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人生理想浅探情感目标的落实

    张玲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就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方面的要求,而历史教学实践常常需要借助于重要历史人物来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马克思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去学习、借鉴的光辉人物,他的身上有着太多引人深思的闪光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去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其优秀品质,也是历史教师应该去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 人生理想? 情感目标? 教学策略

    在近期准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的教学设计时,笔者就关注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这一要求: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高尚情操。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真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去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优秀品质?如何走进历史,让学生触摸到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而不是学生高喊之前已经形成的关于伟人的品质结论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比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教学策略的运用,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们往往注重的是怎样抓住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而忘却了情感目标的实现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更为 重要。

    一、落实情感目标的重要性

    1.履行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

    在《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都明确提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什么是教书育人呢?对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有翔实的阐述。国家从法律层面上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道德情感表现丰富而强烈,但又容易冲动,因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外界的正确引导与干预。作为外界因素的教育者,教师如果能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有所作为”,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辨析,相信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出良好的品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拥有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拥有自己正确的见解,他们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教師所给的历史意义,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利于学生抱着健康的心态,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3.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教育的对象是人,它不同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为对象的社会活动,而是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人类特有的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师生间的互 动,它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肢体动作,甚至只是一个面部表情。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促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更要感染孩子的情绪,去触动他们的心灵,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更能凸显人文关怀,使教学效果最 大化。

    认识到了落实情感目标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我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这一课为例,来谈谈我落实情感目标的策略。

    二、落实情感目标的策略

    1.用一张照片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

    通过课件,呈现一张留着大胡子的马克思的照片。(马克思的名字出现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里,但在有些人心中,马克思只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形象。)

    师:你知道他是谁吗?你对他了解多少?

    生:马克思。德国人、犹太人、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

    生:课本、新闻等。

    2.用一段新闻材料给学生以心灵的思考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马克思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老师想到了2018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用课件展示习近平讲话中提到的关于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时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内容,这一段内容最能体现少年马克思志存高远。

    师:从这段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了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呢?

    生: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师:17岁, 跟我们差不多的年纪。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同学们,你有想过要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努力奋 斗吗?

    极少有同学发言,这时用学过的历史人物孙中山的《遗嘱》、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让学生思考:究竟该去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3.用一段段视频给学生以灵魂的触动

    师:刚刚我们了解到马克思17岁时就树立了为全人类解放而不懈努力的人生理想,马克思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人类解放问题的呢?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播放从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里截取的一段视频,展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工人待遇很差、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用视觉的冲击震荡着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感受马克思生活的年代。

    师:“为人类而工作”,有了这个崇高的理想,马克思是如何践行的呢?

    播放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第一集《你好 马克思》里的一段镜头。

    通过观看视频,再结合课本知识加以总结。

    生:在大学时代刻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证书。

    生: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针砭时弊,抨击普鲁士政府。

    生:与恩格斯合作起草《共产党宣言》、创作《资本论》。

    生: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4.用学生的朗诵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师: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请课前准备好的一位同学进行朗诵,并配上背景乐。

    朗读的语句选自《共产党宣言》序言。

    师:《共产党宣言》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结合课本一起来说一说。

    生:……

    师:《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社会发展规律,让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就如夜晚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有了灯塔的指引。

    师:“为人类而工作”,这条道路荆棘丛生。马克思遭到反动政府的诅咒、驱逐,甚至被剥夺国籍,到处流亡,成为“世界公民”。因为被驱逐,他带着妻儿四处流亡,生活也日渐拮据,但这些都没有吓倒马克思。在荆棘中,他怀揣着理想越挫越勇,与一生的挚爱燕妮、一辈子的战友恩格斯一起,为解放全人类孜孜不倦地战斗着。

    5.用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价值辨析

    师:我们知道马克思出身于律师家庭,有着优渥的家境,而且他自身还勤奋好学,凭借他的学识和取得的哲学博士学位的成就,他完全可以過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唯独没有留出一点时间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考虑,有时甚至穷得连一块面包都买不起,这是一种怎样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呢?

    学生畅所欲言,并且能够根据前面提到的视频、文字等材料加以分析,得出结论,也理解了为什么说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

    6.用一首歌去升华学生的情感

    师:1871年,法国发生巴黎公社运动,一个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诞生了。虽然这场革命斗争最终失败了,但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且在这之后,一首全世界无产者的战歌——《国际歌》唱响了全世界。

    播放《国际歌》,再让同学们站立起来,一起大声诵读《国际歌》中的一部分歌词,用心去感受共产主义者的高亢热情,接受共产主义的洗礼,坚定今天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总结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强度的研究,终于耗费了马克思所有的心力。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了。虽然马克思没能看到人类的解放,但人类的解放事业终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 前行。

    事实上,以上策略主要就是用多样化的素材去充实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触碰”伟人身上的闪光点,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同学们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常见的就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很少,甚至一点也不了解,这就需要历史老师们运用不同的素材去充实学生的认知,为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打下基础。

    当然,情感目标的落实也少不了其他因素,如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道德和知识素养,适时而恰当地对学生的言论进行评价等。每一节课的内容不同,这就要求老师们灵活应变,让情感目标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关文章!
  •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

    董颖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一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能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话题作文“撷取生活中的感动”导

    面对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你感动过吗?面对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