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学化学实验之美

    王晶 倪刚

    

    

    

    [摘要]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美丽的,化学实验亦如此。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物质美、装置美、变化关,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落实课标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化学实验;人文美;物质美;装置关;变化美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8-0060-0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报告中提到的“美”即美育,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人们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知识的传授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感受人文美、物质美、装置美和变化美,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化学教学活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人文美

    在学科划分中,化学被认定为理工学科。但众所周知,化学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从刀耕火种到化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化学是一门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材编写指导原则中强调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中也强调要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可见,在向学生讲授化学学科知识时,融合人文思想,既符合课标要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化学的人文美来源于源远流长的化学史,它美得独一无二。如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家族——“居里家族”,一家四口三次获得诺贝尔奖。在1903年,居里夫人与其丈夫,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因分离金属“镭”和研究“镭”的性质做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此期间,她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最后因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去世;1935年,居里夫人的女婿与大女儿因发现人工放射性元素磷30,实现了人工核反应的又一大突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家族在物理和化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源于他们坚持不懈、不怕艰难的科学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人文历史适当地融入其中,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家科学探究的情境當中,感受化学家所经历的挫折、成败以及化学家勇于质疑、百折不挠等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想观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物质美

    化学物质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自然中的物质,从它的外观形态到它的内在结构,处处彰显着化学的独特魅力。如金黄色的金单质、红色的铜单质、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晶体、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都以多彩靓丽的颜色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彰显着化学物质特有的外观魅力。自然界中,碳元素存在四种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碳60(富勒烯)、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通过观察它们的内在结构,发现由于碳元素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千差万别,也进一步证明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观点。同样,元素的组成,由于内在结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化学的结构美和内在美。

    通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物质的外观美和内在美,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的美,激起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装置美

    化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无数次化学实验的实践,可以说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实验的支撑。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由很多要素构成,搭建实验装置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现以初中的“氧气的制取”实验为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提及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原理分别是:

    第①②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采用固固加热法,装置如图1中的A所示。第③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采用固液反应法,装置如图1中的B所示。无论采用哪一种实验装置制取氧气,都必须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搭建原则,将无序的化学仪器组合成有序的实验装置,最终的制取装置要美观、匀称。在组装实验仪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欲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组装完实验装置后,学生内心充满自豪感,更容易体会到实验仪器及装置组装的有序、匀称、和谐之美。

    四、变化美

    化学实验中的美,最突出的是化学变化之美。每一个化学变化都有特定的反应原理,有属于自己特有的实验现象,每一种实验现象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领略到化学变化的神奇与美丽。现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为例,展现化学变化之美(如表1所示)。

    化学理论知识来源于无数次实验的实践,可以说没有化学实验,就没有不断更新的先进理论。可见,化学实验极其重要。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教师将做实验改为讲实验,学生接触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很难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人文美、物质美、装置美和变化美。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乃至化学学科,便会成为学生眼中极其枯燥的一门学科,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要让学生领略到化学实验的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关文章!
  •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

    尹高峰摘要:保障水文地质是提升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情况,结合近年来工程地质勘测水文地质特点和实际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挖掘物理课程资源 丰富物理课

    苑振河摘 要: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为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