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叶自玫++郭礼梅
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重点支持占用土地面积较少、投入产出比较高、农民增收较快的花卉、林果、休闲旅游三大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南岸特色的农业项目和农业品牌,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南岸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集中在茶园新区非城镇规划区和二环外非建设区域,总面积84.69平方公里,农村经济基础较好,具备市场、交通、信息等多方面优势,农民大多从事特色花果种植及乡村旅游等都市现代农业,传统农业人口较少,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目前,全区已发展都市农业2万余亩、景观农业1万余亩、旅游农业2万余亩,休闲农家乐、特色农庄300余家。全区乡村旅游实现日平均接待2.4万人次,年接待87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2亿元。2014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31元,较2013年增长11.4%,绝对值连续14年居全市第一;城乡收入差距为1.91∶1,成为全市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区县。
一、多措并举,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一)打造“农业品牌”,发展特色农产业
2012年以来,南岸区委托西南大学专业团队作为技术支撑,重点扶持林果、蔬菜、休闲农业三大特色效益产业发展。促进南山、峡口花木产业带建设,建成集中成片的罗家沟流域花木基地。建设富硒枇杷示范园,推广富硒生产技术,建成具有“中华名果之乡”称号的江南枇杷基地,“广迴”牌无公害枇杷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利用新兴农业技术,不断推出葡萄新品种、新口味,打造全国知名的“吴小平”葡萄园,获“全国十佳葡萄品牌”称号。依托南山自然资源,打造一批以南山“塔堡花园”、“老幺泉水鸡”为代表的优质生态休闲农家乐,形成泉水鸡一条街、火锅一条街等都市休闲农业品牌;建成南山盆景一条街和南山盆景展示交易中心,获批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成功打造南山樱花节、南山腊梅节、江南枇杷节等农业旅游节会品牌,以及“北斗锄禾、清谷问耕、苟家结庐、龙顶摘香”四季垄耕现代都市乡村旅游品牌。目前,全区柑橘、枇杷、梨、樱桃、李子、葡萄等9个品种优质水果已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二)抓好“三大工程”,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以阳光工程为抓手,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2年以来,完成8910名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以及150名农民的创业培训。聘请西南大学、区老科协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推广新技术、新观念,在产品“量”和“质”的竞争上下功夫,累计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开展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职业鉴定,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源需求。
二是特色效益农业建设工程。以财政资金补助为引导,坚持对林果、蔬菜、休闲农业三大特色效益农产业给予资金补助,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农业。2012年以来,补助农业项目40余个,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农业超亿元,建设了一批新型农业示范项目,形成南岸都市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南山街道放牛村桃花园项目,积极发挥花木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集体资金为主,街道全程监督,村民代表参与管理,采取“四个一点”模式筹资(即:业主自筹一点、银行融资一点、财政补贴一点、农民支持一点),在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上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项目实施及辐射带动,桃花园土地经营收入从零提高到1428元/年/亩,全村农民通过直接分红和园区销售服务等途径提高收入800元/年/人。园区规模从500亩发展到1000余亩,从单纯的观赏桃花,逐步发展为赏花、摘果、郊游、餐饮、销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导培育重点农业企业,全区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区级龙头企业17家,实施了重庆德庄“5000吨浓缩汤料精深加工”和“10000吨火锅调味品精深加工扩建”、南山龙老幺食品有限公司“3000吨泉水鸡深加工”、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1000吨农作物种子加工基地建设”、重庆水木园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配制酒精深加工扩建”等项目,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加农户一体化协调发展。探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壮大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规范发展新型股份合作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3个,股份合作社6个,入社农民30000余名,农业人口覆盖率达到50%。其中,尚嘉、秋枫2家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别荣获“中国50佳专业合作社”称号,“三进”蔬菜种植、双益花木等8家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 探索“互联网+农业”,助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针对当前南岸都市生态农业、都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瞄准市场需求,研究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等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制定《重庆市南岸区电子商务进乡村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引导农业业主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将火锅底料、泉水鸡、南山腊梅、盆景等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上线”,拓宽销售渠道。2015年1~9月实现互联网销售农产品6000余万元。利用“12316”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为农民提供相关农业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主城核心区优势,在城市化、信息化、产业化较为集中的南坪西部新区,成立西部新区管委会,把农业信息化项目作为西部新区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西部新区农产品加工体验中心、重粮集团电商运营中心等市级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大宗农产品在南岸区交易和结算。
二、 以农促旅,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南岸区充分发挥主城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优势,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目标,以观光型现代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村庄环境集中整治、社区治理创新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一是抓“点”,将迎龙镇定位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实施迎龙湖2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工程。2012年6月,迎龙湖现代农业园区获批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园区地处重庆市都市功能拓展区的江南新城,其核心区域位于迎龙镇绕城高速公路以东,东至明月山脊,南与巴南区惠民镇接壤,北接广阳镇,涉及迎龙镇武堂村、苟家嘴村、龙顶村全域和石梯子村、蹇家边村、双谷村、清油洞村的二环以外区域,面积约20.27平方公里,农户约2300户,农业人口约7100人。园区以“农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园区旅游产业品质显著提升,农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为发展目标,以农业为底盘,推动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集湿地公园、农业体验庄园、生态创意园、旅游商铺、养生基地为一体的都市休闲目的地。结合园区农民实际情况、生态环境特点和传统农业基础优势,规划了以迎龙湖水库、迎龙湖湿地公园为核心,涉及武堂村、苟家嘴村、石梯子村、双谷村约9000亩范围的“迎龙湖湿地”主题区,以明月山国有林场为核心,涉及龙顶村、苟家嘴村约12000亩范围的“明月山森林”主题区和以茶涪路以东蹇家边、石梯子、龙顶村、双谷村区域为核心的约7000亩范围的“水果乐园”主题区,逐步形成“水”、“林”、“果”三大主题特点鼎立的发展格局,带动园区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全面发展。引导园区农民成立趣农苗木种植股份合作社、苟家咀紫薇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村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园区经营发展,有序推进蹇家边农民新村、迎龙湖湿地公园、普帝龙植物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扩“面”,全面推进江南新城范围内的南山、广福山、罗家沟等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在大南山区域,将南山街道定位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行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南山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设施,进一步扶持双益花木合作社、秋枫花木合作社、老幺泉水鸡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南山特色花木和休闲旅游产业。完成了南山火锅一条街、南山石牛村农家乐一条街、南山盆景一条街、加勒比海水世界、空军抗战纪念园、涂山湖湿地公园、黄葛古道、南山桃花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泉水鸡一条街风貌改造和九街壹华里旅游商业街等项目建设。2014年8月,完成《南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并通过市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力争打造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峡口镇罗家沟流域,将峡口镇定位为“美丽乡村”建设创新镇。运用“乐和”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在大石村、西流村打造以养生产业、创意产业、生态农业等为主题的“乐和谷”乡村旅游景区。推行大事政府办、小事村居办、私事自己办的“三事分流”社区治理工作方法,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合作、能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发展集中成片的罗家沟流域花木基地,帮助农民将生活变成风景,风景变成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长生桥广福片区和广阳银湖片区,将长生桥镇、广阳镇定位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镇。与江南新城发展同步推进,利用“企业+农户”模式开展凉风名优苗木博览交易中心、茗艺养瑞生态农庄、森飞广福特色观光园等重点农业项目建设。突出银湖水果产业发展,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设杂柑基地500亩、樱桃基地400亩,完成595亩果树、景观树木栽植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优质柑橘、桃、枇杷等果树2万余株。
未来,南岸区将秉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围绕城市建农村,围绕产业抓农业,围绕增收帮农民,打造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作 者:叶自玫,重庆市南岸区副区长
郭礼梅,重庆市南岸区农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 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