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更桑达哇

    摘要:结合高原牦牛的生长习性及生长环境等因素,阐述了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分析了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因,并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

    关键词: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8-0017-01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在20世纪50、60年代比较流行,给牦牛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牦牛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养殖水平也随之提升,20世纪80年代已经研制出“牛出败弱毒菌苗”用于控制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但近年来,青海部分地区又逐渐暴发牛出血性败血症,严重威胁到牦牛養殖。

    1 流行病学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尤以冬季居多,夏、秋两季发生概率低。出血性败血症发生时,牦牛主要表现急性经过,具有死亡率高、接触性传播的特点。

    2 发生原因分析

    综合各地实际情况来看,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兽医管理不到位、免疫失败、饲养管理不善、防治措施不到位等几方面[1]。

    2.1 兽医管理不到位

    近些年来,各地的兽医工作者逐渐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的防控上。在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控重视程度不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防控盲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几率。

    2.2 免疫注射不科学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免疫失败具体涉及到4个方面。①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注射,注射剂量多和少的情况均存在。②注射密度不符合要求。在疫苗注射过程中,漏注、打飞针的情况时常出现。③注射时间不统一。疫苗一般统一发放,当地牧民可以自己决定注射时间,易造成注射时间参差不齐。④疫苗保存不合理,免疫程序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免疫漏洞。

    2.3 饲养管理不完善

    高原放牧,很少补料,极易造成牦牛营养不良。另外,牦牛饲养时,走场放牧的形式居多,容易导致牦牛肌体应激反应频发,给致病菌—巴氏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由于母牛的营养不良,没有足够的母乳喂养幼牛,如果基础免疫存在缺陷,将会进一步增加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风险[2]。

    2.4 防治措施不科学

    牧民的饲养管理水平不高,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病死牦牛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提升了病菌扩散的可能性。同时产地检疫工作不到位,私自出售、引进的现象依然存在。

    3 防治

    3.1 转变工作观念,加大防治力度

    要从思想上重视该病的防控工作。加大对常发病疫情的监测力度,不断提升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防控突发疫情的长效机制。

    3.2 加大宣传,提升牧民的素质

    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使得该病的防治工作深入人心。加强对牧民的培训,提高牧民的饲养水平,增强畜群的抵抗力。另外,强化对产地检疫的监督,降低疾病传播的概率。

    3.3 创新防治方式,重视综合防治

    应当从全局出发,重视综合性防治。除了转变工作观念,加大防治力度,加大宣传,提升牧民素质水平之外,还应当提升疫苗防治的水平。创造性地研究出更多新的疫苗注射方式。

    3.4 其他防治工作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需注意及时清理病牛的垫草、排便物等,并消毒杀菌。病死牛的尸体应当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的进一步扩散。

    参考文献:

    [1] 马国兰.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原因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16,42(2):91-92.

    [2] 鲍金祥.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原因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11):83.

相关文章!
  • CRISPR/Cas9技术在农作物中应

    武林琳 竹梦婕 王咪 李晓萍 刘跃鹏 裴蕾 杨淑巧 许琦 王华 郭文治摘要 ?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对DNA序列进行稳定、精

  • 后疫情时代承德市休闲渔业的机

    王青妹 张艳丽 张欣 王可为 宋刚 王双 金自强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被经济学家称为百年不遇的一次由公共卫生领域引发的“黑

  • 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的

    史海峰 王辉 郑科促进花芽分化、果实膨大是花果管理中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当年和来年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的重要保障。苹果花芽分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