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摘 要】如果语文课堂缺乏生机,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降低。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动之以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想碰撞、设置情境、巧设提问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课堂灵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灵动 效率 课堂教学
语文因其曲折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将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梦幻精彩的人生。但是在传统的、相对静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拘泥于教材大纲教学,虽非全错,但只注重分析文章技巧,繁琐讲解知识要点,使得原本精彩的文章支离破碎,失去了迷人的风采,且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于课堂,无精打采,学习索然无味,从而使整个课堂陷入僵化的状态,更无效率可言。
怎样才能让课堂灵动起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呢?笔者作以下探讨:
一、师生平等交流,是促使课堂灵动的前提
1.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当转换教学思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共同对文章进行理解、欣赏、评判,师生互动学习。学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心理得到满足,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思维则更活跃。这种平等宽松的环境最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要放下架子,亲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师生平等交流要达到和谐互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持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其实如果教师真的放下架子,融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其学习需要,与学生共同学习。我们将会发现,教师定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如此一来,它十分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二、动之以真情,是促使课堂灵动的基本方式
1.文本的语言透露出主人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打动人心的本源
语文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动之以真情就是用文本的真情、作者的真情引发学生的真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语文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就是在于语言能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优美和深远的内涵,或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2.教师的真情是触发学生和作者情感沟通的媒介
教师应当在深刻体会文本内涵的基础上,用教师的真情感受引导学生对文本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的描述进行思考,使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真、善、美,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解历史、认识人物、感悟人生、積淀文学素养和语言知识、锻炼语文能力等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课堂灵动的重要环节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教师推着学生走;有兴趣的学习,是学生追着教师跑。要让文本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这是促使课堂灵动的重要环节。“文似看山不喜平”,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生动的语言,不但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更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要善于架起文章知识点与学生兴趣点的桥梁,引导学生有机的阅读文章
教师或引导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经历故事,感受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感悟人生;或让学生代替主人公,按自己的思维去推进故事情节,反过来思考主人公为什么这样做,而自己为什么想那样做,从而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词句进行理解,探索文本的内涵,思考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阅读文章其实就是通过文本阅读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不进入情景,不处身置地,又怎能了然于心呢?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行为,保持、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精彩的课堂点评,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表扬,使学生畅快的发言与老师的适时评点、引导交融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饱满而又热情的学习态度,最终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的思想碰撞,是促使课堂灵动的催化剂
1.学生因认知差异引起思想碰撞是正常教学现象,教师应转换教学思维,抓住机遇,巧妙引导,变不利为有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与文本的思想发生碰撞时,学生的认知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发生碰撞时,同学之间的认知发生碰撞时,这些时机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机遇。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引导能力,要善于抓住机遇,合理引发碰撞,根据文本的知识点、价值观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正确的道路,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和批判,开展辩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对学生的思想碰撞围绕教学目标因势利导,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不同,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有深有浅,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程度、理解程度、思维状态,教师通过倾听学生发言,观察课堂气氛,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知识感受、理解以及困惑层次,因势利导,抓住学生深入思考和再度探究的契机。使课堂呈现出活而不乱、张弛有度的状态,保障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五、设置情境,是促使课堂灵动的有效手段
1.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使老师、学生、主人公、作者心与心的沟通和情与情的碰撞构成灵动的课堂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技巧,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景中动情,在情景中与老师产生共鸣,进而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借助教学工具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灵动起来
教师让学生认真朗读文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感悟,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形象反映教学内容,配以教师教学时的情感渲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体会、感悟教学内容,达到声音、图像、文字三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深入体会情境,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了解和掌握。
六、巧设提问,是促使课堂灵动的重要方法
1.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与答,巧设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的提问应当围绕整篇文章的主旨、内涵逐步展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个的问题,一步步在学生眼前呈现文章的主线;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在学生眼里不断完善主人公的形象,体验主人公的情感,体会文本的内涵。
2.教师设计提问应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从多方位激发学生思考
只有教师的巧妙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才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化,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中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良好的课堂情景能很好的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就会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显现出来。
课堂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积极体验者,让课堂灵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简介:范利华,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