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避免的四种心理效应
李桂茹
〔关键词〕马太效应;超限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专业性、技术性,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遵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预防与发展结合的原则等,其中在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贯彻中应拒绝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一、马太效应
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样几句话:“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已有的也要夺过来。”人们常把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那种优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的做法,就是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从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看,优生“好对待”可能会造成优生自负自傲、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差生“差对待”可能会造成学生缺乏自尊,变得自暴自弃、甘心落后。
所以,我们首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照顾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其次,学生干部宜轮流做,评先进时要看学生进步的幅度,给学生均等的机会。最后,培养尖子和“大面积丰收”相结合。只有二者一起抓,才能使全体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二、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准备捐款,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家长的过度关心、呵护,极易使孩子形成依赖、任性、自私、自负、自傲等不良个性;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过度期望极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厌学行为等;家长“恨铁不成钢”的过度批评极易导致孩子敌对、说谎、攻击等不良行为问题的出现。
所以,家长只有采取良好的教育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把子女塑造成身心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把某人的某些特征予以突出、强调,以此掩盖此人其他特征,这个被突出的特征,就起了类似月亮晕轮的作用。因此,也叫光环效应。
有人认为,心理不健康仅是一部分后进生的事,这种看法实际上是片面的,其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心理障碍,只是类型不同,表现形式或程度不同而已。一旦优等生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那么将更复杂、更难排除。因此,对待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做好疏导工作,作好预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导:首先,应加强认知教育,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认知教育,使其学会用冷静、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其次,应及时把握他们心理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使疏导工作有的放矢,真正起到预防作用;最后,要教育和开导他们正确地审视自我,勇敢地接受和改变自我,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长善救失,完善和发展自己。
四、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对某些人或某些事情形成的稳定不变的固定看法。它会导致人们用老眼光去想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错误的认识(偏见)。
当前,一些教育者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学生进行的,不包括教师。其实不然,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其中就包括教师。教师是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这易造成教师心理负荷过重;而且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既是教师,又是家长、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心理调节。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校园不良事件证明,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把师源性的心理问题减到最低程度,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影响。教师应努力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同时要有满腔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学会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同时要注重心理的调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快乐成长。(稿件编号:090715001)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分院教育心理教研室,136000,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