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路滨河游园使用后评价
曹舒仪
摘要:南京内秦淮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在进行中,该流域基于使用者需求的环境评价相对匮乏。场地选择内秦淮河中段,采用拍照、访谈和问卷的调查方法,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者大多为本地60岁以上退休人员,大多步行前往,单次逗留时间超过30分钟,每周活动时间超过7小时,以锻炼休闲为主。受访者普遍认为场地应增加防雨设施、儿童活動场所和健康步道。场地中安全健康隐患应当受到重视,建议完善照明、慢行交通等基础设施系统,提供多元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风景园林;南京内秦淮河;滨水空间;使用后评价(POE)
1.研究背景与场地概况
近年来,南京市政府河道建设多致力于增强防洪排水能力、水质净化除污以及河岸绿化三方面。目前,内秦淮河环境整治工程处于黑臭河道的节流清淤阶段,下一步将进行整体景观改造,增设栈道、绿化带和小品雕塑等。然而,针对该流域的研究数量不足,多集中于水利工程和水体水质。景观空间的相关研究严重匮乏,基于使用者需求的环境评价更是一片空白,急需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
场地选取南京市秦淮区内秦淮河中段,北接建邺路,南临第一中学,全长305米,占地面积约4300m2。周边小区众多,河道两岸植被覆盖率高。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和景观偏好是本次研究的重点。通过数据的深入整理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场地中被忽视的需求与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使用者的基本信息:年龄、职业、收入等
(2)行为特征:活动目的、时间、交通工具等
(3)景观偏好:对新增各类设施的选择意愿和频率
使用拍照、录音以及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分上午、中午及下午三个时段进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
3. 公共设施系统现状调研结果
3.1 绿化系统:缺少水生植物
乔-灌-草植物群落完整,常绿树种以香樟、女贞为主。落叶树种有水杉、柳树等。驳岸硬化,缺少水生植物。
3.2 服务设施系统:缺少公厕、垃圾箱和避雨设施
健身器材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无公共厕所,存在随地小便的现象。有一定数量的座椅,分布于小广场及河边小道周围。材质均为石质,低温时椅凳面温度较低,可能不适宜老年人坐。长椅朝向单一,均面向河道,使用频率较低。休憩区域无避雨设备,下雨时不便于人停留和休憩。垃圾箱共有3个,数量不足。对比该地的人流量数量相对较少,场地中时有垃圾随地丢弃的现象。场地中唯一的文化设施为报刊栏。
3.3 照明系统:灯具类型和数量严重不足
照明系统不完善,只有部分区域设置有路灯。草坪灯和景观灯数量严重不足,存在安全和犯罪隐患。
3.4 交通系统:人车不分流
过境道人车未分流,未设置停车场和停车位。场地内设有自行车租赁点和公共汽车站,周边设有地铁站,交通便利。部分路面凹凸不平,给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4.使用者调研结果
本次共发放10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7份。
4.1 基本特征:本地6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居多
97位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为本市居民,男女比例均衡。其中,大于60岁的离退休老年人较多,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43%。有18岁以下小孩的家庭约占一半,家庭月收入主要分布在3001- 8000元区间。
4.2 行为特征
4.2.1 活动时长与时间段:每周活动7小时以上,晚上活动少
每周能达到7小时运动时间的被调研者所占比例达54.2%。来公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11点之前和下午,晚上6点后较少。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能在公园逗留30分钟以上。
4.2.2 活动目的与状态:锻炼休闲为主要目的,步行前往,大多独自活动
来到公园的受访者中,步行到达公园的受访者占比高达70.8%,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者最多,占24.5%,其次是亲近、了解自然,另外,缓解压力、休息放松的人也比较多。绝大多数是主动前往,单位组织活动和无目的路过这类受被动因素驱使者很少。独自一人来游园的人几乎占到一半。
4.2.3活动内容:散步健身为主
在公园的主要活动是散步,其次是使用健身器材和看风景。
4.3 景观设施偏好:雨棚、秋千和健康步道选择最多
期望增设的设施中,雨棚的选择率最高,其次是秋千和健康步道。此外,部分受访者表示,公园还应增设的设施或服务有:公共厕所、维修及卫生管理、木质座椅、社区场所、健身器材(现有器材不足)、室内活动空间、高低杠、单杠、石凳、小广场(跳舞)。
5. 改善建议
5.1 杜绝安全健康隐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老年人和儿童是场地的主要使用者,安全和健康是首要因素。完善夜间照明系统,增设路灯、草坪灯和景观灯。做好标识系统,在水边、陡坡和泥泞湿滑区域设置发光警示牌。更换部分活动场地器材,尽量采用防腐木材和塑胶等隔热软性材料。增设避雨防风设施、垃圾桶和公厕,加强卫生管理。
绒庄街和评事街两端的入口处和中段,多处地砖碎裂,且有凹陷;张府园公交站点的附近,更因行人多,而致人行走道处的地砖多有松动,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及时养护修复加固,确保行走安全。
5.2 重视老幼特殊需求,提供多元活动场所
老年人需要社交和文化场所,儿童青少年需要运动和趣味性空间。在现有场地设施基础上,适当增设报刊栏、小体量公共图书柜、棋牌桌椅等场所和设备,提高老年人活动的丰富程度。改造部分小广场或闲置地为儿童空间,增设秋千、沙坑等活动场所,着重附近标识、雕塑的颜色以及形象趣味性与时尚性。
5.3 完善公园慢行系统,丰富驳岸亲水空间
场地为狭窄线性空间,两侧建筑密集,场所类型单一。人行道均为石材,两侧绿化规整,河岸全部封闭硬化,缺少视觉变化和趣味性。建议在人车分流和预算允许的基础上,修改人行道材料,采用混凝土压模或塑胶材料。选取部分节点,利用高差,改硬化河道为亲水平台,增添水生观景植物,提高观景体验的丰富程度。
参考文献
[1]吴隽宇.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中国园林,2011(4):39-43.
[2]孙建宁.秦皇岛滨海湿地木栈道使用后评价[J].中国园艺文摘,2013(5):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