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逆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
吴传琦 王帅
[摘 要]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逆城镇化现象在我国逐步显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目标。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解读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与逻辑关系,产业结构转型作为中轴力量,与城镇化、逆城镇化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进程中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应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逆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4-0040-03
Abstract: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the phenomenon of counter-urbanization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China, and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ity. The common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rural economy. This paper interprets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larifies the internal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promoting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Therefore, Chinas current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should coordinat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word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rbanization; counter-urbanization
[作者簡介]吴传琦(1992-),男,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王帅(1992-),男,山东泰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通讯作者。
城市的发育和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增长,城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17.92%增长到了58.52%,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将近六成,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就业,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然而,在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战略背景下,逆城镇化现象也被推上中国城市发展的舞台,2018年两会期间,党中央提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这从政策层面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发展基调。而在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的战略发展和转型升级是影响和制约二者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转型升级在推动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此,城镇化、逆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从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出发,以城镇化与逆城镇化为研究重点,从理论上探寻产业转型升级对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作用,理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并且提出一定思考和建议。
一、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内涵与外延
城镇化与逆城镇化,顾名思义,代表了由农村向城市发展过渡及其逆向过程,逆城镇化的现象与概念最早在先行工业化国家出现,霍华德及其“田园城市”构想可以说是“逆城镇化”概念的早期智慧结晶。国外研究的结论认为,逆城镇化即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口由向城市集中转变为城市人口分散或农村人口回流状态,进而推动农村和城市均衡发展(Mitchell和Bryant,2009),这种现象大多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出现(Mitchell,2004)。无独有偶,国内也有学者展开了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有学者认为我国应该基于自身国情,有着自己的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发展的特色模式,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助力农村发展(孙祈祥等,2013)。因此,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在我国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也要顾及城市外围以及农村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和谐的发展格局(张强,2018)。
二、产业转型升级在城镇化与逆城镇化中的作用
(一)产业转型升级在城镇化中的作用
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产业的进步带动了经济发展,在城市发展进程当中,产业集聚、产业疏解、产业战略转型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宏观角度讲,推动城镇化率升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当地的经济增长,从微观角度讲,企业的扶持发展以及劳动力个体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从中观角度讲,产业的协同发展决定了城镇化的速率和质量,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壮大,进而决定了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
近些年来,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了产业战略转型等重大产业调整政策,这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影响颇深。从农耕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由农业到第二产业的转型成为各个国家的产业战略,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战略转型升级自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目标和导向,进一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转型升级代表了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这在城镇化过程中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黄勤等,2014)。
(二)产业转型升级在逆城镇化中的作用
如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一样,其对近些年来新产生的逆城镇化现象也有一定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以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特点的经济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等战略,我国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不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促进农村发展、推动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其中,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产业疏解、促进劳动力就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解决了我国逆城镇化过程中的许多难题(王春雷,2018)。
随着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兴起,农村凋敝,产业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问题加重,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中小型城市或农村地区转移,城市发展出现“瓶颈”,逆城镇化现象出现。产业转型升级在这个阶段起到了产业疏解和促进就业的关键性作用,能耗巨大、污染偏多的重工业在进行能源更新的条件下,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达到“三去一补一降”的效果;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平衡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之一,城市和农村要达到产业齐备、充分发展的效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恢复农村良好村貌、推进农民增收、加大农业补贴,使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避免农村出现凋敝现象;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部分劳动力转移到中小城市,农民工得以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劳动力就业问题得以缓解。
综上所述,产业转型升级在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动了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得益彰。
三、城镇化、逆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三者的内在逻辑
产业转型升级既推动了城镇化,也影响到了逆城镇化,现阶段的中国,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并存,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务之一,三者的内在逻辑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产业转型升级对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皆有影响,可以说是我国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过程中的中轴力量。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的调整促进城镇化进程,同时可以通过振兴农业农村、转移过剩产能、改善就业结构等方式影响我国逆城镇化进程。大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这也为逆城镇化提供了前提,因此,产业结构性调整可将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中小城市或乡镇,推动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达到振兴农村发展的目标,产业转移同时带动了劳动力转移,这样一来,疏解了大城市的劳动力就业拥挤问题,有效改善就业问题。
总体而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城镇化进程,也为逆城镇化提供了一定条件和帮助,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互相推动、相得益彰。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阐述产业转型升级对城镇化、逆城镇化的影响,理顺三者内在逻辑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皆有影响,是我国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过程中的中轴力量。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通过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带动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发展,使得产业、资源、劳动力分配均衡化。第三,现阶段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并存,二者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下,互相推进,相得益彰。
结合本文结论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延展性思考和政策建议:第一,保持高质量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是促进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途径,因此,保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必须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容忽视,过剩产能的转移、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同样解决逆城镇化中的难题。第二,提升城乡劳动力就业质量。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改善城乡二元体制,削弱城乡就业歧视,鼓励农民工市民化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三,致力推动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得益彰。当前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现象并存,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减弱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不利的负面效应,适时转移过剩产能,改善流动人口生活质量,推动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Mitchell C J A . Making sense of counterurbanizatio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4, 20(1):15-34.
[2]Mitchell C J A , Bryant C R . Counterurb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2009:319-324.
[3]孫祁祥,王向楠,韩文龙.城镇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再审视——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3(11):20-28.
[4]张强.致力推动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得益彰[J].经济与管理,2018,32(4):1-5.
[5]黄勤,杨爽.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经济纵横,2014(1):44-47.
[6]王春雷.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逆城镇化”现象及其城乡均衡效应[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114-121.
[7]齐红倩,席旭文,刘岩.福利约束与农业转移人口逆城镇化倾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16-25.
[8]沈东.当代中国逆城镇化研究的争鸣及展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107-113.
(责任编辑:张彤彤 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