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欧婧
摘 要:从小学低学段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调动家长参与其中,通过奖惩、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特点;习惯养成;家长参与;期盼;奖惩;竞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否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之一。小学低段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仍比较差,仍然是“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力培养一二年段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一、發挥期盼的作用
儿童入学后就把对父母的依靠转向对教师的依靠,对教师有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把教师当作最信赖的人,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儿童心理特点培养儿童对课前预习的兴趣并使其形成习惯。老师的期待便是孩子进行预习最好的动力。
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用期待式的表达方式,如:“看看哪位同学的预习作业完成得最棒!”小结时利用导向式语句进行表扬。“老师相信你明天的预习作业字迹肯定会更加工整。”在表扬中暗示孩子努力的方向与方式,几次下来孩子就特别容易在老师期盼的目光中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充分利用家长的监督
低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监督与指导,老师需跟家长具体讲述科学预习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他们的支持,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且不定期地向老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这样既改善了孩子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的家庭习惯得到了最有效的监督。
(1)一定要与孩子达成共识,取得孩子主观上的配合。(2)家长检查的方式要多样化,注意不要只看完成量,还要看质量,例如选择题要确定孩子是否是蒙出来的;也可以从其他资料中抽出少量题来让孩子限时完成,还可以让孩子给家长讲课。抽查可以经常进行,但面对面地检查不宜过多。(3)检查后要与孩子明确优点与缺陷并达成共识,想出对策,还要定期与老师一起分析并商议下一步的做法,最好能把检查结果整理、归类并保存下来。
三、奖惩二字树榜样
在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好的行为,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历、积极向上的力量。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地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课本上标出的段号、圈出的生词、提出的预习问题以及摘抄的与本课生字相关的一些字词知识。直接选出优秀作业,评比展示优秀预习问题,光荣栏、表扬信正面宣传……
预习进步较大的同学也要表扬。教师要用欣赏与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自己的点滴进步也需要老师的关注与肯定。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必然能从量变走向质变,预习习惯就此养成。
同时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且方式应该多样化。我们处罚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批评而处罚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不可取。比如:教师某个同学听完大家的预习问题之后选出最优秀的三个预习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接受处罚的同时已经补完了自己的预习作业,明白了怎么去思考预习问题。
教师的奖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坚持正面教育和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多发现他们学习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赞赏,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第二,教师对学生预习结果所作的反馈信息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利用刚刚留下来的鲜明的记忆表象,进一步强化预习的作用与驱动力。第三,照顾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性格、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切记要区别对之。
四、竞赛久之成习惯
竞赛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好胜心强、不甘落后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竞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预习固化为一种习惯;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把每次短暂的检查预习作业的流程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竞赛,如: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优秀预习问题、最有价值预习问题、拼读竞赛、组词竞赛……
组织竞赛需要注意:(1)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竞赛的认识。(2)竞赛的类型和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量。(3)竞赛应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
五、低年级语文预习中的问题及反思
敷衍: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动笔圈划,没有用心读课文,只是把预习看作几个标记,预习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归纳原因如下:(1)一定要明确预习流程及作用,以作用去检测预习成效。(2)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对于课文中的旧知或者本班学生的已知没必要花时间预习。
总之,在小学的低段反复经过一段时间以关注兴趣为主要策略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就能提高低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有质量的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使学生在语言、思维、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使学生更好地步入小学中段,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