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江钰
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古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古筝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婉转优美的旋律,古筝教学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深深喜爱。但是在传统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学生技巧的训练,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培养,这不仅使得古筝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演奏技巧的提升。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音乐表现力可以说是一项必备技能。如何提升古筝教学中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成为当前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古筝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对古筝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缺乏对所学事物的兴趣,那么学习效果必定事倍功半。这一规律在古筝教学中同样适用,学生如果对古筝毫无兴趣可言,便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在学习中还会产生厌烦心理。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拥有廣泛的兴趣爱好,但是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便很容易走向思想误区。因此,要想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成才之道,必须正确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此外,要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古筝学习之初往往带着不稳定情绪,他们迫切希望在演奏中能够展现自我,从而获得同学、家长以及老师的表扬。这种不稳定情绪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努力学习,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为此,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这种情绪逐渐转变为长期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古筝表演中,音乐表现力属于表演者思想情感表达的范畴,是表演者对艺术的强烈认同感。因此,古筝表演中,音乐表演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在古筝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及培养。我们知道,在表演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表演者的发挥以及情感的自然表达。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心态。针对学生的紧张情绪,帮助其寻找根源,从而克服这种情绪,使得学生的表演能够自然流畅,通过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来感染观众。
(三)让学生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对古筝作品有正确的理解,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够清楚其要传达的感情以及创作意图。为了达到这一程度,学生必须反复练习,认真考虑和思量古筝作品的意境,掌握其结构、和声与高潮,形成正确的整体感知,以有利于表演时从作品出发来调整自身情绪,促进二者的融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与文化知识的作用,对古筝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使其能充分驾驭演奏,最终促进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四)加强学生古筝技能训练
古筝的弹奏技能可以说是提升演奏者音乐表现力最基本的技巧,唯有演奏者具备深厚的弹奏功底,其余各方面的技巧才能够发挥作用,音乐表现力才能够得以提升。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对其展开技能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弹奏技巧和舞台表演技巧训练,使其感受到基础训练中蕴含的音乐表现力。古筝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因此,必须为学生准备足够的音乐实践空间,确保更多的同学参与。在实践中,要勇于创新,选取的表演曲目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艺术价值,还应该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相符,具有足够的内涵和趣味,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表现力。
(五)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任何形式的表演活动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根据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表演经验,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明显不足,一旦有意外发生,往往手忙脚乱,不仅不利于古筝演奏的效果,而且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对古筝产生恐惧情绪。应变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日常演奏中积累经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累积。为此,古筝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必须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确保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灵活处置,保证演奏曲目的完整性。
(六)增强学生自信心
古筝演奏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直接影响着学生水平的发挥,对演奏效果至关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针对学生日常表演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帮助其找出错误根源,并加以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全面看待,挖掘学生的古筝表演潜力,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在心理上形成满足感,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保证学生正确对待自身不足,逐渐提升自身音乐表现力。
二、结语
古筝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学生,必须对古筝树立正确的态度,激发兴趣;作为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提升学生自信心以及应变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