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吉林市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丛志强 辛太国 陈长知
为加快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吉林市在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中,重点推广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结合我市水稻生产实际,经过2012、2013年度在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及吉林市城区示范推广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通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测产证明,在众多的水稻育插秧技术节本增效措施中,此项技术既能达到节本,又能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深受农民欢迎。为此,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应大力推进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一、技术推广适应地理条件、推广现状、必要性及可行性
1.适应地理条件
我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是全省第二大城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1000.2万亩,其中水田种植面积225.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6%,是全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农作物。全市水稻土壤结构良好,土质肥沃。全年无霜期135天左右,年均降水量700 mm,年日照时数2800 h,积温2650~2750 ℃,水资源丰富,利于水稻作物生长。
2.技术推广现状
到2013年末,现拥有水稻育秧设备89套,插秧机4074台(其中高速插秧机905台),收获机1925台(其中半喂入970台)。机械化育插秧面积112.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9.8%;水稻机械收获面积157.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9.9%。
该项技术在3个市县及吉林市城区33个村实施,完成水稻育插秧面积6000 hm2,其中2012年机插秧面积2400 hm2,2013年机插秧面积3600 hm2。
3.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当前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在于水稻生产的育插秧、田间管理、收获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由于水稻育苗、插秧还处于传统育苗工艺和插秧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状态,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种地农户补贴的逐年增加,粮价逐年攀升,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的出台,使技术示范村生产的大米订单率高达80%,农民卖粮难问题也解决了,使得在家务农的农户种地积极性高涨,但由于当地农村劳动力紧缺,雇工难、费用高,这就使种地农户对全程机械化生产所需的农机具十分迫切。另外伴随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转移劳动力达30%以上,因此,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产生了迫切要求,这种要求必将推动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的发展。通过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必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机械化育苗和水稻机械化插秧成为我市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4.技术推广是可行的
通过2012、2013年度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形成了育插秧机械化种植模式,在技术示范推广作用下,积累了经验,社会和农民转变了观念,国家及省政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民使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积极性极大提高了,需求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和育秧流水线设备数量不断加大,试验证明该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可行的。实施该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技术完成内容
1.形成技术路线
催芽→育秧流水线育秧→机械整地→高速插秧机插秧→田间管理→机械收获。
2.主要应用技术
(1)水稻育秧流水线育秧技术。解决手工育秧的播种及出苗不均匀性问题,真正达到了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
(2)机械插秧技术。在示范点选用当地主推品种吉粳83、吉粳88、九稻39等品种种植,利用高速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植、手扶插秧机插秧的水稻栽植方式。插秧频次300~500次/min,行数6行,行距30 cm,株距12~14 cm,插秧深度2~4 cm,泥脚深度小于30 cm。
3.应用配套技术
(1)机械整地技术。水稻大田栽前机械耕整,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机械水田旱耙旋耕、埋茬打浆、平整等作业环节。
(2)田间管理相关配套技术。节水灌溉、深施肥、植保等技术。
(3)机械收获技术。采用全喂入、半喂入水稻收割机,进行适时收获,加强晾晒,防止霉烂,保证增产增收。
三、辐射带动效应和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1.辐射带动效应
在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及吉林市城区33个示范村推广,两年度示范推广此项技术面积6000 hm2。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5个县(市)4个城区新增水稻育插秧面积18 000 hm2,大幅提高了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程度,提升了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近1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
实施该项技术推广增产幅度8%,取得节本增效的效果。两年度节本增效达2055.8万元,其中节本900万元,增产收入1155.8万元。
3.节省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该项技术生产每公顷可比人畜生产节约工时费1500元,6000 hm2年可节省工时费900万元。
4.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该项技术生产比人畜生产可增加产量8%以上,每公顷增产688 kg,6000 hm2增加产量412.8万kg水稻,每公斤按2.8元计算,共增收1155.8万元。
5.生态效益
机械作业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减轻病虫害危害,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大米、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生产的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田生产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6.社会效益
一是全面提高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提高了农民对该项技术推广认识和接受能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三是进一步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农机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推动水稻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实践证明,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在示范推广中取得的效益是显著的,它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生产中。在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普及应用该项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四、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技术培训覆盖面不够。发展水稻机插秧,育秧是关键,插秧机是保障。一些地方农机部门重数量轻培训,片面追求插秧机推广台数的增长,忽视了技术培训的跟进。部分农民和机手因未能很好地掌握育秧各环节技术要求,造成秧苗疏密不均、高低不齐、粗细不匀,还有插秧机使用不熟练等,影响了机插秧效果,也阻碍了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二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农艺要求和技术路线复杂。特别是吉林市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和半山区,品种多,一旦操作不好,将影响机插秧的作业效果。三是社会化服务推进不够。水稻育秧和插秧等社会化服务发展不平衡,多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插秧机单台作业量差异较大,集中育秧面积相对较少。特别是有些农民购买插秧机以自用为主,致使插秧机利用率不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推进目标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末,计划达到水稻育秧设备210套,插秧机5150台(其中高速插秧机1200台),收获机2650台(其中半喂入式1650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达到1581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0%;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190.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4.7%,预计提升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2个百分点。
六、推进措施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建议在今后工作中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落实工作责任。要争取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纳入当地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2.要明确目标任务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并强调要着力解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等突出问题。水稻育插秧是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和短板,是解决水稻生产“三弯腰”的最后一道难关,是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工作。要积极工作,采取措施,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一定要按照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按照不同分工,各行其职,密切配合,认真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3.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
2014年,吉林市全区将实施第一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800万元,省级补贴资金480万元。为此,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将水稻育插秧机械设备作为补贴重点,优先考虑和满足农民购买插秧机,尤其是购买高速插秧、育秧播种机等的需求,以提高农机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不断增加机具的保有量,为育插秧械化发展提供机具保障。
4.要进一步加强示范引导
2012、2013年度在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续建33个示范点基础上,要新建20个示范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高水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强化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5.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宣传培训
成立技术实施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技术推广顺利实施。充分调动基层农机技术骨干,加强技术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指导到户,服务到田,培训到位。宣传工作要面向群众宣传和面向领导宣传相结合,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该项技术。
6.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服务
以推进服务产业为核心,构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农机服务产业链,建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培育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进育秧、机插专业化、规模化、不断提高育秧设备、插秧和收获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充分发挥合作社优势,整合资源,合作共赢,为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提供作业服务。
7.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机械化插秧的关键是育秧,育成合格的秧苗,才能保证机械化插秧增产增收。在推进机插秧的工作中,要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聘请农艺专家参加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尤其要做好育秧技术培训工作,形成推进水稻机插秧的合力。要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农机农艺的融合技术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路线,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