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的教学创新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日常的包装设计教学实践中,针对目前的包装设计教学难,教学效果不显著等现状,提出的几点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分别是围绕教学方法的创新、赛事教学、凸显地域性特色文化、创新思维的培养、专业辅助软件的强化与综合应用,共五个方面。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竞赛;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既有视觉传达语言中的造型,结构,图形,色彩,文字,编排等内容,又涉及到材料,印刷,工艺等技术环节,还应结合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技术美学等学科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设计学科。包装设计的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变幻的包装产业及不断调整的市场需求,对包装设计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对学生包装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甚至不能进行实际的项目设计。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艺术学院包装设计课程的讲授,关于日常教学,本人浅谈几点创新。一、教学方法的丰富
过去包装设计的课堂,教师大多以理论授课为主,产品包装设计在结课后沦为一纸空谈,老师在台上讲的口干舌燥,唾沫飞溅,学生在台下毫无反应,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很明显,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法,尤其是对实践性要求极高的包装设计课程。
现如今的设计行业,尤其强调从业人员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与客户的沟通能力,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从业人员。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当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探究式,项目驱动式等,所谓项目驱动,就是以项目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以此作为驱动力,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識贯穿起来,使各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能够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带来鲜活的包装设计项目,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邀请企业的设计人员在相关的节点,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指导,通过项目推进及对客户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促使学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课堂中理论内容在应用于实践时产生的一些问题,从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设计能力提升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专业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会得到提升,毕业之后能够更快的进入职业角色。
同时,要十分重视设计作业讲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每次把作品做成一个PPT,上台来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讲解自己的创意点。然后邀请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或专业的设计师,老师,同学,客户以及消费者一同来参与点评。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充分的认识,并从多个角度考虑作品的实用性。而不是过去老师一人决定好坏。二、赛事促教
学校可以和地方政府或有实力,有合作诚意的设计公司合作,定期举办产品包装设计与制作的比赛,每次确立几款产品,根据产品的性质与特色,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产品的纸包装设计及制作的包装结构与视觉设计,包装效果图制作与展板设计,包装成品制作与展示等。
通过举办这样的产品包装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一方面可选拔和培养包装设计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需要,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制作能力,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一次具体实践,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的不错途径。此外,定期举行此类技能大赛,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促进职业院校的自身发展。三、凸显地域性特色文化
什么是地域化?
地域化,是指民族特色化
也就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在经年累月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同一种语言,稳定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同一文化下的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好比方言,就是地域文化之一。
纵观目前产品销售市场,部分设计师缺乏自我意识和创新,一味的抄袭欧美和日本的包装,产品包装设计跟风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与高等教育尚不成熟,人才培养存在缺陷等息息相关。
因此,在包装设计整个授课过程中,可预留专门的课时,来讲授地方特色文化,通过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本地区的生活习俗,地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及发展渊源与历史,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情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大胆创作,从而丰富包装设计的灵感来源。
老师在平时包装设计日常教学当中,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包装设计的创新形式,使学生的作品更有文化底蕴。本人本学期所授包装设计课程的结课作业《庐山云雾茶的包装设计》,在设计之初就鼓励学生眼于地域化特产的特色文化,以插画的形式来表现庐山特有的美感与地势,主体是清新的绿色,呼应茶的本色,一眼望去,清新淡雅又不失浓浓的地域文化气息。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像过去,那般教条化。需求的人才除本身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根据市场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技能,随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团队,在人才培养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此为出发点,重新调整教学重心,大胆尝试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带领他们鉴赏国内外的优秀设计作品,提升审美意识;也要融合市场化需求,将普通大众的艺术化需求和个性需求进行科学加工;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既能设计出有一定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又紧贴市场需求的作品。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精选部分优质线上资源,如某些设计网站:Behance,站酷,设计素材,摄图,包图;设计视频,设计网课等,进行辅助教学。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思维。五、专业辅助软件的强化与综合运用
笔者今年授课班级为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包装设计的基础软件AI的掌握程度,还只停留在钢笔基础上。这离完成一套成品包装的软件要求,着实还有一段距离。同时,除了AI,PS,CDR等二维软件外,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软件提高培训,适当的在课程当中增加RHINO和3DMAX等三维效果图制作软件的内容。能让学生的设计创意有更好的表达,也提升了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包装在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领域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包装要能够做一名合格的“护花使者”,时刻保护和承载好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做产品的天然美容师,尽其所能的美化和宣传产品。这对今日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时刻紧贴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便于能培养出顺应时代需求的包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磊.纸盒包装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张宏英.包装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英]加文安布罗斯,[英]保罗哈里斯.创造品牌的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帆(1987.02-),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