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图书出版业的精益制造之路

    张艳+刘军

    【摘 要】工匠精神是当下在中国备受推崇的一种职业精神,它包含实事求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等众多内容。中国的图书出版业是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因此,也存在整个社会层面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普遍存在的粗放经营、低质重复制造等问题。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重大转型的历史阶段,规模效益的历史使命快要完成,中国图书出版业正在加速探索适合自身的精益制造之路。在目前阶段,重新提倡工匠精神是图书出版业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需求。

    【关 键 词】工匠精神;图书出版;精益制造

    【作者单位】张艳,化学工业出版社;刘军,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图书出版业提倡工匠精神恰逢其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经历了图书出版产业超常规增长、图书出版产业的调整与徘徊,以及图书出版产业新的快速增长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规模持续扩大,出书品种从2001年的154526种(新书91416种,重印63110种)增长到2015年的475768种(新书260426种,重印215342种)[2]。“十二五”以来,图书出版规模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已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3]。

    从具体的出版社层面来说,化学工业出版社在建社之初,出版业务以化学化工的专业出版为主,业务类型比较单一。到2016年,我社发展成为以科技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三块为核心,以数字出版为新的增长点的全面、多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中央级出版社。2016年,我社在整体出书品种和码洋上均有提升——出书品种达到8299种(新书3065种,重印5234种),出书码洋为10.7亿元人民币。在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化学工业出版社取得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规模扩大给出版社带来的成效也是实实在在的。

    然而,即使在快速增長阶段,图书出版业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如选题创新性不足等。很多图书选题简单重复运作,后期推广和深度开发不够,导致图书寿命越来越短。编辑需要不断地开发新的选题。逐年增长的工作量导致编辑的策划思路创新不足,作者资源被超负荷挖掘,形成了恶性循环态势。比如曾经被行业人员当成笑话来讲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火起来,甚至《谁动了我的馒头》这种创意都能出来”,这种看似荒唐的举动,其实反映的是整体大环境下出版业的浮躁,以及图书出版从业者在长期高负荷劳动下思维已陷入疲态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单纯以规模增长作为出版业发展动力的时代就要终结。在新的阶段,“规模红利”将逐步转变为以现代运营制度和生产力为动力的“效率红利”。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打破现有的运营困局,才能真正释放创造力,做出精品、畅销品来,我国才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4]。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提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必须代表“国家学术研究和出版水平”[5]。在这个新阶段,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内容,与目前的图书出版业发展需要是高度契合的,此时,在图书出版业提倡工匠精神恰逢其时。

    二、图书出版业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产品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其实,在不同的行业,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会有不同的特点,图书出版业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图书出版业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

    一是体现在编辑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方面。根据“一万小时定律”,倘若每天练习3个小时,经过十年时间,你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当然,前提是能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编辑行业很多是学徒制的。例如,化学工业出版社科技图书出版部门的老编辑带着新编辑跑会议、跑院校,找专家、找选题,从产品策划到编辑加工、从团队协作到与作者沟通,事无巨细。新编辑在日复一日的奔忙和劳作中,逐步地积累起作者资源和工作经验,直至成为某一专业出版领域的专家。

    二是体现在本专业作者队伍的培养方面。笔者身为科技出版编辑,对此深有体会。一个好的科技图书作者,有时候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刚开始,也许作者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如果编辑能发现其研究领域的闪光点,就有可能深度挖掘出来一个很好的选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研究领域逐步拓展、层次逐步加深,与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选题库便会逐步壮大。可以说,编辑及其所在出版社在培养作者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发展。

    2. 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出版人的工匠精神不可缺少的一条是不断创新[6]。创新是出版行业精益制造的核心动力。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整个行业的活力才能得到释放。一般来讲,图书出版机构总要不断地出版新书,理想地看,每一本新书都应当有其新意所在,否则便可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出版物。

    图书出版的创新体现在出版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体现在独具匠心的选题策划上。作为图书出版风向的引领者,独具匠心的出版人须及时、敏锐地洞悉行业热点,挖掘潜在的作者,策划出市场需要的选题。另外,在图书营销模式的探索方面,出版人也要有大胆探索的精神,逐步将以地面店为主的销售模式向地面店、网店、微信直销等多元化销售模式方向转变。

    3.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

    就图书出版业而言,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的共识毋庸置疑。要想出精品力作,图书出版从业者必须在图书质量上下功夫。图书最终呈现的状态决定了它的质量,除内容质量外,装帧、印刷质量也很重要。

    我们先来说说内容质量。在有了好的选题创意之后,在内容框架的搭建上,编辑要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充分与作者沟通,骨架搭好后,前期工作就完成了一大部分。化学工业出版社一般在选题论证阶段,就要求编辑提供完整的图书撰写三级提纲,然后会对选题内容和框架进行充分论证。在作者撰写图书的过程中,编辑要及时向作者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著译者须知》作为编写参考文件。《化学工业出版社著译者须知》对图书的构成要素、正文撰写体例、图表及公式、参考文献等编写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供作者在撰写阶段参考,以保证图书稿件的内容质量。

    我们再来说说“三审三校”和编辑加工等方面的工作。由于目前图书出版品种逐年增多,编辑的工作量加大,他们在“质”的把控方面就会松懈。虽然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到出版社各个层面都三令五申,强调严把出版物编校质量关的重要性,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所以进一步提倡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化学工业出版社为提升图书整体质量,在出版管理系统设定了收稿、初审、编辑加工、复审、终审等诸多环节。要求每一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认真对稿件进行通读,对政治性问题、著作权问题等进行审查,把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并提请责任编辑或者作者解决,最大限度地把握图书稿件的出版方向,确保内容质量。

    同时,我们对装帧和印刷环节的质量把控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在前期的选题策划阶段,编辑对装帧形式等都有大致的规划。在具体实施阶段,编辑需要与设计人员、印刷厂相关人员等进行充分、细致的沟通,考虑所有环节并仔细审查,才能最终制作出完美的成品。这个不断沟通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图书出版业工匠精神的坚守之道

    坚守工匠精神,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但是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很多时候它还是体现在“德”的层面上。就行业现状而言,要求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提升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出版行业亟待转型的今天,这也是一条必须走的路。在具体实施阶段,图书出版业坚守工匠精神需要很多因素的推动和支撑。在图书出版业重新提倡工匠精神,关键不在于造多大的声势,而在于给工匠精神的践行提供了多大的便利,提供了多大的制度机制保障[7]。

    体制决定经营方式和经营思路。在企业法人体制下,出版社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同时又要承担国家赋予的继承发展各项文化事业的功能。目前,要在图书出版业重塑工匠精神,需要在政策层面首先给予出版社方向性指导。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出版社社会效益考核的比重逐步加大,同时,提出了“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对具有创新性和划时代意义的精品力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由此可见,整体大环境是好的。

    从出版企业层面来讲,目前大家还是普遍重视规模效益的。但是,出版业从上到下已逐步认识到单纯靠规模求发展的局限性,亟待在管理层面找到解决的良策。目前,化学工业出版社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①鼓励编辑策划重点项目,成立化学工业出版社基金,专门对精品项目进行重点资助。②对获得国家、部级奖励的图书项目,积极落实策划编辑奖金的发放工作。③成立战略发展部门,对出版社长远发展方向和管理策略进行规划,以便形成长效机制。④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业务,实现灵活、多元化经营模式,拓展业务发展途径。这些管理举措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工匠精神的发扬,为出版社精益制造战略提供支持。

    在图书出版业工匠精神坚守之路上,还有一方面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需要重塑图书出版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坚守工匠精神重在对从业者“精、气、神”的培养和塑造。出版社在培养编辑方面不能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思想,需要为其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层在此方面具有真知灼见。首先,他们给予新编辑三年保护期。鼓励新编辑踏实学习,打好基本功。新编辑在入职培训阶段,除了参加相应的专业课程学习,还会 得到各岗位轮换实习的机会。同时,出版社实行的实习岗位导师制度,让新编辑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能充分、快速地了解出版的各个环节。其次,在编辑进入策划工作阶段后,出版社鼓励新的策划编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提出选题策划想法,鼓励策划编辑积极走出去,并在经费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总之,提升一线编辑的积极性,重塑从业者的荣誉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任重而道远[8]。

    图书精益制造之路的愿景是好的,但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我们要客观面对目前的行业实际情况,从政策层面、管理层面和人的层面逐步进行构建,切实发扬“坚持、创新、专一”的工匠精神,使图书出版业踏上精益制造之路。

    參考文献

    [1]陈昕.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阶段研究(1978—2005)[D]. 上海:复旦大学,2006.

    [2]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 http://www. chuban. cc/yw/201609/t20160901_175346. html,2016-09-01.

    [3]刘琼. “十二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规模扩大[EB/OL]. http://news. xinhuanet. com/fortune/2015-11/13/c_1117139887. htm,2015-11-13.

    [4]吴伟. 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J]. 出版广角,2011(1).

    [5]张明宇.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明确十大重点[EB/OL]. http://news. xinhuanet. com/fortune/2015-

    11/11/c_1117113182. htm,2015-11-11.

    [6]坚喜斌,申永刚. “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的传承与创新[J]. 科技与出版,2016(6).

    [7]欧阳旭清. 新闻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15(17).

    [8]范笑天. 工匠精神的培养任重道远[EB/OL]. http://www. qstheory. cn/laigao/2016-09/05/c_1119512638. htm,2016-09-05.

相关文章!
  • 社会网络分析在微博信息传播中

    刘小平 田晓颖 肖光杰<br />
    摘 要 将社会网络分析与微博信息传播相结合进行研究是近些年学术界的热点,因此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是十

  • 媒体报道应为医患关系注入正能

    叶笛<br />
    【摘 要】媒体报道如何为和谐医患关系注入正能量?本文以曾发生的“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全失踪”报道为例,剖析了媒体“失误”

  • 论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医学编辑的

    【摘 要】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