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实证研究
梁欢
[摘 要]项目组探讨了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文化导入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作用。两个平行班的100名受试学生参加了本研究,50名学生在实验组,另外50名学生在控制组,从他们高考英语的成绩和前测的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组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两个组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授课内容,但实验组增加了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导入。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表明文化导入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12-02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之相关的教学法研究也越来越多。2006年签署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多次强调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课堂导入,这表明通过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将文化教育纳入高职高专的课堂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因此,为探讨文化教学是否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笔者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旨在研究文化导入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本研究,笔者期望能够引起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重视,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为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学者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到90年代,我国开始有学者撰写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著作,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有的学者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高永晨(2006)以苏州大学一个英语“更高要求”班级的学生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揭示了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对策。而有的学者使用思辨法来进行研究,如彭世勇(2005)通过国际主流研究的具体研究实例介绍了皮尔逊相关、多元回归、单向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确认性因子分析等统计技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二、研究目的与假设
本研究旨在研究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假设为: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研究的学生是100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一艺术系的学生,分成实验组(n=50)和控制组(n=50),他们的年龄介于18到20岁之间,两组都是女生。学生们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到高中毕业一共学了六年的英语,到了大学一年级,大学英语是他们的必修课程。
(二)研究材料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起点大学英语》。根据教材的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以进行的文化导入也尽量与该主题相关。
(三)研究步骤
试验期间,学生每周有两次大学英语课,每次一个半小时,总共18周。实验从第二周开始。实验进行之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水平考试(前测)。在实验阶段,笔者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两个班的教材相同。但是在实验班更强调教材中的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并用多种形式组织文化教学活动,如课堂上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给学生推荐优秀读本和影片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学期末,两个组的学生再进行了一次水平考试(后测)。
(四)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使用了学生的文化测试卷、学生调查问卷、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文化测试前测和后测,了解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跨文化意识有无变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无提高。与此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笔者也了解到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实际运行情况。本研究使用SPSS 16.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依据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结果分析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问题的成因进行挖掘分析,对症进行策略研究,构建出以认知、情感、行为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四、结果和讨论
(一)两个班前测结果与分析
此次前测的目的是检验实验前两个班级的交际能力水平是否有差距。培训前,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参与了这个双向文化输入的前测。
搜集到了数据,并采用SPSS13.0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进行了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概率(p)为 0.501,高于0.05。在数据中,只有当概率低于或等于0.05时,显著性差异才会产生。当概率高于0.05时,就没有显著性差异。表1中的概率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阅读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前测显示,在实验前两个班所有调查对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同一水平。
(二)两个班的后测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文化适应策略培训之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参与了后测。他们的平均分都采用SPSS 13.0进行了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概率为0.009,低于0.05。在数据中,只有当概率低于或等于0.05时,显著性差异才会产生。当概率高于0.05时,就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后测平均成绩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比控制班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表明,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双向文化输入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调查问卷分为四部分: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的现状;学生对待语言与文化学习的态度;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学习环境都不利于英语和文化知识的学习。(2)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帮助且有必要的。(3)教师和课本在文化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接触和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大多都从课本上得到,并要依赖教师的引导。(4)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完学生的问卷调查后,笔者又对所执教的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对文化教学的认知;文化教学的进行情况;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文化教学的输入渠道。在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认知程度还不够。(2)虽然大多数教师觉得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有困难,但是对自己的文化教学能力还是充满信心的。(3)虽然教师对英语的文化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都对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表示担心。为此,教师自身应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且刻不容缓。(4)现用教材中文化知识含量无法满足教师自身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四)访谈分析
1.学生访谈分析
笔者从两个实验班中选取6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中共设置5个问题,主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和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机会等方面进行访谈。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高职高专学生缺少英语文化知识的输入。很多教师对英语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因此无法将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提炼出来,所以只能照本宣科,在课堂上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
2.教师访谈与分析
在笔者发放调查问卷的10名老师中,有5名接受了笔者的访谈。他们的年龄在27到50岁之间,其中1位副教授,2位讲师,2位助教。笔者共设置了5个访谈话题,主要从对文化教学的理解、运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访谈。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文化意识很薄弱再加上课时安排及考试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讲授存在着缺失现象。
五、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职高专英语课上的文化导入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的综合水平。
虽然研究者力图有所创新,但是囿于水平、时间和精力等因素的限制,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受论文写作时间的制约,样本的选取不同程度地受到可利用的时间、精力和可利用的教师、学生资源等因素的影响。(2)问卷设计和访谈提纲的确定会不可避免地包含设计者的主观因素。(3)有关文化内容的评估与测试方面,仍然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尽管如此,本研究还是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提供了新的想法和参考,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Hall, E.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Garden City, NY: Double day and Company,1973.
[2] Gouin F. The Ar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Languages[M]. Translated by Swan. H. and Betis, V. London: George Philip,2010.
[3]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0.
[4] 陈桂琴.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 胡文仲,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
[8] 彭世勇. 国际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中常用的定量数据分析方法[J].外语教学,2005(4):86.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项目组探讨了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文化导入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作用。两个平行班的100名受试学生参加了本研究,50名学生在实验组,另外50名学生在控制组,从他们高考英语的成绩和前测的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组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两个组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授课内容,但实验组增加了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导入。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表明文化导入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12-02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之相关的教学法研究也越来越多。2006年签署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多次强调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课堂导入,这表明通过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将文化教育纳入高职高专的课堂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因此,为探讨文化教学是否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笔者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旨在研究文化导入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本研究,笔者期望能够引起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重视,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为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学者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到90年代,我国开始有学者撰写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著作,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有的学者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高永晨(2006)以苏州大学一个英语“更高要求”班级的学生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揭示了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对策。而有的学者使用思辨法来进行研究,如彭世勇(2005)通过国际主流研究的具体研究实例介绍了皮尔逊相关、多元回归、单向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确认性因子分析等统计技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二、研究目的与假设
本研究旨在研究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假设为: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研究的学生是100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一艺术系的学生,分成实验组(n=50)和控制组(n=50),他们的年龄介于18到20岁之间,两组都是女生。学生们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到高中毕业一共学了六年的英语,到了大学一年级,大学英语是他们的必修课程。
(二)研究材料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起点大学英语》。根据教材的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以进行的文化导入也尽量与该主题相关。
(三)研究步骤
试验期间,学生每周有两次大学英语课,每次一个半小时,总共18周。实验从第二周开始。实验进行之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水平考试(前测)。在实验阶段,笔者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两个班的教材相同。但是在实验班更强调教材中的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并用多种形式组织文化教学活动,如课堂上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给学生推荐优秀读本和影片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学期末,两个组的学生再进行了一次水平考试(后测)。
(四)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使用了学生的文化测试卷、学生调查问卷、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文化测试前测和后测,了解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跨文化意识有无变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无提高。与此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笔者也了解到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实际运行情况。本研究使用SPSS 16.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依据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结果分析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问题的成因进行挖掘分析,对症进行策略研究,构建出以认知、情感、行为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四、结果和讨论
(一)两个班前测结果与分析
此次前测的目的是检验实验前两个班级的交际能力水平是否有差距。培训前,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参与了这个双向文化输入的前测。
搜集到了数据,并采用SPSS13.0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进行了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概率(p)为 0.501,高于0.05。在数据中,只有当概率低于或等于0.05时,显著性差异才会产生。当概率高于0.05时,就没有显著性差异。表1中的概率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阅读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前测显示,在实验前两个班所有调查对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同一水平。
(二)两个班的后测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文化适应策略培训之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参与了后测。他们的平均分都采用SPSS 13.0进行了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概率为0.009,低于0.05。在数据中,只有当概率低于或等于0.05时,显著性差异才会产生。当概率高于0.05时,就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后测平均成绩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比控制班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表明,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双向文化输入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调查问卷分为四部分: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的现状;学生对待语言与文化学习的态度;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学习环境都不利于英语和文化知识的学习。(2)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帮助且有必要的。(3)教师和课本在文化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接触和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大多都从课本上得到,并要依赖教师的引导。(4)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完学生的问卷调查后,笔者又对所执教的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对文化教学的认知;文化教学的进行情况;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文化教学的输入渠道。在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认知程度还不够。(2)虽然大多数教师觉得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有困难,但是对自己的文化教学能力还是充满信心的。(3)虽然教师对英语的文化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都对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表示担心。为此,教师自身应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且刻不容缓。(4)现用教材中文化知识含量无法满足教师自身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四)访谈分析
1.学生访谈分析
笔者从两个实验班中选取6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中共设置5个问题,主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和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机会等方面进行访谈。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高职高专学生缺少英语文化知识的输入。很多教师对英语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因此无法将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提炼出来,所以只能照本宣科,在课堂上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
2.教师访谈与分析
在笔者发放调查问卷的10名老师中,有5名接受了笔者的访谈。他们的年龄在27到50岁之间,其中1位副教授,2位讲师,2位助教。笔者共设置了5个访谈话题,主要从对文化教学的理解、运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访谈。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文化意识很薄弱再加上课时安排及考试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讲授存在着缺失现象。
五、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职高专英语课上的文化导入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的综合水平。
虽然研究者力图有所创新,但是囿于水平、时间和精力等因素的限制,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受论文写作时间的制约,样本的选取不同程度地受到可利用的时间、精力和可利用的教师、学生资源等因素的影响。(2)问卷设计和访谈提纲的确定会不可避免地包含设计者的主观因素。(3)有关文化内容的评估与测试方面,仍然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尽管如此,本研究还是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提供了新的想法和参考,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Hall, E.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Garden City, NY: Double day and Company,1973.
[2] Gouin F. The Ar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Languages[M]. Translated by Swan. H. and Betis, V. London: George Philip,2010.
[3]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0.
[4] 陈桂琴.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 胡文仲,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
[8] 彭世勇. 国际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中常用的定量数据分析方法[J].外语教学,2005(4):8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