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采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应用与研究,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的形式,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运用。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一、要认清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本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方法。教师掌控分组,或同质或异质将全班同学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经由各种途径鼓励小组成员间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把它等同于“分组学习”(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练习、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或“小老师制”(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去指导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就会失掉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所以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之前,就要让小组成员意识到他们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二、要界定好何时采用同质组讨论,何时采用异质组讨论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为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索,这时教师就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小组内成员具体分工。异质分组即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组成四人小组,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同质分组即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四个人组成一组,即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法。当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时,就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涉及范围较大时,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教师把各个小组的任务安排好,较难的由优等组来回答,中等的由中等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由学困生回答,不同的小组完成的任务不同,目标也不同。这样教师在评价时可依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及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来评价。这种分层可让成绩、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简单的任务时体会到参与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所以,教师可经常变更组别,让学生有更多互动的机会,拓展互动的空间。

    三、要界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

    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看成是对传统教学的全部取代,有些教师新课刚刚导入或新问题刚提不久,就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甚至期望学生在学习目标过难的问题上也能够互相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篇课文都可以应用的,对于一些年代离我们较久远,意蕴又很难把握的文章就应由教师精讲,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讨论。比如在教必修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在学生对鲁迅文章的风格,意蕴了解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以后的教学中碰到鲁迅的文章,就可以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训练,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了。又如高中文言文教学时一些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是高中文言文试题中最典型的考点,这就需要老师的精讲,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否则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就会流于形式。

    所以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之后,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或不同的时间,灵活采用合作教学法或其他教学法,这样才能够发挥合作教学法的优势。

    四、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放任自流,或只是象征性的在几个小组中走一走,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再热烈,也难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社会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平时生活中缺少合作的环境。教师在刚开始进行合作小组学习时,要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比如:如何发言,如何交流,如何讨论,如何对待不同的看法,如何吸取别人的长处,如何归纳总结,如何相互评价,如何汇报,如何参与竞争,如何处理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矛盾等。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掌握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指导得法,分组合作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要选择好合作点,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把握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有创新性,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放手让学生合作,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互动协商,完成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特别是课本以外的知识,才能为学生提供信息和帮助。如笔者在教《孔雀东南飞》时,一个学生在提问时说:“怎么能改嫁呢?古代妇女怎么能随便改嫁呢?”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必要的点拨,使问题明朗化,其实他的意思是古代妇女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得很严,怎么社会上还允许她改嫁呢?不是提倡从一而终吗?太守家怎么还会娶她呢?合作小组提出这样的问题:“古代妇女遵循三从四德,为何刘兰芝可以改嫁?”教师就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予以解答:“汉代对妇女的禁锢还没有那么严,到宋代,程朱理学才发展到三从四德。三国时的曹操从匈奴迎回蔡文姬,当时蔡在匈奴也已婚生子,可回中原后就改嫁了。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妇女改嫁的态度还没发展到那么严重的地步。”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示范者,组织者,成为“平等的首席”。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

    五、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系统的评价系

    评价激励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能忽视。它对激励学生完成下一轮的学习任务很有帮助。有些教师在小组讨论后作出“大家讨论得都很好”,“发现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提出的看法都很有道理”等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评价,让学生无从把握;我们要以辨证、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讨论交流产生的结果,既肯定长处,又指出其不足,让学生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评价的方法也应多样化,评价可以是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可以是谈心得体会,可以是参与过程得失的反省,还可以是整体性评价,或个体性分析。也可以评价小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一些平常在大班上课时不容易得到表扬的同学在小组内能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可以是教师评小组,评学生,评学法。学生还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评价教师,对教学提出看法、建议,师生间反馈评价信息,不断促进参与行为的优化提高。这样真正做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教互学,教学相长。

    ★作者简介:刘美花,福建省莆田第十七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思

    杨振文摘 要: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的重头戏,而新作文材料的审题又是重中之重,只有走好审题这一

  • 走在春天里

    刘为民她携着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动,让人断魂;她散发着特有的芳香,花一样地绽放,使人着迷;她带着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