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县:“党建+扶贫”工作亮点纷呈
于龙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党员干部是群众的榜样,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当好“领头羊”。那么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打造“党建+扶贫”亮点呢?靖安县仁首镇“党建+残疾人扶贫创业中心”、高湖镇“党建+商会”的创新脱贫之路和水口乡“党员回归”工程给本刊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近年来,靖安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提升,全县各地积极发挥“党建+”功能,结合工作实际,打造了党建+产业扶贫、产业脱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服务等一个个党建示范点。这些亮点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向脱贫攻坚聚焦、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形成了党建带动、合力攻坚,组织靠前、重点突破的精准扶贫工作良好局面。
亮点一:仁首镇“党建+残疾人扶贫创业中心” “志+智”模式激发残疾人创业动力
靖安县“党建+残疾人扶贫创业中心”位于仁首镇,中心的建立旨在帮助贫困户和弱势群体创业就业,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无缝对接,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该中心总投资120余万元,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由创业中心总部和扶贫生产车间两部分构成,其中:创业中心总部总投资60余万元,占地400平方米,设电商销售、网络游戏、货品展示、办公接待、休息生活、休闲健身、洗车等区域;扶贫生产车间投资60余万元,占地1000余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条生产线的建设,规划建设4条生产线,可带动30余人就业,实现年销售额100余万元、年销售利潤30余万元。
组织搭平台,党员作示范。扶贫创业中心的创始人是仁首镇石下村精准扶贫对象、共产党员胡爱武。2016年初,通过网络游戏实现自食其力的胡爱武萌生了网络创业的念头,希望通过网络创业平台,让更多贫困群众和他一起致富。在各级党组织的帮助下,2016年6月起,他带领石下村10名贫困残疾人创办了石下村网络扶贫创业中心,进行网络创业,通过努力,实现了每人每月增收1000元以上。
为帮助创业中心发展壮大,惠及更多的残疾人和贫困群众,2017年10月,靖安县启动石下村网络创业中心搬迁计划,整合资源创建了“党建+残疾人扶贫创业中心”。创业中心的场地由仁首商会支部书记徐斌无偿提供,创建资金由县、镇、村各级党组织鼎力支持,并建立了党员对口帮扶制度,为残疾人脱贫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帮扶平台,不仅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增收,也为更多的贫困群众点亮了一盏闪烁着希望和幸福的明灯。
创业多元化,脱贫迈大步。扶贫创业中心成立以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不断拓宽创业就业途径,目前已由最初的网络游戏逐步拓展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洗车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中心目前已在南昌红谷滩5个农副产品店、县城菜市场、雷家古村、集镇超市设立分销点,同时注册3个淘宝店,1个微商店,通过与江西优而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向农户特别是精准扶贫户点对点收购,帮助他们把农副产品销往广东、黑龙江、四川等20多个省份,实现销售收入40余万元。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力。扶贫创业中心负责人胡爱武总是说:“我们贫困残疾人都有一颗发展创业的心,只是缺少一个创业的平台,感谢党组织为我们这个特殊群体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我将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优势,为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帮助”。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创业中心先后与仁首、宝峰等乡镇的162名贫困户签订了农产品订单种植回收协议,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胡爱武还多次走出创业中心,到贫困户家中开展精神扶贫行动。通过他的现身说法,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坚信通过自己的智力和劳动能创造生存机会和价值,增强了主动脱贫的信心。目前,该创业中心已带动13人就业,其中贫困户7人,非贫困户6人,通过培训回家自主创业的有6人。
为了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让更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共奔小康,创业中心计划到2019年底,在目前1条食品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建3条生产线,达到4条食品生产线齐头并进的生产规模,带动30余人就业。扩大与贫困户的农产品订单种植面积,将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进来,采取保底价回收政策,解决贫困户愁销路、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继续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将靖安县范围内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残疾人纳入免费培训范围,帮助其到创业中心就业或在家自主创业。通过发挥好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贫困户中形成 “人人争当脱贫典型”的浓厚氛围。
亮点二:高湖镇“党建+商会”走创新脱贫之路
近年来,高湖镇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等资源优势,以“党建+”为统领,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将党建与扶贫相结合、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服务水平,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带领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据了解,高湖商会是靖安县首个成立的乡镇商会,现有会员86家,涉及园艺用品、硬质合金、旅游、农业、绿色照明、医药等行业,会员分布全国各地。在商会成立的高湖商会党总支,共有党员26名,下设3个党支部。通过“党建+商会”的形式,将商会力量整合汇聚至精准扶贫领域,实行责任落实制量化“精准”,建立商会成员扶贫攻坚责任制,实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普通会员负责制,将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进行捆绑,为积极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保障。高湖商会自成立以来,用实际行动为贫困群众谋福利干实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进村入户勤求是,了解贫情解民忧。高湖商会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整合会员力量投身精准扶贫工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报桑梓。商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带头,成立商会扶贫小组,自发地利用空余时间走访高湖镇的贫困户,到他们的家中去,坐下来与他们交谈,记录贫困户实际情况,了解贫困户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商会扶贫小组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中港村上新组村民胡升国老人家中房屋漏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老人,经小组商量讨论后,决定无偿帮助老人维修屋顶。一天的时间就帮胡升国老人的房屋换上全新的琉璃瓦,让老人感觉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商会扶贫小组除了在走访过程中帮贫困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之外,还与其共同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讨论脱贫的可行方法,制定出合适的脱贫方案,通过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尽快寻找自我发展路径,实现走上致富路的梦想。
汇聚力量建基金,爱心助学一帮一。了解到很多贫困户有小孩上学困难的问题后,高湖商会充分调研了高湖镇的教育情况,与高湖学校进行多次联合会谈之后签订了“高湖商会支持高湖学校教育发展框架协议”,正式成立高湖商会教育奖励基金。预计三年时间投入45万元,资金由高湖商会成员筹集,用于奖励品学兼优且家庭特困生、支持高湖学校的文体事业发展工作、帮扶1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教育基金成立以来,高湖商会已先后举办8次捐资助学活动,共投入28余万元,为70余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送去了温暖,激励他们发奋图强、立志成才。
除创办教育基金之外,高湖商会党总支联合高湖镇党委、高湖学校共同举办高湖“道德讲堂”,邀请全国知名感恩道德励志教育演说家举办讲座,采取理论与实例、讲座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营造“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
真帮实干强产业,造血扶贫拔穷根。为帮助贫困户脱贫,高湖商会还积极创新思路,变“输血”救助为“造血”帮扶。商会会员企业海益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出资20万元,流转土地30亩,通过蔬菜、特色瓜果种植来帮助梁炳国、彭朝义、刘世全、伍超贤四户农户(其中梁炳国、刘世全、伍超贤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并且签订协议,种植的蔬菜瓜果由商会包销。高湖商会另外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山口村、下观村两村35户贫困户现金入股,每户股金2000元,每年按照10%发放分红;通过用工帮扶,解决当地60名剩余劳动力用工。
就业扶贫出良方,技能培训助脱貧。为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率,帮助贫困户创新创业,实现稳定就业,高湖商会共建有6个扶贫车间,包括华利、雨田、佳裕、嘉诺照明、继胜、绿韵家庭农场,吸纳18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2人。高湖商会创立了创业帮扶机制,依托商会自身实体产业优势,在项目、资金、生产、管理、市场等方面给予有创业意向的贫困户大力帮扶支持,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和种植产业。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苗,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并承诺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从产业上助力贫困户脱贫。目前,20多户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认领了商会免费提供的种猪、鸡苗和鸭苗。另外,开展就业培训,利用商会的活动场所举办劳务培训班,聘请商会和其他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穿插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知识水平,增强贫困户的就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创业。
亮点三:水口乡“党建+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水口乡背靠九岭山脉,距县城9公里,距省会南昌46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共113个村民小组,人口1.3万,土地面积18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户331人。近年来,水口乡立足生态、区位优势,通过“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贫困面貌改造”等模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水口乡2016年启动了“党员回归”工程,乡党委针对流动党员与外商企业熟、人脉广的优势,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在乡党委的积极努力下,2016年流动党员致富带头人黄振华在桃源村建立七彩桃源鲜花基地(2017年被选定为全县产业扶贫基地),统筹县扶贫资金入股191万元,开发鲜花产业扶贫项目,协议连续分红暂定五年,分红收益由全县11个乡镇 459户贫困户1121人共享。该基地主要种植扶郎花、玫瑰、康乃馨、石竹梅等品种,现已扩建近400亩,解决当地群众就业58人,其中贫困户5人。近年来鲜花销量喜人,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有着强大的“造血”能力,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各村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农村特色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目前全乡9个村发展建立产业扶贫基地7个,入股分红项目2个,分别是青山村的丝瓜扶贫基地、桃源村的油茶种植基地和中仑村稻虾共养扶贫基地、贯洲村的油茶种植套种西瓜基地、沙港村的吊瓜种植扶贫基地、腾丰村的蔬菜扶贫基地和周家村入股的野狼谷养殖公司的石蛙养殖分红项目、水口村入股的象湖湾生态园分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