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枪手》:泰国青春电影的自我成长

    王淳

    泰国青春电影《天才枪手》改编自真实事件,一经上映便引起广泛讨论。影片从类型的创新、悬念的制造和他者形象与时空转换下对青春形象的刻画等方面,重塑了泰国青春电影。该片区别于以往泰国电影中的诙谐幽默与纯美爱恋,以快节奏的剪辑方式,为观众呈现教育话题,发人深省。影片将成长必经之路中的考试,演化成人类成长的道德认知过程,观众通过成人视角来审视片中精心策划的骗局和完美的作弊手段时,仍不能忽略每个事件发生背后所隐喻的社会现状。

    近年来,泰国青春电影俨然成为亚洲电影的新星。青春电影虽不始于泰国,但其日益成熟的作品中,“去政治时代化”“去创伤体验化”的创作风格,逐渐成为展现泰国本土魅力的重要形式,让泰国成为亚洲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中认为:“许多国家受欢迎的电影都是类型电影。像德国有它的Heimatfilm,即小镇生活电影;印度则有圣人电影,是专门拍圣人或宗教领袖的影片……”[1]按照创作特征,泰国的青春电影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园少男少女的懵懂情愫个人成长,一类是适龄都市职业男女的恋爱故事。”[2]前者描写青春与成长主题中,《爱在暹罗》(2007)是这类电影的代表。《爱在暹罗》不仅是泰国青春电影的里程碑,更使得泰国青春题材电影成为继泰国动作片、恐怖片之后成熟的泰国类型电影。此后的泰国同类型电影,如《荷尔蒙》(2008)、《初三大四我爱你》(2009)、《初恋那件小事》(2010)等影片,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商业价值。后者中,《下一站,说爱你》(2009)、《你好陌生人》(2010)、《我很好,谢谢,我爱你》(2014)等影片,在讲述职场男女的故事中虽然趋同化,但仍然可以看出泰国青春电影发展的可塑性。

    2017年10月,泰国青春电影《天才枪手》在中国内地上映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对于国内较少引进的小语种电影而言,豆瓣评分8.3,内地累计2.6亿元人民币[3]的票房成绩以及持续发酵的话题讨论,都足以证明这部泰国青春电影自身所具备的影像魅力。与以往的泰国青春电影不同,《天才枪手》中对“青春”一词进行了重塑,影片所展现的不再只是单纯的校园生活与情感纠葛。电影中故事的原型是2014年轰动一时的SAT亚洲考试作弊案。该案件不仅影响了亚洲很多国家的考生,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社会舆论。影片中,导演将看似平淡无奇的考试与犯罪片相融合,告别了以往泰国电影中的诙谐幽默,采用快节奏的剪辑、流畅的时空切换、深度的人物刻画等方式,为观众呈现出自古以来人们不可忽视和逃避的话题——作弊。发人深省的选题是对泰国乃至整个亚洲文化的书写与表达。影片类型的创新实现了泰国青春电影的叙事转变,将泰国青春电影的自身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一、 类型创新:青春电影与犯罪片的新融合

    青春电影算是泰国电影中的后起之秀。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好莱坞文化的入侵和亚洲金融危机,泰国电影业曾一度低迷。有学者将1997年泰国“新浪潮运动”为节点进行划分[4],此后,泰国电影业开始慢慢崛起。新电影人将传统的泰国故事包装到流畅、华美的影像叙述中,最终制作出符合商业标准且兼具民族审美意蕴的类型电影。[5]新世纪以来,泰国以宗教、传统文化、史诗传奇等本土题材为例,制作出了许多独具魅力的电影:鬼片、神话史诗片、武打黑帮片和伦理片四类。[6]但泰国青春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就和影响力,让其成为当下泰国电影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泰国青春电影的成功,源于它为泰国民族的成长以及为泰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找到了一种最为恰当的情感表述方式。[7]

    在青春电影的叙事中,友情是影片的必要元素。《天才枪手》的故事开篇是Grace和Lynn入学照相时的一段小插曲,也正是因为Grace善意的举动,才让她们成了好友。为避免平铺直叙的讲述,创作者将Grace受审时的自白与之衔接,隐喻表达出随之而来的犯罪行为是建立在这段友谊之上的。此外,青春电影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同样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在故事内容上,影片将优等生逐步转化成反抗者,从第一次考试的“拔刀相助”到顶撞校长乱收赞助费,学生的叛逆心理便在影片中不断滋生,也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在影片类型上,创作者有意将《天才枪手》中的校园生活与犯罪片相关联。“犯罪片的核心在于描述犯罪者、受害者及复仇者在设定的范围内挑战法律的尝试,并以此衍生出他们的性格。”[8]影片让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不断挑战权威,“犯罪者”最后能否归顺于正统价值观成为敦促观众保持热情的重要因素。

    在犯罪片的类型研究中,许多学者都将犯罪行为的叙述视为社会文化背景的一种折射。[9]《天才枪手》将青春电影与犯罪片相融合,旨意通过作弊这一行为隐喻出泰国社会群体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例如第一场考试中,Lynn下定决帮助Grace通过考试提升学分绩点的重要原因,就是老师的监守自盗,而监考老师那句“我最讨厌的就是作弊”更成为故事发展的导火索。后期Lynn以四首钢琴曲帮助同学作弊,男主Bank最终同意加入跨国作弊案但临时加价从而延误时间被抓等情节,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泰国底层社会阶级所带来的巨大贫富差距造成的。泰国青春电影《天才枪手》中的故事,不再局限于甜美爱情和乌龙剧情设置,类型电影的融合,将泰国当下的社会问题、教育现状与影像相结合,同时还通过构建青春电影中的话语权将影片主人公的自我成长与现实社会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

    二、 闯关模式:悬念制造与叙事策略

    在艺术作品中,悬念體现在剧情的矛盾冲突中,悬念不仅可以增强戏剧效果,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调动观众观影时的心理活动。影视作品中,悬念的设置一般是通过摄像机来实现的,当观众跟随镜头只捕获一半的有效信息时,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当观众对结局的走向众说纷纭时,戏剧效果也就呼之欲出。这种对立统一,实现了镜头中对过去时间线的延续,同时还赋予银幕前观众对未来时间线的期望。如影片《天才枪手》前半段的第二场考试中,观众在得知有两套试题后,Lynn能否在既定时间内帮助所有人通过考试,成为这一情节点最大的悬念。

    在电影叙事上,影片通过悬念的设置,将叙事与观众的心理紧密联系起来。当影片中的故事悬而未决时,电影文本所呈现给观众的声音与画面就能够充分激发观众的情感,并使观众对主人公接下来的发展寄予期望。对于悬念中引发的情感,《天才枪手》采用“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方式,将戏剧冲突引向高潮。在影片最后的跨国作弊案中,远在悉尼的Lynn吐后跑出考场,此时为寻找女儿的父亲也同时出现在银幕上,多线叙事加速了影片故事的发展,打破了两个空间的界限,让故事摆脱了时间的束缚。随后,父亲质疑女儿的去向、Lynn的逃跑、监考官“追捕者”形象的出现、手机的特写、不稳定的画面构图、地铁中流浪汉弹奏电子琴、摔坏手机等快节奏多时空的交叉剪辑都在不断积累戏剧冲突。直到Grace接收到最后一个答案后,镜头以监考老师的视角成功“围堵”Lynn,Lynn再次以呕吐的方式宣告这场跨国作弊案圆满落下帷幕。

    通过悬念的制造与叙事中的情感表达,《天才枪手》中的三场考试如同一道道关卡。“闯关模式”下的悬念设置更多的是建立在人物的心理塑造上,角色面对危机时的心理状态让戏剧张力达到最大值。如影片中男主作弊被抓后,女主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考试并且记住全部答案。导演利用内心戏中钢琴的弹奏来表现时间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与此同时,画面中一遍遍的陌生来电则成为故事叙事的隐形推动力。

    影片中大量的隐喻,暗示了角色的走向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男主角Bank夺得《天才少年》冠军回家时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魔笛》,破旧的室内、不堪重负的母亲都呼应了莫扎特创作《魔笛》时的穷迫生活。女主角Lynn不完整的家庭中,父亲身为中产,平日节衣缩食,但可以心甘情愿为女儿缴纳20万泰铢的赞助费。两个看似不同却又相似的人物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后续事件发生的概率。隐喻是“将相似的事物或本来并不相连结的形象(人物或景物)并列起来,使之产生一种象征性含义。隐喻的着力点一般不在于对剧情的提示或阐释,而在于开拓形象与现实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中的内心世界……”[10]導演通过巧妙的悬念制造同时利用隐喻铺垫,更好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与心理体验。

    三、 青春形象的重塑:他者形象与空间的转换

    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可以通过银幕反映客观真实的世界。它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中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形象,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客观世界的物质形态,从而逼真还原了人通过感官(视觉和听觉)对生活的感知。[11]新世纪以来的亚洲青春电影,大多以校园故事为主,在此基础上展开人物的感情生活并逐渐成为近年来青春电影的叙事模版。

    2011年,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出现后,“怀旧”一词成为青春电影的新主题。台湾的青年电影其实是由爱情文艺片与通俗剧衍生出来的次类型(sub-genre),故事题材主要着重爱情观念与家庭关系的冲突与矛盾,以及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12]随后内地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中国合伙人》等青春电影以井喷状出现在银幕上。青春唤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被观众成功消费。

    青春电影中,他者形象的存在十分重要。在《天才枪手》等同类型的电影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成年角色的弱化。成年形象的出现主要是完善青春这一群体的存在,例如影片中父亲/母亲的形象。他者形象不仅可以很好映照青春电影的主题,同时还能更加系统诠释人物性格。例如《天才枪手》中出现的不同父亲形象,因为重复所以加强了一些相似之处,吸引观众去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家庭的不同人员组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Bank家庭中父亲的缺失、Pat父亲的强势Lynn父亲的谦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内地青春电影中父亲形象往往代表了权威。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父亲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但在泰国青春电影中,却简化了长幼之间的冲突,使得青春形象和长辈没有形成明显的二元对立。在影片最后,Lynn回国后在机场等父亲,父亲出现后虽然一脸严肃,但却关心地说:“男朋友呢?他在哪?叫他晚上一起吃饭。”“怎么了,怎么不和我说说他。”以柔克刚的父亲形象让青春角色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更加充盈。

    《天才枪手》中,空间对青春形象的塑造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弱化了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观,将角色置身于家庭与社会的大环境和历史的发展中重新进行审视。影片中的三场考试,分别将角色安置在不同的空间中,从班级期中考试、体育馆年级统考再到悉尼的跨国STIC考试,空间环境的由小变大加之悬念的设置,重在突出角色所处空间中的危险性,从而烘托气氛,突破线性叙事的桎梏。“主导性越强,拥有的空间也越多。在特定的区域里,一个人的重要性也会影响他所占的空间大小。”[13]第一场在教室中的考试,主要利用特写镜头来突出和强化。转动的铅笔、踢出去的鞋子、橡皮上的答案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戏剧效果。第二场在体育馆中的考试,将纵深镜头下的场景调度、散点式的人物进行快速切换,墙上时钟的出现让时间在空间中得以延续。第三场在悉尼的STIC考试,用Lynn拿着铅笔走进考场的手部特写作为开端,预示一触即发的“战斗”即将开始。境外空间的构建有利于展现犯罪行为与本土文化的对立,“逃亡”与“追逐”场景中交错的时空切换不仅是艺术手法的表达,同样也让影片中青春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结语

    电影是一面镜子,2007年泰国电影《爱在暹罗》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与艺术成功后,“纯净”成为泰国青春电影中的同义词,同时青春题材的电影也成为泰国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类型。青春电影受到大众的青睐,其成功的原因是让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作品中的每个细节或演员的小动作都会勾起屏幕前观众的思绪,“怀旧”一词成了沟通虚构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影片《天才枪手》中的每场作弊都在不断地挑战主流价值观,台词中的“就算你诚实,生活照样在欺骗你”“从明天起,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了”一度引发观众共鸣。电影在叙事上的层层递进,涉及的教育体制和贫富差距等社会议题不仅出现在泰国,也是其他国家共同遭遇的问题。作为重塑了泰国青春电影的影片,《天才枪手》突破了以往同类型电影的叙事风格,快节奏的叙事在刺激观众视觉和心理的同时,也为亚洲青春电影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曾伟祯,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373.

    [2]鲜佳.可复制/不可复制:新世纪中泰青春爱情电影一探——以泰国GTH青春片为例[J].当代电影,2014(1):157.

    [3]数据来源于中国票房网站:http://www.cbooo.cn/m/667490

    [4]张仲年.泰国电影研究[M]//姚争.新东方主义视野下的泰国电影的文化身份分析.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75.

    [5][6]彭骄雪,蒋亭亭.民族记忆与想象的复活——21世纪泰国电影的崛起[J].当代电影,2005(4):107.

    [7]万传法.论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5):35.

    [8][9]夏清泉.后“9·11”时代的好莱坞犯罪片:意识形态与类型电影[J].当代电影,2017(08):37.

    [10][11]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30,3.

    [12]赵庭辉.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M].台湾:Airiti Press,2010:151.

    [13]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