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地方文化特色的旧城改造探讨
燕贤勇+伊晋
摘要:旧城改造是新型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是现阶段的一种流行趋势,本文以渠县北大街风洞巷片区棚户区改造为例,研究地方文化特色来改造旧城的可行性,为其他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旧城改造提供借鉴。并总结和展望未来旧城改造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方文化;旧城;改造
1、研究背景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形式、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市民的利益需求。
2、旧城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城市旧城区形成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上升,带来了大量的新城建设及大量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使得城市的旧城区在城市建设中逐渐“失宠”。另一方面,城市老城区由于历史环境条件的制约,也使得其城市建设受到各方掣肘。
3、渠县北大街棚户区改造
3.1特色文化挖掘
通过对风洞巷片区现存建筑建设时代及风貌的实地踏勘和查阅渠江镇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北大街可追溯的发展历程:清末之前——八、九十年代——至今。
清末之前,“湖广填川”移民使得渠江镇得以迅速成型;渠江成为主要的交通要道,码头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节点及交易场所;铺地材料以石板为主;建筑风貌以传统川东民居建筑為主;文庙作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场所,是重要的公共空间。“湖广填川”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动力,也带来了其他区域的地域文化与信仰,通过与渠江当地传统的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码头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
清末——八、九十年代,码头的交通作用仍然重要;建筑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砖木结构建筑,仍保留着传统全坡屋顶样式;街巷空间开始繁华,并成为了集聚人口的重要场所;当地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移民文化被当地融合。
八、九十年代——至今,码头的交通作用开始弱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建筑出现了小高层;铸石厂;渠江大桥及二桥的修建;滨江高架桥的修建。
3.2注重文化特色的旧城改造
通过原风洞巷及兴隆巷:形成4条放射性步道
①串联四合街——北大街——重点片区——北门码头、东门码头——渠江
通过原街巷:
②串联文庙——东门码头——重点片区/北门码头——北门码头——渠县中学
通过规划道路引导:
③串联渠县中学——铸石厂节点——重点片区——北门码头
通过北大街:
④串联北大街——文庙
3.3经济可操作性
改造方案1——整体改造、经济平衡
为尽可能达到经济平衡,更新居住用地采用高强度开发模式,建筑限高为100米。综合地形、用地形状、土地溢价等多种因素,沿江一线开发强度相对较高。除了可保留地块外,居住用地规划容积率取4.5- 6.0。北大街传统商业修缮后,基本维持原有容积率2.2左右。改造更新商业地块,根据形态风貌要求及集中打造原则,两块集中建设区规划容积率分别为2.0和3.0,其余地块容积率控制在0.8。
改造方案2——最优地块,组合实施
合理选取启动项目,保障片区更新经济可持续性,建设滨江路和两条滨江联系道。通过道路建设带动沿线区域城市更新,建立滨江路与滨江高架步道的联系,提高片区土地价值。迁建垃圾收集站、改扩建渠江四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构建一条城市文化休闲体验带。成为片区更新的强大引擎。1.改造传统院落,形成2处文化设施2.修缮北大街川东传统木构建筑,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商业街道。3.延续传统街巷肌理,集中改造中部滨江制高区域,形成城市主题商业区,并通过街巷改造串联至北大街特色商业街。4.整合工业遗迹,设计工业公园一处,进一步提升滨江区域活力。
3.4整体社会效益提升
改造措施1:优化交通系统.通过北大街改造形成东西向交通,构建滨江与腹地的车行和步行交通联系,带动旧城空间优化。东西向车行交通:打通南北两端东西向车行交通,联系四合街片区和营渠路、滨江路,形成三条东西向旧城交通。东西向步行交通:保留和延续滨江路北门段的街巷,延伸风洞巷、金鸡巷、兴隆巷、北大街等街巷至文庙、四合街区和渠中的步行道。
改造措施2: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片区生活品质。针对公共服务设施问题:缺乏社区级和环卫服务设施,小学规模不足。提出可解决的措施:增加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和增加公厕和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
改造措施3:增加公共开敞空间,注重滨江天际线营造。针对公共开敞空间问题: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缺乏,景观较差。提出可解决的措施:增加主要入口公共开敞空间,增加并优化内部街巷小型广场或公园。注重滨江天际线营造,形成风貌层次鲜明、跌宕起伏的滨江景观。
总结:城市的旧区改造,并不仅仅意味着街区的翻新,而应该上升到与城市生活品质相关的层面来思考,本文选取渠县风洞巷片区作为探讨对象,对其旧城改造策略进行了探讨。结合渠县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选取对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刘亚敏.基于文化复兴的旧城改造模式探讨——以北京市西城区宣东地区复兴规划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6,(第1期).
[2] 李皓.浅论城镇地方文化特色\旧城保护与更新改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第1期).
[3] 张军波.城镇地方文化特色、旧城保护与更新改造[J].住宅与房地产,2016,(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