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随班就读”实务探索
丁茂云?赵茜
〔摘要〕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研讨和改革发展的一股潮流,我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融合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随班就读”,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随班就读”的实践。目前成都市锦江区对“随班就读”工作给予了大量的政策、财政支持。在这种背景下驻校社工以“嵌入式”方式入驻学校,以个案为切入点,承担部分融合教育的工作,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通过这种尝试,探索出驻校社工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和特点。
〔关键词〕驻校社工;个案工作;随班就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9-0053-03
一、个案背景
家庭环境:淘淘从小与父亲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六岁以前性格发展比较良好。但上小学一年级以后,父亲对整个家庭开始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并与母亲关系破裂,最终导致经常不愿意回家,常年在外。母亲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并且情绪难以控制,在情绪爆发时就极容易发泄到淘淘身上。淘淘从一年级开始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日积月累,如今三年级的淘淘行为和情绪也变得难以控制。
学校表现:在学校里,除了数学课,在其他课堂中,淘淘几乎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课堂上游走在教室每个角落,乱动老师的教具,同学们的文具,扰乱课堂正常教学进程。下课,经常发生与同学抢东西的事件,出手打其他同学,乱翻窗户,不吃午饭,扰乱学校正常秩序。科任教师们对他的行为一筹莫展,班级家长也开始不断向学校投诉。
同辈关系:在学校里,几乎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知道学校三年级有个不听话,被老师讨厌的淘淘,班级同学更是不愿意和淘淘玩儿,对他避而远之。当社工第一次进入教室进行观察时,就有同学向社工描述淘淘的不良行为。整个班级对淘淘的标签化很严重,同伴关系紧张。
二、个案问题分析
由于所处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关系畸形,淘淘在家庭中得不到该年龄段孩子应该获得的温暖和关怀,经过时间的积累,在淘淘心里逐渐演变成了一块“溃疡区”,也许同学们和老师一个细微的举动,就会牵扯到他的这块“溃疡区”,让他情绪失控,难以控制。
淘淘自身缺乏表达爱的能力,无法用语言很好地与同伴进行友好的交流。
淘淘经常被母亲呵斥,没有公平的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导致他极其追求公平,受不了别人的误解。
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渴望得到朋友。
三、学校社工的介入过程
(一)驻校社工介入个案模式分析
学校社工入驻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资源教室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开展,形成了以资源教师、学校社工、正副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全力参与的个案讨论组,实时交流个案情况,讨论应对措施。并专门建立了讨论群,方便大家实时更新信息。学校社工在对个案介入过程中,以资源教室为联结点,以个案为中心,通过个案观察、个案调整会、制定IEP计划、联结会议、家长工作、个辅六个方面对个案进行研究和帮扶(图1)。
(二)驻校社工介入过程
见表1。
四、个案建议
提升个案价值感,以正面管教为主。安排个案成为老师、同学们的小助手,对于表现好的地方细致明确地做出表扬。多用正面话语与孩子进行沟通,执行魔法卡制度。
同理个案的情绪,做到共情。面对个案错误的行为,先处理个案的情绪,再关注事件本身。简要重复个案的语言,为他的感受命名,表示理解他。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建立同伴友好关系。号召全班同学一起行动起来帮助个案,理解个案的某些行为,使全班同学配合老师的举措。
提升个案表达爱的能力。家长需要多陪伴个案,特别是母亲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老师、伙伴等与个案关系紧密的人需要经常表达对他的关怀,提升他的自我能力感。
五、实施效果
(一)环境的转变
老师们对案主的态度和观念发生转变,从理解到鼓励,从负面到正面;家长对案主的情绪也发在变化,案主母亲积极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班级同学对案主的行为也多了几分理解,主动配合老师举措,帮助案主矫正行为。
(二)案主情绪趋于稳定
自行为干预以来,案主情绪失控的时间逐渐减少,从12月开始,没有出现大的情绪波动,家长被老师请到学校解决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变少。
(三)案主行为得到改善
行为干预之前,案主在上课时间无法在座位上坐到5分钟。进行行为干预后,语文、数学课上基本不下位,课堂上开始举手,以此获得老师关注。并且得到老师具体表扬,学会当班级小小监督员。
(四)案主获得情感支持
由于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在家里母亲的情绪趋于好转,案主的安全感在逐渐增强,比如:到資源教室不要求关门,在家里开始学会自己一个人睡觉。社工家访陪伴也给案主带去了情感上的鼓励。
六、驻校社工介入个案后产生的影响
1.实现了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结,让家长全程参与,并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良好配合,共同致力于改善案主的行为,让案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良好的转变。同时,社工也为学校链接了外部资源,比如链接到锦江区妇联“春蕾计划”,资助6名因残、因病、单亲等原因导致贫困的在校女童每人4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驻校社工也链接到四川省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六一”礼包,为10名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孩子提供学习用具支持。
2.扩大了资源室在学校的影响,提升了资源室在同学和老师中的信任度。通过对个案的成功干预,资源室的功能及作用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心中更为明确了,资源室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开始有同学主动预约资源教师或是社工教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同时班级老师遇到相应困难,也开始主动寻求资源室的帮助。
3.资源室作为个案工作中心,起到了汇集发布信息,梳理个案支持网络的作用。资源室作为个案处理的中心,收集各科科任教师们对个案的看法和建议,进行信息的汇总,通过梳理再统一反馈到各教师处,起到了信息收集与发布的作用。这种角色让各科教师对于个案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经验交流作用。
4.社工的加入,减缓了资源教室的工作压力,丰富了工作内容。驻校社工的加入,承担着资源教室的日常运营和管理、资料收集和整理、个案处理、对三级资源室的辐射指导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资源教师的工作压力[1],分担了部分工作内容。同时社工的入驻运用了部分社工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家访,链接了外部资源,也丰富了资源室的工作内容。
社工入驻学校,进行“随班就读”工作,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都处于探索期[2],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会迷茫,会不知所措,但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是明确的,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让我们一起努力,希望未来社工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可以发挥行业特色,寻找出适合的模式,推动“随班就读”工作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邓猛. 融合教育理论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
[2]张莉祥. 社区健康服务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J]. 健康必读旬刊,2012,11(6),76-77.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成都,610023)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