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物理课程资源 丰富物理课堂教学

苑振河
摘 要: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为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物理课程资源决定了课题引入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决定了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题引入;教学过程;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为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这一定义决定了物理课程资源十分广泛——物理课程资源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在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物理课程资源还在日新月异的尖端技术中;物理课程资源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传统文化中.
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物理课程资源决定了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教学.
1 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决定了課题引入的多样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悬念的课题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和效果.课题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方法有: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这些方法都与物理课程资源密切相关.
1.1 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源
新课标明确提出:“师生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器具、材料等进行物理实验”.这类实验简单直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时,采用的就是实验导入法——事先准备了三个物体,石块、塑料球、盛有适量沙子的塑料小瓶(其平均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分别将这三个物体浸没入水中,放手,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浮沉情况——上浮、下沉、悬浮.通过挖掘实验资源,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初步揭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
2.2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根据新课标对物理课程资源的定义,凡是有利于物理课程学习的所有资源统属于物理课程资源,因此很多传统的故事本身就是物理课程资源.在讲授《电磁波》时,笔者采用的就是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首先介绍了古代有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飞鸽传书,人们把书信绑在飞鸽的腿上,放飞,飞鸽飞到目的的,人们再把书信拆下来——完成了一次信息的传递.接着让学生分析讨论了飞鸽传书有哪些缺陷,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传播距离不是很远、传播速度不是很快、传播的信息量不是很大,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飞鸽传书保密性不高,半路很容易被截获等,针对这些缺陷,适时地提出了问题:用什么办法能把一个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世界上任意一个角落?这个办法就是电磁波.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可以在轻松当中渐入佳境.
2 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
2.1 握鸡蛋与捏鸡蛋
毋庸置疑,农村学校不可能具备城里学校那丰富的现代化的物理课程资源,但农村学生相对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和沁人心腑的田间泥土气息也是城市学生所没法比拟的,浓浓的泥土气息中,你可嗅到了那美如璞玉般的物理课程资源?在讲授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顶针”、一根针、一段细线、和一块厚布,学生亲自体验了一下“顶针”的作用——“顶针”就是顶针的,当针扎不透厚衣服时用“顶针”就可顶进去.在这种实践中,不仅轻松的突破了物理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勤劳和艰辛.整个课堂的高潮竟是在下面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枚生鸡蛋,先让学生用手掌握鸡蛋,无论怎么用力,竟没有一个同学能把鸡蛋握破.然后教师演示了用两个手指捏鸡蛋,结果鸡蛋很容易被捏破.实验到这里,问题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
2.2 小麦收割与电磁感应
类比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类比可以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形象化,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例如,笔者在讲授《电磁感应》一节时,就把电磁感应知识与农村生产劳动中小麦收割的过程进行了类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小麦收割与电磁感应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二者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农业生产中用镰刀切割小麦与物理学习中用导体切割磁感线道理完全一样——收割小麦要想有成效,镰刀必须切割小麦,镰刀顺着小麦方向运动或者穿越小麦方向运动都是没有成效的.同样的,要想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也必须切割磁感线,导体顺着磁感线运动或者穿越磁感线运动,都是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也可以与切割的小麦的多少相类比——单位时间内收获的小麦的多少与麦田内麦苗的密度、镰刀的长度、切割的速度有关,麦苗越密、镰刀越长、切割的速度越快,收获的小麦就会越多.同样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也取决于磁感线的密度(即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长度、切割的速度.磁场越强、导体越长、切割速度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就越大.可以设想,如果把一把很长的镰刀弯成一个螺旋状,让它在麦田里不停的旋转,不就可以大面积的收割小麦吗?这个装置实际上就是收割机.同样的,也可以设想,如果把一根很长的导体做成一个线圈,让它在磁场里不停的旋转,不也可以产生持续的又很强的电流吗?这实际上就是发电机.通过类比,一个抽象的物理学概念轻松地得到了突破.
2.3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占很大的比例”
这就是说实验室课程资源是物理学习的主要资源.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挖掘的主要是实验室课程资源.分别指导学生完成了“纸片托水实验”、“吸盘实验”、“冷水浇热矿泉水瓶实验”、最后是“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都能显示大气压强的作用,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这些实验显示大气压强的方式各不相同——“纸片托水实验”是通过水把杯子里的空气排除,“吸盘实验”是通过挤压把吸盘和玻璃板间的空气排除,“冷水浇热矿泉水瓶实验”是通过在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热水,热水产生的水蒸气将瓶内的空气排除,“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通过抽气.通过这四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意外掌握了显示大气压强的方法.
2.4 新课标明确要求“师生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在教材所设计的实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校的物质条件进行改进、创新,充分挖掘生产生活中丰富的实验资源,挖掘物理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室里的现成器材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改进.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的斜面实验,充当斜面的木板与水平面上的木板间的接缝会给下滑的小车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会使小车改变方向,影响实验结论的产生.其实这个实验很好改进,只要用鞋盒盖搭建一个斜面,就可使接缝对小车的影响降到最小,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大气压强》一节中,为了探究大气压的存在,课本上设计了“冷水浇铁皮罐的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极为麻烦且效果也不明显.事实上,只要把铁皮罐换成矿泉水瓶,把“用酒精灯给瓶里的水加热”改为直接向瓶里倒热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节约了课堂时间.
2.5 自制教具是挖掘物理课程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制教具更具有实用价值,因为自制教具都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目的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而制造的.例如,在讲授连通器的一个重要应用——船闸时,考虑到学生对船闸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其实教师又有几人见过船闸?),并且几乎所有实验室里也没有船闸模型,如果仅仅根据示意图(文本课程资源)去讲授船闸的构造和原理,那无异于雾里看花.于是便指导学生利用粉笔盒自己动手——在粉笔盒相对的两个面上各做一个大闸门,在每个大闸门上再各做一个小闸门,这就是一个船闸模型.通过这个模型,不仅轻松突破了船闸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实现了太空漫步,宇航员要想离开飞船进入太空,必须先经过飞船内一个特殊的通道——气闸,气闸的构造、原理和作用与船闸完全一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

    尹高峰摘要:保障水文地质是提升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情况,结合近年来工程地质勘测水文地质特点和实际

  • 品中学化学实验之美

    王晶 倪刚[摘要]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美丽的,化学实验亦如此。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物质美、装置美、变化关,培养学生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