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大阅读决胜攻略
潘 松
【摘 要】:针对高考大阅读丢分严重的现状,提出了拿分的具体要求:先要明确考纲考点要求,然后细心研究2008年各省市的大阅读命题特点,宏观把握方向,总结评卷中考生此题丢分所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决胜的方法指导,并且重点介绍了在高考中命题频繁的“分析作用”类题型的解答方法。
【关键词】现代文大阅读 明确考纲 研究命题特点 了解存在问题 方法指导
每届高三学生考试过后,在分析语文试卷时,总会遗憾地说:大阅读丢分太多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现代文大阅读专题复习研究与指导时,做出这样的要求:
第一,明确《考试大纲》,明确现代文的考点要求,明确阅读复习目标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根据考纲具体要求归纳出命题方向如下:①理解重要句子、词语的含义;②筛选重要信息,并整合概括;③分析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④整体把握思路,分析全文结构;⑤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并作出正确评价;⑥评价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语言、形象、作者思想感情。
第二,细心研究2008年各省市高考试卷中现代文大阅读的命题题型,宏观掌控高考方向
17套高考试题汇总如下:
(1)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散文,设题特点是理解含义、思想情感、作用;
(2)全国卷Ⅱ《马缨花》季羡林,散文,设题特点是理解含义、表现手法及作用;
(3)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散文,设题特点是理解含义、表达效果、结构作用;
(4)天津卷《敦煌》学群,散文,设题特点是理解句子、赏析(表现手法及作用);
(5)上海卷《灯笼红》,散文,设题特点是鉴赏语言、赏析形象、写作技巧;
(6)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散文,设题特点是理解含义、概括;
(7)辽宁卷《雨韵》从维熙,散文,设题特点是理解含义、表达方式;
(8)山东卷《歌德之勺》张炜、《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散文/人物传记,设题特点是分析结构、作用、写作特色、人物评价;
(9)安徽卷《我与地坛》史铁生,散文,设题特点是语言赏析、要点概括;
(10)江苏卷《纯朴的嗜血者》《晚清学人杨守敬》人物评论/人物传记,设题特点是理解含义、概括;
(11)浙江卷《乌米》高尔基(苏联),小说,设题特点是赏析表现手法及作用、人物赏析;
(12)福建卷《吟风》张绪佑,散文,设题特点是赏析表现手法、作用;
(13)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罗萨(巴西)《绝妙的错误》托马斯(美),小说/科普文,设题特点是赏析语言、形象分析;
(14)江西卷《朦胧的敬意-悼念鲁迅先生》(萧乾),散文,设题特点是赏析表达手法、结构分析;
(15)湖北卷《雾》季羡林,散文,设题特点是赏析表现手法及作用、分析行文思路;
(16)湖南卷《谈静》朱光潜,散文,设题特点是诗句赏析、概括;
(17)四川卷《我爱水》张秀亚,散文,设题特点是理解分析含义、情感、作用。
第三、研究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考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有:
1.审题不慎
浙江卷《乌米》18题要求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字)
但是考生答题时有的回答不是性格特征(如:宁静、信心);有的回答不是两个方面(如:坚强、坚韧);有的不是两个字的(如:坚忍不拔)。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因为考生审题不慎。
2.缺乏分点作答意识
《乌米》21题要求赏析文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如果是这样作答:“我”同情以及敬佩、欣赏老人乌米,“我”懂得去了解乌米,从“我”的话以及对乌米歌声的感觉,可以明显且深刻地看出,乌米满怀期待地盼望亲人归来以及等待中的孤独、伤心,但又燃烧出希望,坚定不移的相信亲人会归来。从“我”的话以及感受中可以侧面反衬乌米对丈夫和两个孩子深深的爱。就会很容易答漏,评卷老师就会评:“形象”得2分,“作用”得1分,不分点答才拿3分。
写在试卷上大概有三行,有些学生可能觉得差不多了,但实际上只勉强答中一个要点,拿1分。
而利用拉网捕鱼战术,分点作答才屡有收获,拿到5分甚至满分6分。
3.没有使用术语作答
同样是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这一道6分的题。
考生这样作答:“我”的形象是普通。作用是用来具体发现乌米的事,从而了解歌声由来,谁发出的,关于她的一些事,也发现了一些美景。
大概都是想表达:“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一作用,但这样表达不用术语,答不到位,所以得了0分。
4.不解文意
《乌米》19题要求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考生答:比喻、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米生活环境的优美和静谧,烘托出这些景物与乌米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在等她丈夫和孩子的回来。
很明显该生缺乏整体阅读能力,因为不解文意而丢分。
5.答题写错别字
《乌米》18题,考生答(1)艰韧(答“执着”或“坚定”也可)(2)乐观(自信,开郎),“艰”“郎”是错别字,这样的失分实在是不应该的。
第四,现代文大阅读复习答题方法指导
1.阅读一篇文章要确定三种意识:整体意识、语境意识、鉴赏意识。
2.分点解答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答题时分解题目,进而分项解答,尤其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要明确地用1.2.3.等序号分列回答,这样思路清晰、表述明白,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你多分点不吃亏,写错了不扣分,写对了就给分,为什么不多写呢?
3.要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
A、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B、综合文章中的词或句作答(从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一般情况下,至少有两道题可以直接用原文中的文字来解答的,只有两道题需要对原文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概括归纳后方可回答。
解决此类题目,可用以下方法:看题目;看文章的开头、结尾;看过渡句、有特殊含义的句子;看每段的开头、结尾。对这些词语或句子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4.研究探讨“好处与作用”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2008年17份高考卷,其中有8篇就是题目明确要求分析“作用”的。像《乌米》一文命题包含有分析“好处”与“作用”的总分竟占14分之多。因此,现代文阅读中关于“作用”“好处”的命题方向及解答技巧值得我们特别重点研究。
(1)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3)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4)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便于直接叙事、议论、抒情。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第三人称:情感内敛,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5)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①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②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6)修辞的作用。
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②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③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像。
④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⑤对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⑥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⑦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此外,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8)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归纳:“好处”与“作用”题的答题思路是: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某某)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变成公式,就是:手法+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5.其他
(1)现代文阅读宜放在课内进行,读完就讲,边讲边议。
(2)学会利用文中提示,如题目、注释及上下文的内容等来理解分析。
希望考生今年能够做到:入而有方、出则有法、从容审题、淡定作答。明明白白拿分。
作者简介:潘松,广西玉林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