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扶贫”模式探索
郑鸣皋
摘要:新时期,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能够在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衍生出了旅游经济、旅游扶贫等众多的发展模式。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扶贫”的模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旅游+扶贫”模式的大力推广下,旅游成为了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强化对“旅游+扶贫”模式的研究,提升我国“旅游+扶贫”模式的应用水准,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构建旅游市场体系,引导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视角 “旅游+扶贫” 旅游业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扶贫”模式受到人们的推崇,已经逐步成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策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模式进行升级。新时期旅游经济的发展扩充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主要就是通过贫困地区天然存在的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度假的平台,达到全域旅游的基本要求。在全域旅游开发过程中,贫困旅游地区成为了重点发展区域,依靠贫困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人力改造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旅游产业资源,从而提升贫困地区的旅游价值,这也是“旅游+扶贫”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1 全域旅游的内容探究
目前所讲的全域旅游主要是指在一个相应的地方,发挥出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旅游带动區域的经济增长,将相应的旅游事业、卫生事业、公共体制等连同为一个整体。实现区域内的优势资源整合统一,协调旅游区域所在地的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全域旅游热度很高,国家大力推行,旅游业的工作重点全放在了全域旅游上,也是目前最认可的发展趋势,全域旅游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市场,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努力优化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配置。以往的依靠景点发展旅游的模式已经逐渐落后,必须要变革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树立全新发展的旅游观念,从产业空间、技术升级等方面实现旅游业的新发展,协调好区域的产业互动,共同促进区域全域旅游的发展。
2 “旅游+扶贫”模式的重要作用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贫穷落后地区的经济扶持主要是资金补贴以及开发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投入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旅游扶贫模式应用于贫困地区可以有效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经济收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充分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减小城镇化的收入差距,实现乡村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模式转型,更快步入小康社会,从而促进“旅游+扶贫”的模式的推广与落实。
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日渐成为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旅游扶贫的大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资源的价值。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大有作为”。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不能一刀切,千村一面,而要在“精准扶贫”总的指引之下,立足贫困地区当地旅游资源实际,量身定制,通过扶持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开发旅游资源能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可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需要讲究平衡,这里面强调的是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盲目却又没有计划的开发虽会收获短暂的眼前利益,却不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有规划的科学开发,则会让旅游资源充分释放自己的价值,收获更为长远的未来。旅游扶贫归根结底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关键是要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长远的规划,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更充分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作用,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增长。
3 全域旅游下“旅游+扶贫”的模式
3.1“旅游+扶贫”模式下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必须要全面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旅游扶贫,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符合当地情况的产业链,不仅要让人们在物质上脱贫,精神上同样不能贫瘠。扶贫必扶智,旅游扶贫就是要通过旅游业这一抓手,整合当地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在发展中收获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在构建“旅游+扶贫”模式的过程中,要让经济落后地区的民众主导旅游模式,让人民参与旅游管理,让其成为旅游开发的投资者,这样才能发挥出人们的主人翁精神,将旅游开发作为自己的事业进行管理,从而全面的提升“旅游+扶贫”模式应用的水平,使贫困地区的人民都能够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受益。在“旅游+扶贫”模式的开发中,必须要农民发挥出主体性的主导作用,旅游企业与政府单位做好引导和扶持,才能实现“旅游+扶贫”的目标。
3.2构建“旅游+扶贫”模式的科学体系
“旅游+扶贫”模式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全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构建完善的“旅游+扶贫”模式体系,一定要明确“旅游+扶贫”模式的目标,有主次分轻重地开展旅游扶贫的工作,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好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旅游项目的扩展,开发旅游景区的衍生经济,实现旅游景点、景区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完善好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提升贫困地区的4G网络覆盖面积,最终促进贫困地区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还要在贫困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比如种植业、畜牧业等方面开展旅游项目,增长游客的旅游体验,凸显旅游地区的特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价值。
在构建“旅游+扶贫”模式的时候,必须要继承相应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结合当地的现实经济状况与人口状况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战略。要了解所在区域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对当地的旅游市场展开调研,制定一系列符合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经济的措施,从旅游开发、旅游管理以及旅游维护等方面制定全面的方式,开发出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互联网的新模式,实现旅游地区的精准营销,通过网络扩大旅游景区知名范围,进一步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旅游扶贫体系,才能全面发挥出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扶贫模式的作用以及价值。
3.3落实好我国“旅游+扶贫”模式的政策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应用,要有系统的引导政策和推动机制。旅游扶贫的模式应用单单依靠地区经济是很难开展,需要国家通过政策、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帮助这些地区落实好“旅游+扶贫”的政策,通过政府的影响力,协调好社会的各方面资源统一为贫困地区的旅游贡献力量,建立贫困地区旅游项目销售网络,加强对贫困地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对旅游项目开发负责人的监督,从整体上对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才支援计划,增加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的储备,让每一个贫困地区都能进行人才对口支援,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开展,更加积极的推进我国“旅游+扶贫”模式的落实。
3.4創新“旅游+扶贫”的新模式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开创“旅游+扶贫”的新模式,要具备三个创新,一是实现“景区带村+扶贫”模式的创新。通过建立景区景点的辐射带动,引导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果菜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农庄、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帮助条件成熟的旅游扶贫村建立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有效拓宽农户增收致富的渠道。二是实现“金融扶贫+扶贫”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平台作用,以推出面向农户的“富民农户贷”等多种方式,积极为旅游企业、经营业户提供金融扶贫贷款,为推进旅游扶贫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实现“易地搬迁+旅游”模式的创新。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实施整体易地搬迁,结合小城镇、农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建”,统筹推进安置区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能够在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衍生出了旅游经济、旅游扶贫等众多的发展模式。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扶贫”的模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贫困地区开发旅游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增长,提升贫困人民的经济收入来源,还可以优化配置贫困地区的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成本投入,在“旅游+扶贫”模式的大力推广下,旅游成了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走出贫困的主要方法,因此必须要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强化对“旅游+扶贫”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秋莉,邓爱民.全域旅游视阈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6,(10):85- 89.
[2] 刘又堂.全域旅游视阈下旅游目的地功能变化[J].社会科学家,2016,(10):90- 94.
[3] 王衍用.全域旅游需要全新思维[J].旅游学刊,2016,31(12):9- 11.
[4]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 36.
[5]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2002,22(2):241- 244.
[6] 朱磊,胡静,许贤棠等.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130- 138.
[7] 徐庆颖,陶卓民,李涛等.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评述[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3):151- 158.
摘要:新时期,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能够在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衍生出了旅游经济、旅游扶贫等众多的发展模式。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扶贫”的模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旅游+扶贫”模式的大力推广下,旅游成为了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强化对“旅游+扶贫”模式的研究,提升我国“旅游+扶贫”模式的应用水准,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构建旅游市场体系,引导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视角 “旅游+扶贫” 旅游业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扶贫”模式受到人们的推崇,已经逐步成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策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模式进行升级。新时期旅游经济的发展扩充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主要就是通过贫困地区天然存在的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度假的平台,达到全域旅游的基本要求。在全域旅游开发过程中,贫困旅游地区成为了重点发展区域,依靠贫困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人力改造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旅游产业资源,从而提升贫困地区的旅游价值,这也是“旅游+扶贫”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1 全域旅游的内容探究
目前所讲的全域旅游主要是指在一个相应的地方,发挥出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旅游带动區域的经济增长,将相应的旅游事业、卫生事业、公共体制等连同为一个整体。实现区域内的优势资源整合统一,协调旅游区域所在地的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全域旅游热度很高,国家大力推行,旅游业的工作重点全放在了全域旅游上,也是目前最认可的发展趋势,全域旅游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市场,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努力优化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配置。以往的依靠景点发展旅游的模式已经逐渐落后,必须要变革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树立全新发展的旅游观念,从产业空间、技术升级等方面实现旅游业的新发展,协调好区域的产业互动,共同促进区域全域旅游的发展。
2 “旅游+扶贫”模式的重要作用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贫穷落后地区的经济扶持主要是资金补贴以及开发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投入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旅游扶贫模式应用于贫困地区可以有效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经济收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充分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减小城镇化的收入差距,实现乡村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模式转型,更快步入小康社会,从而促进“旅游+扶贫”的模式的推广与落实。
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日渐成为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旅游扶贫的大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资源的价值。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大有作为”。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不能一刀切,千村一面,而要在“精准扶贫”总的指引之下,立足贫困地区当地旅游资源实际,量身定制,通过扶持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开发旅游资源能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可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需要讲究平衡,这里面强调的是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盲目却又没有计划的开发虽会收获短暂的眼前利益,却不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有规划的科学开发,则会让旅游资源充分释放自己的价值,收获更为长远的未来。旅游扶贫归根结底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关键是要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长远的规划,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更充分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作用,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增长。
3 全域旅游下“旅游+扶贫”的模式
3.1“旅游+扶贫”模式下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必须要全面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旅游扶贫,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符合当地情况的产业链,不仅要让人们在物质上脱贫,精神上同样不能贫瘠。扶贫必扶智,旅游扶贫就是要通过旅游业这一抓手,整合当地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在发展中收获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在构建“旅游+扶贫”模式的过程中,要让经济落后地区的民众主导旅游模式,让人民参与旅游管理,让其成为旅游开发的投资者,这样才能发挥出人们的主人翁精神,将旅游开发作为自己的事业进行管理,从而全面的提升“旅游+扶贫”模式应用的水平,使贫困地区的人民都能够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受益。在“旅游+扶贫”模式的开发中,必须要农民发挥出主体性的主导作用,旅游企业与政府单位做好引导和扶持,才能实现“旅游+扶贫”的目标。
3.2构建“旅游+扶贫”模式的科学体系
“旅游+扶贫”模式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全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构建完善的“旅游+扶贫”模式体系,一定要明确“旅游+扶贫”模式的目标,有主次分轻重地开展旅游扶贫的工作,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好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旅游项目的扩展,开发旅游景区的衍生经济,实现旅游景点、景区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完善好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提升贫困地区的4G网络覆盖面积,最终促进贫困地区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还要在贫困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比如种植业、畜牧业等方面开展旅游项目,增长游客的旅游体验,凸显旅游地区的特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价值。
在构建“旅游+扶贫”模式的时候,必须要继承相应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结合当地的现实经济状况与人口状况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战略。要了解所在区域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对当地的旅游市场展开调研,制定一系列符合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经济的措施,从旅游开发、旅游管理以及旅游维护等方面制定全面的方式,开发出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互联网的新模式,实现旅游地区的精准营销,通过网络扩大旅游景区知名范围,进一步发挥出“旅游+扶贫”模式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旅游扶贫体系,才能全面发挥出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扶贫模式的作用以及价值。
3.3落实好我国“旅游+扶贫”模式的政策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应用,要有系统的引导政策和推动机制。旅游扶贫的模式应用单单依靠地区经济是很难开展,需要国家通过政策、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帮助这些地区落实好“旅游+扶贫”的政策,通过政府的影响力,协调好社会的各方面资源统一为贫困地区的旅游贡献力量,建立贫困地区旅游项目销售网络,加强对贫困地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对旅游项目开发负责人的监督,从整体上对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才支援计划,增加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的储备,让每一个贫困地区都能进行人才对口支援,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开展,更加积极的推进我国“旅游+扶贫”模式的落实。
3.4創新“旅游+扶贫”的新模式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开创“旅游+扶贫”的新模式,要具备三个创新,一是实现“景区带村+扶贫”模式的创新。通过建立景区景点的辐射带动,引导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果菜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农庄、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帮助条件成熟的旅游扶贫村建立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有效拓宽农户增收致富的渠道。二是实现“金融扶贫+扶贫”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平台作用,以推出面向农户的“富民农户贷”等多种方式,积极为旅游企业、经营业户提供金融扶贫贷款,为推进旅游扶贫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实现“易地搬迁+旅游”模式的创新。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实施整体易地搬迁,结合小城镇、农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建”,统筹推进安置区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能够在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衍生出了旅游经济、旅游扶贫等众多的发展模式。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扶贫”的模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贫困地区开发旅游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增长,提升贫困人民的经济收入来源,还可以优化配置贫困地区的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成本投入,在“旅游+扶贫”模式的大力推广下,旅游成了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走出贫困的主要方法,因此必须要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强化对“旅游+扶贫”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秋莉,邓爱民.全域旅游视阈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6,(10):85- 89.
[2] 刘又堂.全域旅游视阈下旅游目的地功能变化[J].社会科学家,2016,(10):90- 94.
[3] 王衍用.全域旅游需要全新思维[J].旅游学刊,2016,31(12):9- 11.
[4]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 36.
[5]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2002,22(2):241- 244.
[6] 朱磊,胡静,许贤棠等.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130- 138.
[7] 徐庆颖,陶卓民,李涛等.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评述[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3):151-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