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瓜贱伤农”误区

董伦峰
摘 要:又到西瓜大量上市的时节,每到这个季节“瓜贱伤农”就见诸报端。特别是去年开封等地西瓜大量滞销,让瓜农直呼“伤不起”。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农民卖瓜难?“瓜贱伤农”又该如何破解?作为三农媒体记者,本文拟从多个方面分析和陈述卖瓜难的原因,以及应对卖瓜难中政府、企业、媒体和瓜农自身等的责任,期望对如何应对“瓜贱伤农”问题给予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卖瓜难;成因;对策
1 卖瓜难的原因
(一)西瓜种植模式违背市场规律
盲目的扩大种植面积。据河南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开封市种植西瓜60万亩,从西瓜批发市场反馈的信息则是,大部分西瓜种植户的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其实物以稀为贵。这样的道理,普通瓜农也都懂。只是,朴实的他们对市场缺乏应有的警觉。“丰产不丰收”的结局,往往让他们倍觉伤感、无奈。
河南是我国西瓜种植大省,每年西瓜种植面积400万亩左右,产值近200亿。农民各家种瓜都是很盲目的,今年卖得好,明年就多种。“不少农民缺乏市场判断力,只问明年应该种啥,如果告诉他们是今年的热销产品,基本上他们会听,如果不是,大部分还是照自己的想法种。”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悉,除了河南省内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外,更重要的是周围省市的西瓜种植规模都在迅速增长,造成了西瓜扎堆上市,本地的西瓜大量堆积,外地的西瓜还源源不断涌进来。
另外,小农经济造成的另一后果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不能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因此很难形成品牌,深加工也就缺乏必要的基础。
(二)品质下降影响西瓜销售
去年,记者在西瓜主产地开封市采访时了解到,一些瓜农为了减少西瓜蔓枯病的出现,近年来大都会把西瓜和葫芦、冬瓜、南瓜等嫁接,这样西瓜的重量和数量有所增加,但甜度却下降了。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马长生教授则认为西瓜品质下降最重要是“生瓜上市”造成的:“咱们的瓜农为了在西瓜紧俏时候卖个好价钱,把很多没有成熟的瓜采摘下来混到成熟西瓜里卖,导致后期西瓜大量成熟时候没人买。”河南省农科院西瓜专家赵卫星道出了另一个西瓜品质下降的原因,他说:“西瓜在采摘前十天为保证含糖量是禁止灌溉的,但一般七月份河南降雨量开始增大,雨水造成了西瓜甜度变底。此外,瓜农普遍重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西瓜口感下降。
(三)“瓜贱伤农”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其实,类似瓜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甚至粮贱伤农的事,年年发生年年有,除了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阻碍”客商运销的制约;也有品种老化、上市时间集中等因素的影响。然而,透过表象深入分析,会发现“瓜贱伤农”现象所折射出的,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方面,“瓜贱伤农”是农业丰收农民不增收的又一典型表现。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发放各种补贴促进农民增收,但由于化肥、农药等农资品涨价,农业种植投入成本不断加大,农民依然丰产不增收。另外,“瓜贱伤农”反映了在市场化进程中农民组织生产与农产品顺畅销售中的体制性缺陷:农业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民缺乏准确的市场行情信息,热衷于那些短期内容易见效的事情,不掌握市场需求,容易发生“一窝蜂”现象。
2 如何应对卖瓜难
(一)政府的责任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西瓜种植的调节,引导农民认知市场规律,树立因势利导、科学辨证的种植理念。破除农民跟风种植难挡市场风险。什么畅销种什么、什么赚钱干什么的思维方式,让农民误把时下的热销解读为未来的预期,使“大小年”的跌宕起伏成为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的种植常态。
“首先,政府和社会上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共同为瓜农创造一个好的销售条件”,河南省商业与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举例说,“政府部门可以为瓜农进城开辟绿色通道,在设置专门的销售网点时,要考虑两个有利于,一是方便瓜农卖瓜,二是要便于市民买瓜,做到均衡、合理分布。”去年,郑州市城管部门设立了160个西瓜临时销售点,协调相关社区、小区物业,引导瓜农到社区卖瓜,并免除一切费用。
此外,宋向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长期地进行市场供求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科学而有效地指导他们种植和销售。[2]
与农产品相关的部门,如农业、种子供应等部门和单位,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未雨绸缪,认真做好农业市场调查和预测,及时给种植户提供相关信息,减少农民种养的盲目性。比如,每年春季或者更早一点时间,农业相关部门应及时到基层了解种植西瓜意向的农民有多少,种植面积有多大,然后根据市场总体需求,向农民发出种植指导意见。
破解“瓜贱伤农”的困局,还必须破解因土地分散经营有碍农业升级问题。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许多地方采取以规模化经营、协议式生产、合作化购销的农业模式有效的规避了市场化风险。但人们不能忽略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土地分散经营现状普遍存在。如果没有科学化、灵活性的土地管理机制,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另外,政府投入不足难改农业弱势。如今政府管理农村的精力和财力大多集中在招商引资、村容村貌、合作医疗、农民工权益等社会问题,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倾斜不力、投入不足,导致了“小农经济”状况与社会发展的大势脱节。“瓜贱伤农”是警醒社会的信号,是思维更新的契机,更应是农业再升级的开端。只有政府着力解决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媒体的责任
去年夏天,西瓜丰收了,却又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困境,“低价无市”、“瓜贱伤农”。批发市场里,西瓜价格低至每斤一毛多甚至几分钱,而市区里的零售价也不过在四至六毛之间。即便价格比往年低了不少,大量的西瓜还是卖不出。面对此情此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各家媒体集体发力,共同出招,帮瓜农卖瓜,为瓜农呼吁。《通许瓜农十多亩西瓜愁销路7月大儿子急需救命钱》、《探访进城瓜农背后的故事7岁娃随父卖瓜筹手术费》、《记者“陪同”西瓜进城还原瓜农收获时节的苦与乐》、《今年河南瓜贱难卖现象普遍瓜农:十年来最差行情》、《兰考:西瓜丰收盼客商》、《破解“卖瓜难”应念好“西瓜经”》、《在郑州卖瓜,5天换了20多个地方》、《河南瓜農进城卖瓜难管理方:执法难度大》、《洛阳:不影响交通和卫生,城管不会撵非直销点瓜农》……关于卖瓜难报道见诸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各家报纸、网站、客户端等首页位置,且连续报道。
报道发出后,众多党政单位、企业团体、热心市民都正积极参与到这场“帮忙卖瓜”活动中来。一些政府部门还纷纷出台措施,主动帮助瓜农卖瓜。
河南日报农村版连续几天头版报道瓜农卖瓜难问题,例如,2013年7月25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头版报道了《我省多地西瓜滞销帮瓜农找找销路吧》一文。文中,报道了当时河南省多地出现西瓜严重滞销的情况,并经核实后,特刊登了开封市、驻马店市、安阳市、濮阳市等地的个别村西瓜销售信息,还附有相关瓜农的电话,以便联系,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为瓜农排忧解难。
安阳县辛村镇孙高利村瓜农许风永80亩西瓜愁销路的事,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后,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给许风永打电话要买瓜。“从媒体报道后,来了很多好心人,西瓜已经卖出了5万多公斤,我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一天都得充好几次电,感谢所有好心人,看着瓜能卖出去,不用糟蹋在田里,我真的很高兴。”许风永说。除了刊登卖瓜难的报道,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各家媒体也注重报道“瓜不愁卖”的典型事例,为了给大众瓜农以启示。例如,河南日报农村版曾报道过河南安阳内黄东庄西瓜为啥不愁卖?并分析其原因是:都是大棚瓜,上市时间早,标准化种植,注册有商标。
(三)农民的责任
发动市民吃“爱心瓜”,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卖瓜难,实则却是无奈之举。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真正解决“卖瓜难”,必须从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农民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着手,最根本的要从瓜农自身方面着手:
政府部门把掌握农产品市场行情,及时反馈给瓜农,帮助瓜农把握市场动向。瓜农方面,自身也需要懂点市场,不能盲目跟风,可以根据市场喜好,多做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经营。另外,瓜农更需注重提高瓜的品质,而非一味追求产量,没有品质做保证,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比如:瓜农在种植时要挑选好的西瓜品种;栽培方式上多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瓜农们期盼西瓜卖得好,消费者也需要更丰富的西瓜产品。希望瓜农、企业、政府、媒体等联合起来,让瓜农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西瓜”的报道引起各方关注和思考。众所周知,商品的价格都是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当城里人站在消费者角度、政府官员站在市场管理角度对西瓜涨价各抒己见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其自身原因,如何走出“瓜贱伤农”误区极为关键。要求我们必须在全面了解其真实原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解决此问题。
参考文献
[1]《农民日报》,周荣光。
[2]《大河报》,邵洋洋,2013年7月18日。
[3]张峭,王克,李越,赵俊晔,汪必旺.加快构建我國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一)[N].中国保险报.2016-11-15(007)
相关文章!
  • 基层央行加强党内巡察监督实践

    王立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056-01摘 要 加强巡察监督是落实中央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党内监督

  • 基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初探

    和兴兰摘要:当前,数字档案室正在迅速发展,基建档案数字化是建设数字档案室的重要部分。本文阐述了基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主要内容、重要

  • 湖州吴兴唯健餐饮技术推广服务

    好消息!月子汤配方再次升级,功效更好,搭配更合理!营销方案添加互联网思维,上班族点点手机兼职经营,照样也能赚大钱!二胎政策 引爆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