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创新指数多维体系理论框架研究
康宇航
摘要:在所有权和企业规模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央企业,其创新行为具有情景特点,中央企业的创新评价指数也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中央企业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搭建了中央企业创新评价的基本流程和创新指数的多维指标体系,提出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中央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中央企业 创新指数 多维体系 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比以往更加重要和紧迫。中央企业代表着行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其发展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央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差异,从而表现为不同的创新特征。中央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就需要对其创新指标进行考察,构建一套既能体现我国国情又能充分反映中央企业创新异质性特征的创新指标体系,并适时制定和实施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指导中央企业创新实践。
1 研究现状
当前研究对企业层面创新指数发展状况尚未进行有效、系统地评估,还没有特别针对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系统研究,大多聚焦于企业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多数围绕定性的案例研究和少数几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尚未形成大范围全面的系统研究,尤其是针对中央企业创新评价的实证分析鲜有涉及。
1.1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多为简单的借用国外指标体系,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无论从“创新要素”还是“创新过程”的角度,对创新维度的細分还不够细致,重视创新的过程本身,忽略了创新驱动和创新绩效的作用。另外对创新体系的划分随意性较大,诸如人才储备、科技发展规划等针对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创新响应”因素还未被引入国内创新体系的研究中。由于中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企业创新体系深层次梳理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国情的、适用于中央企业创新特点的多维创新指标。
1.2 指标代表性不高,适用性较差
一是,创新数据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创新指标数据通常选取一些容易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致使统计指标范围狭窄,分解水平不够,指标的代表性不高,很难反映企业创新情况。二是,选取的指标理论上虽然能很好地诠释创新内涵,但与目前的统计口径不符。同时,中央企业创新数据获取渠道的不畅性,也增加了大范围研究的难度。三是,创新指标数据基础薄弱,使之很难满足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指标的要求,使现有指标体系的设计很难应用到实际层面,导致适用性较差。
1.3 创新指数反映的目标单一,重排名轻分析
国内的研究往往重视综合评价排名,给出具体的排定位次,未能直观地展示创新中间过程,忽略各要素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创新指数应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创新全过程的体系,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创新综合评价指数,还应该涉及定量化的创新监测预警、创新要素协同、创新机会识别、企业特征分类等指标,进而展开对创新内在机理的多目标研究。
1.4 创新指数的表达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对创新指数的表达基本采用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等简单的统计图形。一方面,图形种类较少且单一,难以满足多种多样的指数数据表现和分析的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图形表达方式很难揭示创新指数之间的内在机理和相互关系,难以发现各类指数中蕴藏的大量关联关系和规则。因此,亟需设计能够反映创新指数内部深层次关系的可视化技术,对中央企业创新指数涉及的各个维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反映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综合可视化图谱,对中央企业创新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
2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多维系统分析
2.1 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识别
中央企业创新体系核心要素是建立综合评估体系的维度选择依据,且涉及到企业创新最本质的方面。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经济合作组织(OECD)奥斯陆手册将创新指标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报告提出8个创新测度指标,分别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产品或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5个指标,和新增的创新活动、公共信息来源、创新合作3个指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创新涉及的技术、组织、市场、管理、文化、战略、规模、信息、合作、激励等创新要素进行分析,识别出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
2.2 中央企业创新全流程设计
全流程设计就是将创新活动视为一个系统,既研究系统的投入和产出,也研究系统的中间运行过程。通过参照欧洲创新记分牌(EIS)、创新价值链(Hansen,2007)、“链环—回路”模型(Kline,1986)等对创新体系的研究,对中央企业创新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动力驱使中央企业进行创新;中央企业具备何种资源基础,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中央企业创新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关键环节有哪些;中央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资源和创新实施综合作用形成的创新最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的研究多注重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工艺集成、生产制造等技术创新本身的考察,忽视了创新动力、创新绩效以及创新资源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创新动力方面,中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创新活动中,创新驱动力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尤其在政策推动方面尤为重要。二是企业创新绩效是企业创新价值的实现,是检验企业是否实现创新以及实现程度的基准,因此应把该指标纳入创新评价中。创新绩效除了经济效益,中央企业在环保节能、社会公益、就业贡献、行业影响等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应列入评价指标中。三是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与保障,有效的创新资源是企业成功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目前,国内尚未开展创新资源评价的相关研究,中央企业创新资源评价体系作为创新子系统亟需深入研究。综上,可以将中央企业创新系统分解为包含“驱动——资源——实施——绩效”四大子系统的创新体系。
3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多维体系构建
通过对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和中央企业创新流程的系统整合,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与分析。通过清晰界定中央企业创新过程中每个子系统中包含的创新核心要素,使识别出的创新要素与“驱动——资源——实施——绩效”创新系统相匹配。评估体系构建与可视化设计密切相连,由于层级体系的特性更利于可视化分析的实现,层级模型更适合研究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测度。基于上述分析,将創新指数的最终表达作为目标层,将不同维度核心内容作为要素层,将具体数据作为指标层,构建基于驱动指数、资源指数、实施指数、绩效指数的中央企业创新指数体系,自上而下完成指标体系设计。
第一层为目标层。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构建是多目标的,达到以下目的:一是综合创新指数,可以实现对中央企业创新的综合测度及分类;二是分项创新指数,对中央企业各子系统进行创新评估;三是创新景气指数,根据测度结果,对中央企业创新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四是绘制中央企业创新图谱,通过可视化技术手段,对中央企业创新内容进行可视化表达。五是核心创新要素协同分析,通过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的分析,展示各要素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第二层为要素层。依据中央企业创新的评价体系,以创新指标系统核心内容作为不同维度代表,设计驱动指数、资源指数、能力指数、绩效指数等评价指数。
第三层为指标层。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规模,反映各类指数的总量水平;效率,反映的是各类指数的质量水平;独立性,指标相关度不能太高,以减少冗余,以较少的指标体现较多的创新内涵。在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及计算上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选取能够较为全面、系统的对中央企业创新进行定量描述的指标,构成指标体系最基层的要素,力求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综合反映中央企业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中央企业创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依据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技术方法验证理论架构,检验本研究设计的创新指数多维评估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构建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多维评价模型。
4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可视化测度
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中央企业创新数据,对中央企业创新指数进行可视化实证分析。可视化测度的目的不仅在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中央企业创新指数,更在于使中央企业创新数据的分析结果显性化以及可视化,通过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直观监测和表达,为政策分析、经济决策与发展评估提供依据。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构建是多目标的,以多层次、多维度中央企业创新指数体系为依托,根据需求分析建设能够连接实证分析与政策制定的可视化方法,通过绘制中央企业创新图谱,形成数据计算和图形分析的结果报告,显性化地描述和评价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综合创新指数的可视化测度,进行创新指数排名,同时将具有相似创新特征的企业进行分类和测度,绘制创新指数图谱,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分项创新指数的可视化测度,形成如驱动力指数、创新能力指数、品牌建设指数、社会责任指数、管理创新指数等子系统指数的排名,并进行可视化表达。三是创新景气指数的可视化测度,通过建立创新预警机制,监视企业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预控对策,为企业和国家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创新机会指数的可视化测度。对中央企业创新要素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揭示要素之间的内在构造和作用机理,并将创新要素进行集群聚类分析,设计多维度的创新机会指数,绘制中央企业创新机会可视化图谱,为中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决策支持。根据前期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强化驱动——增强能力——提升绩效”的中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优化路径,为中央企业创新决策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冬梅.中央企业的改革与展望[J].财经问题研究,2008(12):45- 55.
[2] 陈劲,赵闯等.重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J].技术经济2017,36(9):1- 8.
[3] 庞景安,于洁,曹燕.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1,(9):1- 5.
[4] 李春涛,宋敏.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F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5):55- 67.
[5] 徐立平,姜向荣,尹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1):122- 126.
[6] 罗利华,胡先杰,冯君. 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2):60- 65.
摘要:在所有权和企业规模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央企业,其创新行为具有情景特点,中央企业的创新评价指数也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中央企业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搭建了中央企业创新评价的基本流程和创新指数的多维指标体系,提出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中央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中央企业 创新指数 多维体系 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比以往更加重要和紧迫。中央企业代表着行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其发展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央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差异,从而表现为不同的创新特征。中央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就需要对其创新指标进行考察,构建一套既能体现我国国情又能充分反映中央企业创新异质性特征的创新指标体系,并适时制定和实施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指导中央企业创新实践。
1 研究现状
当前研究对企业层面创新指数发展状况尚未进行有效、系统地评估,还没有特别针对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系统研究,大多聚焦于企业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多数围绕定性的案例研究和少数几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尚未形成大范围全面的系统研究,尤其是针对中央企业创新评价的实证分析鲜有涉及。
1.1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多为简单的借用国外指标体系,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无论从“创新要素”还是“创新过程”的角度,对创新维度的細分还不够细致,重视创新的过程本身,忽略了创新驱动和创新绩效的作用。另外对创新体系的划分随意性较大,诸如人才储备、科技发展规划等针对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创新响应”因素还未被引入国内创新体系的研究中。由于中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企业创新体系深层次梳理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国情的、适用于中央企业创新特点的多维创新指标。
1.2 指标代表性不高,适用性较差
一是,创新数据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创新指标数据通常选取一些容易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致使统计指标范围狭窄,分解水平不够,指标的代表性不高,很难反映企业创新情况。二是,选取的指标理论上虽然能很好地诠释创新内涵,但与目前的统计口径不符。同时,中央企业创新数据获取渠道的不畅性,也增加了大范围研究的难度。三是,创新指标数据基础薄弱,使之很难满足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指标的要求,使现有指标体系的设计很难应用到实际层面,导致适用性较差。
1.3 创新指数反映的目标单一,重排名轻分析
国内的研究往往重视综合评价排名,给出具体的排定位次,未能直观地展示创新中间过程,忽略各要素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创新指数应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创新全过程的体系,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创新综合评价指数,还应该涉及定量化的创新监测预警、创新要素协同、创新机会识别、企业特征分类等指标,进而展开对创新内在机理的多目标研究。
1.4 创新指数的表达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对创新指数的表达基本采用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等简单的统计图形。一方面,图形种类较少且单一,难以满足多种多样的指数数据表现和分析的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图形表达方式很难揭示创新指数之间的内在机理和相互关系,难以发现各类指数中蕴藏的大量关联关系和规则。因此,亟需设计能够反映创新指数内部深层次关系的可视化技术,对中央企业创新指数涉及的各个维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反映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综合可视化图谱,对中央企业创新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
2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多维系统分析
2.1 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识别
中央企业创新体系核心要素是建立综合评估体系的维度选择依据,且涉及到企业创新最本质的方面。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经济合作组织(OECD)奥斯陆手册将创新指标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报告提出8个创新测度指标,分别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产品或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5个指标,和新增的创新活动、公共信息来源、创新合作3个指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创新涉及的技术、组织、市场、管理、文化、战略、规模、信息、合作、激励等创新要素进行分析,识别出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
2.2 中央企业创新全流程设计
全流程设计就是将创新活动视为一个系统,既研究系统的投入和产出,也研究系统的中间运行过程。通过参照欧洲创新记分牌(EIS)、创新价值链(Hansen,2007)、“链环—回路”模型(Kline,1986)等对创新体系的研究,对中央企业创新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动力驱使中央企业进行创新;中央企业具备何种资源基础,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中央企业创新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关键环节有哪些;中央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资源和创新实施综合作用形成的创新最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的研究多注重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工艺集成、生产制造等技术创新本身的考察,忽视了创新动力、创新绩效以及创新资源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创新动力方面,中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创新活动中,创新驱动力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尤其在政策推动方面尤为重要。二是企业创新绩效是企业创新价值的实现,是检验企业是否实现创新以及实现程度的基准,因此应把该指标纳入创新评价中。创新绩效除了经济效益,中央企业在环保节能、社会公益、就业贡献、行业影响等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应列入评价指标中。三是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与保障,有效的创新资源是企业成功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目前,国内尚未开展创新资源评价的相关研究,中央企业创新资源评价体系作为创新子系统亟需深入研究。综上,可以将中央企业创新系统分解为包含“驱动——资源——实施——绩效”四大子系统的创新体系。
3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多维体系构建
通过对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和中央企业创新流程的系统整合,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与分析。通过清晰界定中央企业创新过程中每个子系统中包含的创新核心要素,使识别出的创新要素与“驱动——资源——实施——绩效”创新系统相匹配。评估体系构建与可视化设计密切相连,由于层级体系的特性更利于可视化分析的实现,层级模型更适合研究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测度。基于上述分析,将創新指数的最终表达作为目标层,将不同维度核心内容作为要素层,将具体数据作为指标层,构建基于驱动指数、资源指数、实施指数、绩效指数的中央企业创新指数体系,自上而下完成指标体系设计。
第一层为目标层。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构建是多目标的,达到以下目的:一是综合创新指数,可以实现对中央企业创新的综合测度及分类;二是分项创新指数,对中央企业各子系统进行创新评估;三是创新景气指数,根据测度结果,对中央企业创新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四是绘制中央企业创新图谱,通过可视化技术手段,对中央企业创新内容进行可视化表达。五是核心创新要素协同分析,通过中央企业创新核心要素的分析,展示各要素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第二层为要素层。依据中央企业创新的评价体系,以创新指标系统核心内容作为不同维度代表,设计驱动指数、资源指数、能力指数、绩效指数等评价指数。
第三层为指标层。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规模,反映各类指数的总量水平;效率,反映的是各类指数的质量水平;独立性,指标相关度不能太高,以减少冗余,以较少的指标体现较多的创新内涵。在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及计算上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选取能够较为全面、系统的对中央企业创新进行定量描述的指标,构成指标体系最基层的要素,力求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综合反映中央企业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中央企业创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依据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技术方法验证理论架构,检验本研究设计的创新指数多维评估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构建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多维评价模型。
4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可视化测度
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中央企业创新数据,对中央企业创新指数进行可视化实证分析。可视化测度的目的不仅在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中央企业创新指数,更在于使中央企业创新数据的分析结果显性化以及可视化,通过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直观监测和表达,为政策分析、经济决策与发展评估提供依据。
中央企业创新指数的构建是多目标的,以多层次、多维度中央企业创新指数体系为依托,根据需求分析建设能够连接实证分析与政策制定的可视化方法,通过绘制中央企业创新图谱,形成数据计算和图形分析的结果报告,显性化地描述和评价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综合创新指数的可视化测度,进行创新指数排名,同时将具有相似创新特征的企业进行分类和测度,绘制创新指数图谱,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分项创新指数的可视化测度,形成如驱动力指数、创新能力指数、品牌建设指数、社会责任指数、管理创新指数等子系统指数的排名,并进行可视化表达。三是创新景气指数的可视化测度,通过建立创新预警机制,监视企业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预控对策,为企业和国家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创新机会指数的可视化测度。对中央企业创新要素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揭示要素之间的内在构造和作用机理,并将创新要素进行集群聚类分析,设计多维度的创新机会指数,绘制中央企业创新机会可视化图谱,为中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决策支持。根据前期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强化驱动——增强能力——提升绩效”的中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优化路径,为中央企业创新决策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冬梅.中央企业的改革与展望[J].财经问题研究,2008(12):45- 55.
[2] 陈劲,赵闯等.重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J].技术经济2017,36(9):1- 8.
[3] 庞景安,于洁,曹燕.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1,(9):1- 5.
[4] 李春涛,宋敏.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F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5):55- 67.
[5] 徐立平,姜向荣,尹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1):122- 126.
[6] 罗利华,胡先杰,冯君. 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2):60-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