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卞金建
【摘要】社区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主阵地,承载着社区居民的知识再更新、技能再提高、素养再提升的任务,是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以二甲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客观反映了社区教育中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寻求困境突破的方法。
【关键词】社区教育?现状?对策
社区是我们的家,社区教育是全民享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改革开放红利的“主战场”,是开展终身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一、二甲镇社区教育的现状
二甲镇位于通州东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发源地。该镇总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597个自然村。该镇总人口为72000人,该镇人口为24000人。社区教育主要依托二甲社区教育中心(与南通市通州区二甲职业中学合署办公),12个村居居民学校(学习点)两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研究小组通过问卷在线平台分发了500份问卷,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认了452份有效问卷。受访对象主要为中小学幼儿园、驻镇企业、各村居及外来务工人员。调研结果如下。
(一)管理机构
二甲镇社区教育中心隶属于通州区二甲镇,受二甲镇党委政府和通州区教育局的双重领导,它与二甲职业中学位于同一地点,一个内部管理团队。为了大力发展社区教育,通州区二甲镇于2016年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社区教育中心校(二甲职中)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镇辖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任办公室成员。各村(居)村(居)民学校校长由村(居)党总支负责人兼任。
(二)师资队伍
80%的受访者认为社区教育教师状况良好。社区教育中心含社区教育编制教师6人,二甲职中编制专任教师9人,1名高级工。在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总数的50%以上,有4个高级职称,兼职教师20多人。专兼职教师专业涵盖了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机械制造与控制、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园艺、纺织服装、财会等,专业门类较齐全。
(三)教育内容
76%的受访对象反馈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促进再就业和提高劳动技能的短期培训为主,例如,计算机操作员、机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点制作、会计资格年检、服装加工等短训;有21%的受访对象提出希望举办科普知识、养身、老年常见病的预防等讲座,提高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2%的受访对象提出举办高级技能培训,比如,计算机维修,机电修理,园艺等;1%的受访对象提出中长期培训,短训不能系统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17%的受访者提出教育的形式要与时俱进,不受时空的影响,开发网络教学资源,这样方便白天上班的居民利用晚上时间在家充电;也有少数受访者希望能利用新媒体定期推送一些生活小常识、科普知识等,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养。
(四)经费来源
社区教育中心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上级人社部门培训补助,用于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及维持中心的日常开支,包括培训支出,中心实训设备维修等。资金不足已成为社区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
二、二甲镇社区教育存在问题
(一)与二甲职中合署办公
二甲社区教育中心和二甲职业中学位于同一地点,一个管理团队。近几年来,由于普高热、办学条件、地理位置等影响,二甲职业中学生源锐减,以至于现在已无学生。通州区教育体育局站在全区教育统筹考虑的基础上,鼓励学科富余教师流动(支教)到缺编学校,二甲职业中学有近一半的教师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流动(支教)到其他学校,这对社区教育是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两校合署办公,职业中学主要是学历制教育,全校的重点工作以职业中学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为主,每年举办社区教育培训的次数不多。近几年来,在党委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社区教育中心正紧锣密鼓改善办学环境条件,增加设施设备,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二)教学目标内容与当地支柱产业吻合度不高
课题组了解到社区教育对每次教育培训活动的记载较齐全,考勤较全面、认真;内容目标还不够完善,只有提纲式的理论知识框架和实训操作要领。培训的专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退伍军人、农作物栽培、会计等。与家用纺织品,生态农业和机械制造等当地支柱产业不一致,培训的居民无法快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三)课程资源库不健全
课题组调研发现:社区教育中心的课程资源库建设不健全,大多数专业只停留在教学设计的简案上,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课程资源库,开发网络教育平台资源的专业不多,这将严重制约社区居民学习的积极性。
三、突破困境,另辟新径
(一)完善制度建设,巩固基础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开发等多种资源体系。首先,要向上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包括政策性纲领文件、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再次,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社区培训课程。例如,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将即将失传的民间传统手艺编入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这些都是居民喜闻乐见的土生土长的接地气课程资源。最后,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不是社区教育中心校“孤军奋战”,要整合社区内中、小、幼、职业中学包括借鉴社区外各项资源,开展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重视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突破居民对学习“时空”的限制
1.继续完善更新校园网,将各类学习资源上传到校园网,对接江苏学习在线、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等网站,方便居民下载、浏览学习课程资源。
2.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借助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学员和指导老师实时互动,谈论交流。
3.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社区居民推送科普知识、生活小常识、安全防范知识、健康小知识等,让社区居民不必离开家就能接受新知识,提高新技能,改善生活质量。
(三)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学有所长,业有所精
1.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寻求技术支撑
社区教育中心要走出去,主动寻求高校技术支撑,学习科学前沿技术,根据当地的支柱产业有效对接当地高职院校,跨界融合。比如,家纺专业,无论是培训的专业性还是层次性都不是很高,社区教育中心主动对接江苏联院通州分院的家纺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南通本土的老牌纺织学院,有着多年丰富的纺织办学历史。可以与高校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将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教育体系、课程开发与设置等应用到社区教育中,为广大居民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保障。也可以将学员带到高校中去,让学员享受大学文化的熏陶,提升居民的人文素养。
2.与企业合作,开展“现场式+订单式”培养
社区居民注重的是岗位技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的是短而快、“立竿见影”的培训模式。社区教育中心可以根据当地企业的生产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借助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把培训场所安排在企业生产一线,开展“现场式+订单式”培养模式。
总之,社区教育中心要集思广益,提高站位意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全优的立体服务,满足居民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学习者体验快乐、便捷的学习方式,收获终身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獻:
[1]狄勇,魏勇钢.南京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
[2]陈婧.苏州市吴中区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