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教科书中歌唱曲目研究
摘 要:音乐教科书是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依据,是向广大学生传递系统音乐知识的载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一年级上册中歌唱曲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编排特点,探讨曲目编排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科书;小学一年級;歌唱曲目
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学校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是进行基础音乐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低年级音乐教科书作为音乐知识的重要载体,肩负着音乐启蒙教育的作用。
1 音乐教科书中歌唱曲目的数量与比例
1.1 歌唱曲目的数量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以下简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由8个单元和游戏宫、欢乐谷构成,在本书中一个单元为一课,每一课都由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4个板块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单元内的聆听和演唱两个板块的曲目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展开。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祖国您好”,选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颂祖国》两首作品进行聆听,选用了《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同唱一首歌》两首歌曲进行演唱。
每个单元的演唱板块均有两首歌曲,一共有16首需要学生演唱的歌曲,在聆听板块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齐唱作品,《劳动最光荣》是一首独唱作品,《平安夜》是一首合唱作品,全书一共有19首歌唱作品。每一首歌唱作品的内容也与单元主题高度契合,而知识与技能和编创与活动两个板块的内容则是根据演唱的歌曲中的音乐要素来展开。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程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低年级段课程目标: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1]
1.2 歌唱曲目的比例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选取的曲目丰富,风格多样。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全册中聆听与演唱两个板块的歌唱作品共19首,占一年级上册作品总数的59.4%。全书中国作品22首,外国作品10首,中国作品占全书作品总数的68.8%;在19首歌唱作品中,中国作品有16首,外国作品有3首,中国歌唱作品占歌唱作品总数的84.2%。在16首学生必唱歌曲中,中国作品有14首,外国作品有2首,中国演唱作品占演唱作品总数的87.5%。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歌唱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反映了编者考虑到使用本书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还处在系统学习母语的初始阶段,应当适应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 音乐教科书中歌唱曲目的特点
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歌唱是最容易接近音乐的方式,也是最容易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2]歌唱是音乐学习中最简单便捷、最具操作性的方式,歌唱作品作为歌唱教学的主要载体,包含了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因此,歌唱作品的选择尤为重要。人音版《音乐》所选曲目囊括了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经梳理分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关注人的社会性。第一课的单元主题为“好朋友”,演唱板块的两首歌曲选用了《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你的名字叫什么?》共4句,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我叫XX(XXX)”,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认识新同学。《拉勾勾》中“小小手指勾一勾”和“我们都是好朋友”更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手指拉钩,与新朋友变成好朋友。这两首歌曲有效帮助儿童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选材上充分体现了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第二,注重音乐知识的循序渐进。纵观全册8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板块,不难发现,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较好地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第二单元演唱《其多列》和《跳绳》两首歌曲,并通过“走”和“跑”来体验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第四单元通过演唱歌曲《动物说话》和《咏鹅》,加入乐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初步感知节奏,并进行节奏练习。第五单元以劳动为主题,继续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进行稍复杂的节奏练习,并加入了二分音符,通过“走欧”“走走”“跑跑跑跑”进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比较练习。第七单元中歌曲《法国号》延续第六单元对四三拍的学习,并通过生活中的声音片段如水声、喇叭声以及长短不一的线条来感受音的长短。第八单元结合主题“过新年”,用锣、鼓、镲这3种乐器为歌曲《龙咚锵》伴奏,进一步巩固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学习。由此可见,全书的音乐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循序渐进的特点。
第三,贴近儿童生活。《拉勾勾》和《跳绳》是与游戏相结合的两首歌曲,富于童趣,能使每一个小学一年级新生很快融入学习中。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和第六单元“小精灵”所选曲目《动物说话》《咏鹅》《小青蛙找家》和《小蜻蜓》都与动物有关。孩子天生喜欢动物,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这两个单元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第五单元“爱劳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体验劳动的乐趣。第八单元“过新年”也是贴合了学期末快到过新年的时节,通过加入锣、鼓、镲,对歌曲《龙咚锵》进行伴奏,体现新年隆重、喜庆的节日氛围。
第四,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全书歌唱曲目以汉族歌曲为主,也选取了哈尼族民歌《其多列》,法国民歌《法国号》,英国儿歌《新年好》等,还有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可以看出,全书的曲目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得以较好的传承,也将世界文化适当引入,注重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3 歌唱曲目编排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人音版《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歌唱的相关知识较少。全书只提到了歌唱姿势。第二,知识点与单元内容契合度不高。如第五单元的二分音符“X—”,在兩首歌曲中均没有明显体现,放在这里稍显牵强。第三,教学方法的选用上稍显生硬。如歌曲《其多列》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分别用“走”和“跑”来练习,这一方法本身是很好的,但是由于《其多列》节奏欢快,在实践中“走”和“跑”不能很明确地感知音符,特别是四分音符“X”,在实践操作中,更多地变成了“停”而不是“走”。第四,在歌曲的选择上,外国歌曲和流行歌曲数量较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增强美育熏陶。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3]因此,可以做出以下改善:
第一,增加与歌唱相关的知识。小学低年级段的各发声器官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是儿童声带发育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个阶段是童声最佳歌唱时期。[4]这一阶段可以进行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咬字吐字的训练。
第二,音乐知识与单元内容需紧密结合。在歌曲选择上充分考虑音乐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只有将二者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在歌唱中更好地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第三,融合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以及我国的音乐教育新体系,在教科书的编写及教学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适当增加优秀的外国歌曲和流行歌曲。新时代的小学生个性鲜明、自主性强,喜欢新鲜事物,流行歌曲一般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被大众喜爱而广为传唱,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优秀的外国歌曲则承载着深厚的世界文化,选择优秀的外国歌曲和流行歌曲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柯达伊(匈).柯达伊著作选集[M].布西与霍克斯出版社,1974.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R]. 2019.
[4] 胡艳晖.小学新课程音乐教材中歌唱内容的研究——以“湘艺版”小学一、二年级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谭娅(1987—),女,重庆人,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硕士,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