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教师需将语文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埋于学生大脑中,转化为他们的人生智慧。通过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线上知识讨论等教学活动中渗透优秀傳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形成优质的知识素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语文教学;渗透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进程中,多家智慧的集成与融合。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还展现出强烈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精神启发等功能。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路径,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课文本身的阅读、理解,需能深层了解作品内涵、价值意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文学创作活动,通过学习优质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具有显著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写作文笔、创作风格。一、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
(一)扩充高校语文教学内容
高校语文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扩充。利用丰富、优质的课程内容,设计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案。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对部分章节文学作品进行补充,使学生基于完整的作品创作背景,全面、理性的分析文章知识内涵、作者思想与观点。
(二)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渠道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大脑,可极大拓展其传播的渠道与路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需依靠一代一代的人进行传播与传承。而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可获得更加具体、切实可行的办法,以及文化传播的多元渠道。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课程中的渗透
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基地,必须肩负起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责。能够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街道高校语文理论课程中,确保专业知识、优秀文化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基于正常的路径与渠道,了解与深入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从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提炼出与高校语文理论课程具有契合性的内容,进而为学生创建具有人文性、趣味性的语文课堂。在了解书本中知识原理、写作技巧、阅读规则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并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语文实践教学的融合
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极强锻炼性、交互性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文化素养、知识素养等方面进行检验与强化。一方面,高校语文教师应通过科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学生学习思维,令他们从文化视角出发,体验与感悟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实践训练环节,评价与评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化品格。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能力短板等,有针对性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例如,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全局意识、责任意识,不能够站在历史角度、文化角度,综合的分析文学作品。教师应融入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茶文化元素等,在文化互鉴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文化品格,并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建立正确的认识。而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从更多的维度、角度出发,分析文本的立意、创作背景、创作意图。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网络课堂中的渗透
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预习与巩固语文理论知识,并对文学文化、写作技巧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语文教学空间进行延伸与扩展。丰富既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不影响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基于网络平台,教师可融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鼓励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多视角的分析,结合语文教材逐渐生成新的学习思路、学习模式。例如,教师基于线上教学平台,讨论哲学思想、美学价值、儒家思想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辩证的思考人生、审视当前社会的复杂局势。能够重新定位职业理想,将自我价值实现嵌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事业中。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启发与生活,促使学生效仿先人,成为具有高格局、社会使命感人才。结语:
总之,教师在实际开展高校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科学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需合理扩语文网络教学的比例。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获取更多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与时间。
参考文献:
[1]徐敏.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新解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8):70-71.
[2]王丽娜.浅析高校语文课程建设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8):69-71.
[3]牛序芹.注重诗歌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文艺家,2020(06):248-249.
作者简介:
徐鹏,女,汉族,1978-1,江苏丰县,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文学欣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