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船舶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玉琴 张若璨

    【摘 要】 为了保障海上施工作业安全,提高工程船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工程船舶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定性分析,归纳出人为因素、船舶因素、水上交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影响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结合工程船舶企业管理实际,提出相关对策:更新船员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创新管理制度,发挥综合监管效能。

    【关键词】 工程船舶;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对策

    工程船舶作为一种专用的船舶,具有定位方便、自身尺度小和吃水浅等优点,同时因其受施工水域限制较小,用途广泛,现已成为海上施工不可或缺的作业工具,是航务、航道工程企业进行水上施工的主要生产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程船舶通常为非动力船舶,因恶劣天气和海况的影响,使其水上作业难度加大,安全防范和抗击风险能力明显降低,加上部分企业过分强调工程进度和效益,导致施工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对我国目前工程船舶海上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概 述

    船舶安全管理,是指管理人员对船舶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船舶作业过程在安全的物质条件和秩序下进行,防止搁浅、撞击、翻沉、海洋污染等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海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船舶设备的安全运行。

    近年来,工程船舶企业在技能和效益上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海事事故时有发生,工程船舶施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大型船舶公司安全管理机制较为健全,注重船员培训和生产设备投入,具有风险预防意识;而一些私营工程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缺乏生产设备和船员管理经验,导致海上事故的发生。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提速,我国航运经济和水上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海上事故也越来越多。由于在海上生产作业,工程船舶的安全问题相对突出,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都十分重视安全问题,但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国际竞争力下降。

    2.1 工程船舶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 部门监督不到位

    目前,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并开展全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工程船舶企业很少,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淡泊,具有高学历的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不能与时俱进。

    船舶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缺失还表现为现场规范管理不到位,作业现场无专职安全人员监管,船员在高空和海上作业时缺乏有效防护措施。

    此外,在工程船舶进行施工作业时,海事部门无法现场监督其安全落实情况,使企业未对违章作业等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海事机构的监督手段较为落后,主要靠巡逻艇现场巡航对施工作业船舶进行监督,收效甚微。

    2.2 船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安全文化意识薄弱

    近年来,由于工程船舶数量的增多和船员人数的下降,工程船舶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和船员多以临时聘用形式为主,人员稳定性差,且缺乏工作经验,操作技能欠佳,安全隐患大。

    此外,部分船员缺乏专业证书,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船舶企业的岗前培训多以形式为主,对提高船员的技能作用不大,使其在复杂的建设工程和恶劣环境下遇到突发事件时,缺乏快速的应变反应能力。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工程船舶企业而言,在执法过程中,专业安全监察人员安全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且不规范;管理人员和船员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存在无证上岗现象;企业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2.3 工程船舶老龄化,安全设备不齐全,检查 维护不到位

    根据《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施工船舶列为第五类船舶,该类船舶船龄20年以上为老旧船舶,29年以上应每年申请特别定期检验,34年以上应强制报废。海事检查发现,目前我国工程企业施工船舶以老旧船舶为主,在失事船舶中,超过15年以上船龄的占30%以上。

    企业船机设备状况差异大,部分船舶为改造船舶,船上基本安全设备不齐全,缺少获取气象及航行通(警)告等安全信息的途径,船舶安全性能等级低;新造船舶大多建造不规范,船舶状况差。

    施工船舶类型多样,结构复杂,设备零件繁多;由于船龄大,且自身的机械设备容易老化,需定期维修和保养,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忽视对船舶的日常维护和关键性设备的定时检查,许多船舶未制定长期和正式的维修保养计划,或者发现很多缺陷但未及时处理。

    3 影响因素分析

    船舶海事事故的发生,是由“人―机(船)―环境―管理”4个要素组成的安全系统中各种致因条件相互叠加、融合、作用而造成的,即人的不安全行为、船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管理的不完善等。

    3.1 人为因素

    在影响船舶安全的4个要素中,人为因素起关键作用。大多数海事事故由人为因素造成,主要表现为操作过程中的直接人为失误或事故发生后人为处置不当。

    目前,国际上通常从技术、人员状况、培训、管理和工作环境等5个方面对人为因素进行研究。工程船舶作为水上作业的工具船舶,归根到底是由人在操作和控制的,因此,“人”在四要素构成的安全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研究人为因素,及时、客观地识别在工作过程中人员操作行为的风险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海事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工程船舶的水上安全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船舶因素

    船舶因素包括船舶设备状况和船舶管理两个方面。船舶所属设备繁多,机舱是工程船舶的心脏,为船舶提供动力支持,机舱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船舶生产作业是否安全和高效。

    船舶管理是指依照安全操作规程对船机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并且重视船舶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确保船机设备状态良好和改善船员工作环境。船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船舶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工程船舶企业的老旧船舶故障多,持续航行的设备可靠性低,因此,应结合船舶技术状态进行管理。

    3.3 环境因素

    就船舶企业而言,环境因素既包括船舶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包括其内部环境。

    3.3.1 外部环境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是指来自企业外部会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从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发展前景来看,船舶企业面临多种利好政策:2012年3月《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加大对船舶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船舶行业结构调整;由多部委共同制订的《“十二五”后三年船舶工业行业行动计划》,拟对重点船舶企业予以政策倾斜,给予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必要支持,同时引导船舶行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向高端环保和深水海洋工程领域进军。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存在数量不多、使用年限较长等问题,预计未来几年海洋工程新设备的建造需求及现有设备的更新需求存在较大增长空间,这将为船舶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2 内部环境

    鉴于船舶水上作业的特殊性,以船舶为中心对象的围绕船舶运动的外在因素对工程船舶企业的内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可分为水上交通环境和人为交通环境。水上交通环境在通常情况下不受人为影响和控制;人为交通环境涉及的海事法规及人为制定的海事管理措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4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与其他3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效果。船舶企业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

    船舶企业一般规模较大,组织结构对企业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扁平化管理已成为船舶企业解决组织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船舶企业为提高效率,也需适时调整组织结构。在业务流程因素上,船舶企业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突破运作瓶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将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业务流程,以减少因安全隐患而导致的损失。船舶企业经营状况和安全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工程船舶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必须从企业文化着手,对船员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和观念进行引导,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要素,从而保证船舶企业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

    4 对 策

    4.1 更新船员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船舶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经营、船队、船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船舶企业应适时改革船员管理体制,在船员管理模式上,建立“船人分开”的船员公司管理模式,将船舶公司与船员的所属关系变为合同关系,把船舶管理和船员管理全面推向市场,建立专业的船员公司,在船舶公司与船员公司以及船员之间建立合作和竞争机制。

    此外,工程船舶企业须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不能忽视对船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在培训中掌握安全技能,树立自保互保意识。同时,应完善用工和分配制度。船舶企业应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激发和保持船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海上作业环境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增进员工的满意度;通过工作丰富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最大限度地实现船员和管理人员的个人价值。

    4.2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科学管理

    工程船舶企业应对公司下辖船舶进行科学管理,对公司所属船舶实行开航前检查制度,尤其是老旧船舶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船舶缺陷,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建立船舶设备故障数据库是保证工程船舶施工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船舶施工过程中,调查由设备状态引起的故障,根据设备故障率,对故障较多的船舶设备重点检查防范。针对不同种类船舶,船上人员应了解船体结构易损伤的部位;对于老旧船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设备状况建立技术档案,加强跟踪管理,定期根据老旧船舶的技术状况重新核定船舶的航区和用途,对技术状况差、无修理价值的船舶予以报废。

    4.3 创新管理制度,发挥综合监管效能

    在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中,船舶管理部门应与船员密切配合和协调,严格执行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人员须掌握船舶和船员情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和缺陷,在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了解不同港口和海域的具体情况,全方位执行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在建立和完善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采用适应船舶企业市场需求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以人为本,有效运用企业资源,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建立新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形成完善的有关安全、激励和制约等方面的机制。

    工程船舶企业应实施协调联动监督制度,对于违章施工船舶,有义务和责任制止违章行为,并通知海事部门。海事、安监、港航和安全质检部门定期共同对海上和码头施工进行巡查,查处和纠正违章施工、违法船舶。这种联合巡航执法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船舶企业安全管理意识。

    5 结 语

    海上施工属于高危作业,工程船舶企业的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是我国工程船舶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关文章!
  • 船舶进离港行为捕获算法设计与

    王永明 饶全成 姚萍<br />
    <br />
    <br />
    <br />
    摘要:<br />
    针对在设计船舶进离港行为捕获算法时存在港口范围难定义、AIS数据的经

  • 双目标控制选择Rayleigh阻尼系

    王淮峰 楼梦麟 张如林摘要: 合理选择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比例阻尼系数的振型频率对于准确计算场地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提出以土层表

  • 从经典案例分析目前食品安全管

    陈平勇 朱红香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简介食品安全,顾名思义,指食品没有毒害,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