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彩调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及措施
秦芳
【摘要】2006年,“广西彩调”入选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虽然它有着光辉的荣誉,可是到现在却发现它面临着比较危险的情况。彩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有着很大的差距,新生代的年轻人很难与传统的乡土文化有心理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认同。本文主要介绍广西彩调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它作为非物质遗产的特征及价值;最后探讨彩调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及一些措施。
【关键词】彩调;非物质遗产;价值;校园;保护
广西彩调,又称为“调子”、“唱灯”、“采茶”、“花灯”、“花鼓”、“哪嗬嗨”等,流传于广西各地及邻省的湖南、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是广西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八桂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集中体现了广西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存境遇、情感状态及其独特的文化。在广西,有人的地方就有它,生老病死,满月做寿,新屋落成,婚丧娶嫁;逢年过节,秋冬农闲,街头巷尾,走村串户;搭戏棚,摆擂台,短到三天三夜,长到十天半月;声情并茂,音色优美,震云霄,荡山谷。彩调原名“调子”,为广西各族人民所喜爱。
一、彩调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
(一)彩调进校园是必要也是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浪潮奔腾而来,人们的观念在更新,彩调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电影、电视、话剧、歌剧、轻歌舞、交响乐、卡拉OK、音乐茶座,以其鲜明的时代感,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过去热爱彩调艺术的观众,长期从事彩调艺术的老人,年龄越来越大,看戏和演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作为主体观众的青少年们知识结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彩调艺术感到陌生,很难领略其中的奥妙及其精华所在。因此,难以引起他们审美的情趣和对彩调艺术的追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乡土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文化的价值丧失。彩调是广西民间生活的生动反映,也是民间智慧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表现,具有多重价值。挖掘彩调的多重价值,加深对彩调的本体认识,是十分有意义而且必要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彩调的价值,广泛地唤起民众的文化自觉,注重地域特色乡土文化的挖掘,并在其中注入时代精神,营造当代新的乡土文化氛围,保护彩调文化。然而我们仅仅依靠社会及在成人中来发展彩调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将彩调这一民族的乡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学校文化中来,对青少年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及感染。
(二)彩调文化对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彩调剧目蕴含着善恶、丑美的价值观念,营造了一种真善美的舆论氛围, 有着道德教化的功能。有的农民说, 彩调有惩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思想,它是批判坏人表扬好人的舞台,有非常强大的教化功能。元末高明在《琵琶记》卷首即称戏曲创作“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彩调就是这样,剧目里经常是一些有关忠孝节义的剧情,如《刘三姐》、《阿三戏公爷》等。彩调文化是学校德育教育有效利用的良好手段。我们可利用彩调在学校德育的特殊功效,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通过彩调欣赏及相关活动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陶冶师生情操。
二、彩调进校园的一些有效措施
(一)彩调文化能在学校的历史、政治、民族文化、音乐、美术、文学等教学方面进行辅助教学
彩调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曲艺、杂技、文学等其他文化遗产的众多因素,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艺术系统,它内容上展示了丰富的广西各民族风情习俗,反映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塑造了具有鲜明民族性格的人物形象,形式上善于把各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融入其中,其剧目有着丰富的八桂文化思想内涵,还有民众的道德教化和精神风貌,是一幅生动的民间风情画,它可以作为学生了解广西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宗教信仰、审美取向、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的手段。我们在学校的政治、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很多教学科目中都能借以对学生相关文化的渗透及教育。
(二)学校音乐课程作为主阵地有效推进彩调文化
彩调作为音乐舞台艺术这一范畴自然是以音乐课作为平台开展各项活动。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彩调产生兴趣,也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彩调的积极性。但如何能让学生对这些他们认为“古董、土不垃圾”的内容感兴趣呢?首先音乐教师要立足实际,创编校本教材,收集编写适合学生学习及表演的剧目及资料,教材要通俗易懂,内容要深入浅出,故事要简要动听,直奔主题,视听效果要达到趣味横生并注意深入挖掘其乡土文化教育及德育功能,促进未成年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刻认识和了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人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人或物感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在彩调教学中如果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还要注意选择短小精悍,语言俏皮,富有意趣,一听就懂,简单易学的片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开展彩调进校园的过程中,还要随时留意富有时代感的新创作的曲目,选择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教学生唱。
(三)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彩调相关活动强化学校彩调文化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还可在中小学校园组建“少儿曲艺社”、“学生彩调团”等戏曲社团,并设立宣传橱窗,开展“名家进校园”、“名品进校园”、“剧团进校园”活动,邀请彩调老师定期指导,组织专业剧团进校演出,活跃校园戏曲氛围。举办彩调邀请赛、小明星演唱会、彩调沙龙等展示活动,推进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打造本校的彩调文化品牌。
总之,彩调作为一项非物质遗产具有极大的价值,它是我们本民族本地域的民众千百年社会生活的产物, 是构成一个地域、社会、民族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人文关怀与保护,并将它继续传承下去,让它继续绽放魅力。
参考文献
[1]梁学梅.彩调:桂林的又一文化名片.桂林晚报,2008- 04- 03.
[2]唐巧巧.桂林彩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3]顾乐真.彩调剧乡土艺术特色.广西戏剧史论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