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社会组织的作用分析
李峰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随着社会组织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也明显增强。认真分析社会组织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方面的作用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组织;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2-0070-05
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以外的依法成立的、以民间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在我国科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中介服务、扶贫济困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组织是重要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方面的作用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是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发展,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看,现代社会主要由市场组织、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构成,其运行机制分别为市场机制、国家机制、社会机制,只有三大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联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社会组织是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1.社会组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力量
在经济领域,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促进会和同业公会,是由同行业、相关行业的经济组织为维护共同的合法经济利益而自愿组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熏社会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多样,市场各主体之间、市场与政府之间、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监督显得越发重要?熏使得以沟通、协调、监督市场主体为主要职能的社会组织的作用更加明显。社会组织的作用是: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沟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维护企业之间公平的市场竞争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降低企业交易活动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社会组织通过服务、沟通、监督来维护市场完整性。同时在市场中起着连接政府和企业的纽带作用,沟通和连接经济管理层和社会投资者的导向作用。社会组织也是重要的经济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9.9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在经济效益方面,以社会组织实现的增加值为例,2006年我国社会组织实现的增加值为112.17亿元,到2011年底达到660亿元。[2]按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萨拉蒙的统计,社会组织在全球的经济活动量巨大,如果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是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的话,那么它的支出规模可排在世界第七。
社会组织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国际间的交流逐步增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明显和激烈。单纯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对外合作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使社会组织积极广泛地参与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经济建设中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较长时期地保持经济、科技强势发展的势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贸易和竞争过程中,这些国家的政府不直接制定标准,而是通过各类的行业协会或商会抢先制定其涉及领域范畴的各项市场标准,设置非贸易性的壁垒,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组织内各成员的利益。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均较以往有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新的国际经济发展、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进一步重视并发挥行业性社会组织在保护民族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应对竞争的同时,社会组织的国际交流也是加强国际经济、科技合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据统计,目前全球国际性、区域性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2.3个,其中涉及商业、贸易、工程技术、科学的国际性行业协会就有5000多个,占了总量的1/5以上。各国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提高本国的商业贸易水平、科学技术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社会组织既是不断提高国际合作能力的重要媒介,更是推动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
2.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
社会组织促进社会事业和谐、稳定发展。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熏是社会管理具有多元参与性。[3]在社会公共事务决策过程中,社会各个阶层都应有适合自身需求的不同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特别是社会的中间层,其所处的位置使其易于在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传递消息、协调和疏通上下之间的关系。因而,社会多元参与的核心问题即为中间层参与决策的方式和程度,而中间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则往往依赖于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正是这种独立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社会中介职能的社会组织。在我国的社会组织中,社团是政府与社会、与公众之间相互联系沟通的桥梁,是承担着一定的规范社会行为职能的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社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基金会曾筹集社会慈善资金和物资扶危济困。社会组织像一剂强力的黏合剂,通过其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叉互动,为中间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决策提供支持,并畅通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表达渠道,使社会融洽稳定地向前发展。此外,社会组织还有助于良好的社会思想道德风气建设。社会思想道德的好坏直接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社会组织中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民间反扒组织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并成为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先锋和典范,对规范公众社会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思想道德风气起到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由此可见,社会组织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也进入到快速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很多个体从单位空间逐步过渡到了公共空间,社会事务日益复杂,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原有以单位为社会管理基础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管理的需要,出现管理真空,致使社会失范问题频发,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现行的社会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到 中央对“十二五”的建议指出:“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组织作为公民的自组织形式,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管理的客体,社会组织的发展既扩大了社会管理主体、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也改变了社会管理方式、实现了社会管理方式从一维到多维管理的转变,同时变革了社会管理理念、促进“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无疑对创新我国的社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也不再承担完全的职责,而是逐步允许并鼓励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向社会提供有偿或无偿的公共服务。以基金会、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组织为例,这些组织一方面号召、接受、汇集社会各界的捐赠,另一方面则较为专业、高效地将这些社会资源提供给需求最强烈的社会公众,对于达到有限的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公平均有着促进作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减轻了政府的负担,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并明显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果。社会组织成员服务活动的志愿性,也使得社会服务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环保、法律援助、扶贫等在内的有组织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人。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为公民间的互助提供了新的组织形式和参与方式,在弥补某些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真空”状态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互助、互利、互谅、互信的社会信任体系的建立,为现代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了力量。
二、社会组织是实践“以人为本”的重要载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社会组织本身的公民主体性?熏和其在社会救助、慈善救灾、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的作用使社会组织成为实践“以人为本”的重要载体。
1.社会组织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实践了“以人为本”
社会组织是以民间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社会组织以志愿参与、利他互助、慈善公益等理念实现人际沟通?熏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搭建理解、对话、互动的桥梁?熏有助于化解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及利益集团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现代社会?熏公民通过自主地行使结社权?熏将彼此间具有共同需要的利益诉求和权利意识表达成集体意志?熏并通过集体行动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熏通过表达和参与形成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的话语权,有着社会协调和社会治理功能?熏社会组织所具有的社会性或这是它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既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统治公民的权力体?熏也不是异化于市场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体?熏它源于社会、源于公民、源于结社权这样一种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使?熏是公民以自组织的方式表达意愿和诉求、参与各种社会事务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社会组织具有来自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表达民意、传达民情、实现民权、维护民生的特点,[4]也就是说社会组织的性质就体现了以人为本。
2.社会组织的作用实践了“以人为本”
社会组织长期关注弱势群体,扶贫解困,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其作用践行了“以人为本”。首先,社会组织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扶贫解困领域作用突出。按照中国科学院《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数据指出,中国仍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按2011年提高后的我国最新贫困标准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中国仍然有1.28亿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生活状况,社会组织在救助和帮助总量庞大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国际国内的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动员的扶贫资源超过500亿人民币,占整个扶贫计划投入的28%。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我国有近21%的社会组织活动涉及农村扶贫开发。[5]其次,发展民生事业、扩大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作用突出。我国现阶段仍面临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公共服务不均衡、公共服务效率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民生事业发展相对不足,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组织在扩大公共服务主体、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与效率、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理念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组织的服务涵盖科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有效地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推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社会组织发展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的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6]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突出,同时在我国的政治、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也举足轻重。
1.社会组织推动发展“全面”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将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摆在同样的高度全面推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整体数量众多、分布领域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既适应了党的十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又对这一社会全面目标的实现发挥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其一,社会组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来自公众、依靠公众、服务公众,既是各个群体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维护和实现自身合法权益的共同体,又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组织形式;既是广大公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又是承接政府职能、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载体。因此,社会组织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意义重大。其二,社会组织是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目前,有众多的学术团体和民办的文化服务组织活跃于我国的文化领域,这些社会组织具有大量的专业文化人才,提供的服务贴近公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组织间、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合作交流通畅便利,这些优势使得社会组织成为推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主体。并且社会组织在日常活动中,秉承自律和诚信,积极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弘扬主旋律,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其三,社会组织是促进社会建设的助推器。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管理方式、扩大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承载了政府转移下放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激发社会活力、反映公众需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有了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才会更加快速全面。
2.社会组织促进发展“协调”
协调发展可以理解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社会组织天生具有协调的属性。社会组织的协调功能直接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组织可以协调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社会组织普遍具有明确的宗旨和目的、较为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并通过组织的规则和权威对组织成员的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的调节,使许多利益矛盾在组织内部进行化解。第二,社会组织可以协调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可以对相通利益主体进行维权和自律,对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行自协调和自协商。近年来,我国的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通过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价格协调等方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并对市场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有效协调。第三,社会组织可以协调民众、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可以提高个体成员力量,与其他社会组织特别是一些强势的利益集团进行平等的沟通较量,从而在不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和制度体系的情况下使问题和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使公民权利得到维护。同时,由于社会组织植根于群众之中,对于一些问题和矛盾发现较早,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工作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升级和事态的扩大;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充当国家、政府与民众矛盾冲突的“减压阀”,既可向国家政府反映民众的实际需求和矛盾的症结所在,又可向民众解释政策、疏通心结,在国家、政府与公民之间开辟一块缓冲地带,逐步形成利益的协调平衡机制。社会组织的协调功能的充分发挥,为“五个统筹”的实现,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协调”提供了重要保障。
3.社会组织实现发展“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以激励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社会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在可持续发展涉及最直接、最广泛的环境保护领域,社会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具有行政权力但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已成为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致力于禁止输出有毒物质到发展中国家、阻止商业性捕鲸、50年内禁止在南极洲开采矿物、禁止向海洋倾倒放射性物质、工业废物和废弃的采油设备、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等,起到了政府职能所不易做、不便做的拾遗补缺的补充作用;起到监督政府、保护百姓环境权益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领域,社会组织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建设、法制体系建设、科技系统建设、教育系统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以及决策的建议和依据,为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保障。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组织使公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来,使公众对于可持续发展形成理性和感性的认知与理解,最大限度地认同、支持和参与可持续发展,并对可持续发展各环节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给予必要的监督。社会组织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与程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和目标效果,为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其自身性质、特点和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也为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提供了可靠保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08.
[2]黄晓勇.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9
[3]何清涟.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J].《书屋》,2000,(3).
[4]崔恒展.充分发育的民间组织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J].《济南大学学报》,2002,(4).
[5]邓国胜.中国NGO问卷调查的初步分析[EB/OL].http?押//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芽id=16762013-12-13
[6]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05.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