报道方式,对于受众而言,感觉党和政府都是高高在上,与群众的距离较远。歙县电视台在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版块改版中提出:创新一般会议报道,改变领导活动报道,即跳出会议写会议,跳出活动写活动。今年1月15日,歙县县委召开2016年反腐败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主要总结分析全县2015年案件查办、线索发现和移送情况,研究部署2016年反腐败工作。简单的一个会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重点抓住2015年歙县在反腐败工作中的案件查办、线索发现和移送情况,而对于领导在会议上要求的、强调的则简单带过。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2015年查办的典型案件以新闻形式进行回顾通报。因为抓住了“反腐倡廉”这个受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大大提升。
城市生活(城市今天发生了什么)版块则是围绕当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采访报道,包括城市、农村、农业、农民等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教育、就医、社保、就业、交通、通讯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包含在内。比如:今年5月1日播发的《歙县:营改增四行业首张增值税发票顺利开出》,不仅报道了5月1日零点过后,歙县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税人先后开出第一张增值税发票,而且针对“营改增不是‘应该增”、“确保税负只减不增”等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采访了税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扩大了“营改增”这一政策的知晓率。
深度报道(调查分析)和舆论监督版块相对来说类似于民生新闻,侧重于连续、系列报道,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把一个现象说透彻,这一版块更侧重于故事化,一个好的深度报道其实就像一部微电影。比如2015年9月份,歙县电视台记者远赴山东,采写了连续报道《从繁荣到衰落——歙县茶叶在山东兴衰调查报告》。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歙县茶叶在山东各地主导茶叶市场,山东境内几乎所有茶庄都竞相销售歙县茶叶,高峰时期,安徽省茶叶75万担,歙县多达52万担。然而近年来,歙县茶叶在鲁销售衰落,茶叶数量急剧减少,茶叶品牌市场影响力以及知名度降低。究其原因,制作技术落后、粗制滥造、走歪门邪道不一而足,最后茶商和茶客深受其害。针对上述原因分析,报道提出振兴歙县茶叶三项举措:首先要集中精力解决基地问题,基地要规范化管理、生产、加工,大幅度提高茶产业的工业化程度;其次,千方百计鼓励、引导主产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重新回到茶产业上来;最后,希望政府高度重视山东市场,大力宣传促销,把安徽籍茶商凝聚起来,形成歙县兵团,重振歙县茶叶。安徽省委宣传部宣传处第71期《新闻阅评》阅评员认为:派多名记者赴山东,连续多日与山东济南、济宁、泰安等市的歙县茶商促膝交谈,调查了解徽茶在鲁衰落现状、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振兴举措,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对尽快振兴歙县茶产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报道内容丰富,真实可信,措施可行,是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市场的一组好报道,彰显了媒体的“三农”情结,体现了该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这种走出去、找问题、提建议的做法值得称赞。类似的报道还有《山核桃丰收之后的思考》、《贡菊之路》等。通过这些深度报道,起到了引导部分决策的作用,或者说给部分决策提供参考。
同样,监督报道作为《歙县新闻》的四大版块之一,主要是立足于反映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监督报道对于基层电视台来说,操作起来的确要困难些,受到的干扰也会大些。比如歙县电视台记者采写的《练江牧场直排污染环境,周边群众不堪其扰》的连续报道。记者接到信息,进驻歙县城郊的桂林镇,看到的污染境况,真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当地百姓一见到记者,问的是你们是哪个台的?当他们得知记者是县电视台派来时,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当地百姓说,练江牧场是上海人的,牛得很,领导找他们谈了好多次话了,毫无收敛云云。意思是明摆着的,那就是对一个县级台能起什么作用抱怀疑态度。而我们记者能做的,就是将看到的,听到的情况如实地报道出来。三篇连续报道,一经播发,效果明显,练江牧场负责人承诺用5个工作日改变现状,区县新闻也彰显出了它应有的监督效力。
真实的监督报道,势必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会得罪一些人,这就需要记者多一份担当精神。记者寻求的是真相,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是符合监督要义的,不用去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记者可以没有好的文笔,却不能没有一副好的肝胆。
二、细化分工,彰显记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整档《歙县新闻》15分钟,每周6档,专职、兼职的记者算在一起只有8个人,不能说没有压力。今年年初,歙县电视台新闻中心把新闻部分新闻一部和新闻二部,每部4人,在确定部门主任和每个版块的负责人之后,根据双向选择和记者各自特长,进行重新组合,也就是说,《歙县新闻》的四个版块,每一个版块由一名负责人和一个记者承担。这就要求记者有较强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而对于歙县电视台的记者来说,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新闻专业出身的,除了每周的例行学习之外,歙县电视台提倡“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单兵作战”,在实际采访中提升记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当然,在实际采访中,还是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做到统筹安排。
三、策划清单,强化记者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经过半年的实践,我们从中也体会到,策划在《歙县新闻》中的重要作用。新闻策划,并不是让记者去杜撰新闻,更不是去左右新闻。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而缺失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得像二郎神一样,多一只天眼。而做好新闻策划,不仅要有能发现新闻的眼睛,更要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工作。新闻采访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有法律层面的,也有专业层面的,每一个记者在采访之前,“备课”工作少不得。只有备好了课,才能问得精准,才能一语中的,才不会被人看做门外汉。
近几年来,歙县电视台始终坚持每周一策划,周周有反馈。具体来说,每周的周五之前,每一个版块的记者报送3到5个下一周相对有分量的选题,周五下午新闻中心策划会议上,根据当前工作中心和记者报题情况,统筹考虑,确定下周选题,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重大选题哪一天刊播在策划清单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同时,在周五的新闻中心策划会议上对一周策划选题落实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并在每周一早上7点半的新闻晨会上进行通报,重点讲问题、提不足,以利于每一位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补缺补差,提升新闻质量。
总之,作为区县一级的电视媒体,要发挥“喉舌”作用,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快“调转促”,寻找报道工作和服务受众上的突破口,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做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努力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闻节目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区县广播电视台的品位和影响力。
【摘要】歙县电视台对当家栏目《歙县新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歙县新闻》划分为时政新闻、城市生活、深度报道和舆论监督四大版块,分别从新闻的高度、温度、深度和锐度四个方面进行改版,力求突出本土化和个性化。
【关键词】区县电视台;节目转型;本土化
对于大多数区县电视台来说,新闻节目无疑是立台之本。而区县电视台人才、经费、设备、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受众的眼球也在从传统的电视屏幕转向新兴的网络媒体。而纵观一些区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大多数还是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心工作为主,既然不接地气,自然受众就提不起兴趣,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品位和影响力也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区县电视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更接地气呢?歙县广播电视台对每天一档(周日播发自制专题)15分钟左右的《歙县新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版块设置、细化分工、策划清单等方面入手,力求新闻节目的社会化、故事化和标准化。
一、四大版块,凸显新闻的本土化和个性化
以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版块为例。作为基层党和政府的喉舌,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的时效性和政策性不言而喻。但是若这些新闻所报道的都是与党政领导相关,或者过多的类似于“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要求”、“某某领导强调”等传统的报道方式,对于受众而言,感觉党和政府都是高高在上,与群众的距离较远。歙县电视台在时政新闻(中心工作)版块改版中提出:创新一般会议报道,改变领导活动报道,即跳出会议写会议,跳出活动写活动。今年1月15日,歙县县委召开2016年反腐败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主要总结分析全县2015年案件查办、线索发现和移送情况,研究部署2016年反腐败工作。简单的一个会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重点抓住2015年歙县在反腐败工作中的案件查办、线索发现和移送情况,而对于领导在会议上要求的、强调的则简单带过。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2015年查办的典型案件以新闻形式进行回顾通报。因为抓住了“反腐倡廉”这个受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大大提升。
城市生活(城市今天发生了什么)版块则是围绕当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采访报道,包括城市、农村、农业、农民等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教育、就医、社保、就业、交通、通讯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包含在内。比如:今年5月1日播发的《歙县:营改增四行业首张增值税发票顺利开出》,不仅报道了5月1日零点过后,歙县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税人先后开出第一张增值税发票,而且针对“营改增不是‘应该增”、“确保税负只减不增”等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采访了税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扩大了“营改增”这一政策的知晓率。
深度报道(调查分析)和舆论监督版块相对来说类似于民生新闻,侧重于连续、系列报道,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把一个现象说透彻,这一版块更侧重于故事化,一个好的深度报道其实就像一部微电影。比如2015年9月份,歙县电视台记者远赴山东,采写了连续报道《从繁荣到衰落——歙县茶叶在山东兴衰调查报告》。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歙县茶叶在山东各地主导茶叶市场,山东境内几乎所有茶庄都竞相销售歙县茶叶,高峰时期,安徽省茶叶75万担,歙县多达52万担。然而近年来,歙县茶叶在鲁销售衰落,茶叶数量急剧减少,茶叶品牌市场影响力以及知名度降低。究其原因,制作技术落后、粗制滥造、走歪门邪道不一而足,最后茶商和茶客深受其害。针对上述原因分析,报道提出振兴歙县茶叶三项举措:首先要集中精力解决基地问题,基地要规范化管理、生产、加工,大幅度提高茶产业的工业化程度;其次,千方百计鼓励、引导主产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重新回到茶产业上来;最后,希望政府高度重视山东市场,大力宣传促销,把安徽籍茶商凝聚起来,形成歙县兵团,重振歙县茶叶。安徽省委宣传部宣传处第71期《新闻阅评》阅评员认为:派多名记者赴山东,连续多日与山东济南、济宁、泰安等市的歙县茶商促膝交谈,调查了解徽茶在鲁衰落现状、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振兴举措,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对尽快振兴歙县茶产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报道内容丰富,真实可信,措施可行,是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市场的一组好报道,彰显了媒体的“三农”情结,体现了该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这种走出去、找问题、提建议的做法值得称赞。类似的报道还有《山核桃丰收之后的思考》、《贡菊之路》等。通过这些深度报道,起到了引导部分决策的作用,或者说给部分决策提供参考。
同样,监督报道作为《歙县新闻》的四大版块之一,主要是立足于反映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监督报道对于基层电视台来说,操作起来的确要困难些,受到的干扰也会大些。比如歙县电视台记者采写的《练江牧场直排污染环境,周边群众不堪其扰》的连续报道。记者接到信息,进驻歙县城郊的桂林镇,看到的污染境况,真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当地百姓一见到记者,问的是你们是哪个台的?当他们得知记者是县电视台派来时,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当地百姓说,练江牧场是上海人的,牛得很,领导找他们谈了好多次话了,毫无收敛云云。意思是明摆着的,那就是对一个县级台能起什么作用抱怀疑态度。而我们记者能做的,就是将看到的,听到的情况如实地报道出来。三篇连续报道,一经播发,效果明显,练江牧场负责人承诺用5个工作日改变现状,区县新闻也彰显出了它应有的监督效力。
真实的监督报道,势必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会得罪一些人,这就需要记者多一份担当精神。记者寻求的是真相,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是符合监督要义的,不用去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记者可以没有好的文笔,却不能没有一副好的肝胆。
二、细化分工,彰显记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整档《歙县新闻》15分钟,每周6档,专职、兼职的记者算在一起只有8个人,不能说没有压力。今年年初,歙县电视台新闻中心把新闻部分新闻一部和新闻二部,每部4人,在确定部门主任和每个版块的负责人之后,根据双向选择和记者各自特长,进行重新组合,也就是说,《歙县新闻》的四个版块,每一个版块由一名负责人和一个记者承担。这就要求记者有较强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而对于歙县电视台的记者来说,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新闻专业出身的,除了每周的例行学习之外,歙县电视台提倡“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单兵作战”,在实际采访中提升记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当然,在实际采访中,还是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做到统筹安排。
三、策划清单,强化记者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经过半年的实践,我们从中也体会到,策划在《歙县新闻》中的重要作用。新闻策划,并不是让记者去杜撰新闻,更不是去左右新闻。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而缺失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得像二郎神一样,多一只天眼。而做好新闻策划,不仅要有能发现新闻的眼睛,更要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工作。新闻采访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有法律层面的,也有专业层面的,每一个记者在采访之前,“备课”工作少不得。只有备好了课,才能问得精准,才能一语中的,才不会被人看做门外汉。
近几年来,歙县电视台始终坚持每周一策划,周周有反馈。具体来说,每周的周五之前,每一个版块的记者报送3到5个下一周相对有分量的选题,周五下午新闻中心策划会议上,根据当前工作中心和记者报题情况,统筹考虑,确定下周选题,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重大选题哪一天刊播在策划清单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同时,在周五的新闻中心策划会议上对一周策划选题落实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并在每周一早上7点半的新闻晨会上进行通报,重点讲问题、提不足,以利于每一位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补缺补差,提升新闻质量。
总之,作为区县一级的电视媒体,要发挥“喉舌”作用,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快“调转促”,寻找报道工作和服务受众上的突破口,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做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努力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闻节目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区县广播电视台的品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