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培养模式探讨

徐洁 丁晓东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成为承担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责任,大学生必须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全面发展自己,获得面对竞争的勇气和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单是国家、学校的任务,更是所有大学生共同的任务。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任寄托在他人或学校身上,而是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履行当代大学生的义务。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自我培养 学校培养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和意义
核心就是中心的意思。核心竞争力中不仅包含着个人专长知识,更体现其个体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竞争力。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其领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其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一个大学生只有在其专业领域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够具备其核心竞争力。由于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其专业性也就限制了其定义[1]。
但是专业性并不是唯一,综合性和全面性也是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综合性和全面性不是要求大学生事事精通,也不是要大学生什么都懂。而是要求学生在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学习涉猎新的知识。之所以在讲究专业性的同时强调综合性和全面性,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创新力和自我道德。创新对国家的发展推动不可或缺,大学生应当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具备相应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之后,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学生同样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优秀道德修养。优而无德算不上人才,甚至会走上犯罪。我国一直提倡“德为先,而后才立”,正是强调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资本,更重要的是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国际竞争激烈,身为大学生不仅要着眼于自身就业,更要放眼全局,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作为时代先锋和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群体,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多的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竞争,究其根源,就是国家间人才的较量,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越的发展地位。面对当前国家发展赋予新时代大学生的义务与责任,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培养自己专属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大学生的主要诉求。
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1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从事一项工作简单,献身于一项事业困难。大学生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事业,身体力行积极献身于国家建设事业之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和岗位,为促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投身于国家事业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格、追求科学进步的态度、永不言弃的精神以及熟练精专的技能知识,这都是当前大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反思,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大学生如果想在所从事的行业有所成就,就必须长时间地将这种精神保持下去。这场竞争不是一场冲刺战,而是一场考验耐力与品质的马拉松。只有时刻保持十足的精力,透过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感悟出真谛,才能真正在工作中有所突破。而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价值,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将会对大学生的终生成长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其一生发展的支撑力。为大学生塑造一个属于自身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够为其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发展地位[2]。
2.2个体素质的独特性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其专业修养。简言之,物理系大学生应当精通于物理科学,历史系学生应当对历史了如指掌。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学文学的经了商,学体育的写了诗,那么这算不算违背了能力素质的独特性呢?并不是。所谓能力素质的独特性,并不简单指大学生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而是具体到个人——大学生本人的独特素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个体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大学期间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意味着将来必然成为这一行业中的工作人员,除了选择主修的专业之外,学生内部所具备的能力与修养,可能在先天程度上就超过后天努力所选择的专业与技能。所谓要重视能力素质的独特性,是要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步入社会之后,及时认识、发掘自身独特素质,有意识地发展,使其成为自己的闪光点。并不要将自己禁锢在曾经熟悉的领域,善于发现并发展自己可能存在的潜能领域,并有意识地将其培养发展,让该领域成为自己独特的一点,拥有属于自身独特的一面旗帜,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受到更多的关注,成为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各项素质,视为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后的核心竞争力。
2.3能力素质的综合性
与个体素质不同的是,能力作为一种工具多多益善。在社会生活中,从事各行各业,需要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以经商为例,表面上它只是涉及商业类学科的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员工的管理、企业的建设、薪酬的分配,更是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甚至哲学方面的问题。只有将种种学科知識综合起来,其负责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顺利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项科学的原理,其很多内容能够为我们的思考与实践提供积极的理论指导,根据原理可知道,一个人的各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这个有机的系统整体中,每一个要素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以上我们应当意识到核心竞争力不是单单指某一个方面的能力,而是每一个要素经过协调与整合后所发挥的整体竞争力。将该理论和思想运用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各部分之中,发挥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优势,凭借较高的综合能力弥补短板,提高个体的整体综合竞争力。
2.4 逆商
逆商又称作逆境商数,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其体现了在面对逆境时的反应与处理方式,反映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克服困难的能力。根据已有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之中,一个人能否战胜困难,成就事业,不仅仅是取决于一个人所拥有的智商与能力,其逆商在整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加,刚入学时面临着难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各项压力,在逐渐适应大学生活之后面临着毕业时找工作的压力,在进入社会之后还面临着工作中的压力与竞争。在大学生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各不相同,在提倡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前提下,同样需要注重对逆商的培养,将两者相结合,实现在困难挑战之中乘风破浪的进取。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况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逆商,保证其在面临困境时能够有能力迎接挑战。
3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探讨
3.1学校方面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地。在此高校主要发挥启蒙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生是进行教育的主体,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高校在進行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为其指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与实施步骤。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大学生刚入学,一般都会比较迷茫,对于以后能够做什么,自己愿意做什么都不是很清楚。对他们而言,这一阶段是迫切需要指点迷津的时刻。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自己规划好将来的发展,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能够培养学生较好的应对能力,避免学生在没有规划的发展中走错路走弯路。
3.2个人方面
大学校园虽然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场所,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核心还是在学生个人,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作为学生本身应当意识到每个阶段自己所要进行的工作与学习,并为自己的目标制定各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身为大学生,必须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和规划。你想做什么?你能不能做成?如果做不成怎么办?是继续坚持,还是转移目标?这些问题的答案没人能回答你,除了你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在漫漫时间长河中,人的思想无法一直保持一种状态,或许在某一个点,你的就业倾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一定要灵活应对,明确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
3.3社会方面
一个人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3]。不论从逻辑关系还是情理来讲,社会对大学生并不负有任何培养责任,但是站在国家角度,一个具有核心价值力的大学生对国家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财富。社会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以及人生规划发展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社会也需要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做出贡献,主要方式可以通过均衡大学生薪酬,让其拥有一个相对平等的就业环境。保证大学生能够在社会所提供支持的组织中得到发展。
大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人才资源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讨论分析,阐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和特征,并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君航.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68- 69.
[2] 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 ,1 (1):20- 23.
[3] 刘雨涛.导游专业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开发[J].新西部月刊,2007(5):147.
相关文章!
  •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

    刘桂华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066-01摘 要 党风廉政建设中“两个责任”的战略思想,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

  • 省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于洁 李跃 赵鲁东 杨建芃摘要:目前,我国档案保护中心建设正处于探索和系统研究阶段,本文从省市级档案保护中心的主要功能与运行机制两

  • 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

    张倩 蔡文祺摘要: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上研究了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