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中国舞蹈

    摘 要:消费时代的中国舞蹈是不可避免的舞蹈时代抉择,随着时代的转型,必须把握舞蹈与时代的依存关系,从时代背景中分析舞蹈发展的变化和现况,及连带的社会现象。本文提出问题,试图抛砖引玉地引发更多舞蹈相关人士对此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消费时代;中国舞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舞蹈艺术蓬勃发展,从思维解放到舞蹈产品的开发,再到品牌化运营,舞蹈逐步走向市场化和消费化。本文的消费时代主要针对文化消费的时代,舞蹈在进入市场后逐步显现出被消费化的商业属性,舞蹈市场逐渐成为艺术消费人群交流的大本营。而商业性质的增强又不可避免地使舞蹈成为消费品。文化消费时代的商业化趋势是中国舞蹈发展的必然趋势,舞蹈正走向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1 消费时代舞蹈发展的动力

    世间万物皆是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的,舞蹈在变化,时代也在变化,各时代的发展方向,都将会影响舞蹈未来方向。

    封建时期,统治者的意志是推动舞蹈发展的动力;计划经济时期,政治需要是推动舞蹈发展的动力;而消费时代,经济利益成为其最主要的推动力。随着时代变迁,舞蹈的发展动力由政治向经济转变,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主导向市场经济主导的体制转型。“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开始逐步减少对媒体事业经费的投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予补贴的政策,逐步结束了事业单位吃‘呈粮的历史。”[1]市场经济社会的到来,结束了舞蹈艺术依靠于政府财政给予的局面,使得舞蹈不得不开始也朝着市场化、经济化、消费化转型。经济利益成为其最直观、最根本的推力和助力。从具体的舞蹈领域来分析,一个舞蹈机构团体发展状况的优劣主要还是取决于它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由舞蹈演出票房收入决定。由此看来,市场经济刺激下的经济指标对舞蹈的衡量是否会直接危害舞蹈艺术本身的发展,这个问题我们得辩证地来分析。正如之前提到的经济利益是消费时代舞蹈艺术发展最直观最基本的推力和助力,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多元作用的存在,舞蹈的发展也是如此。首先,经济效益并不是舞蹈发展的唯一动力,舞蹈艺术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规律,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政策、政府导向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其次,舞蹈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分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单一经济增长向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综合效益增长,兼顾眼前和长远发展的复合发展模式。就眼下看来,我们必须从市场角度重新审视舞蹈,把握市场经济活跃的契机,树立健康的舞蹈发展观,兼顾人类的精神和物质双重需求,以实现舞蹈长期稳定的发展。

    2 内需时代舞蹈消费的溢价

    随着国际消费时代的到来,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扩大内需已成为国家拉动经济和消费的重要手段,也是各个领域促进消费的努力方向。对于舞蹈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刺激大众的消费对舞蹈观演市场的拉动效果明显,通过内需消费力的增长直接使得消费时代中文化消费的比重大大提升,因而给相关舞蹈产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

    “溢价”一词原本是证券行业的术语,指所支付的实际金额超过了证券或股票的明目价值或面值,也就是指实际支付的金额超过该物品本身的价值。这里所说的舞蹈的溢价主要是指舞蹈以作品形式投入市场消费过程中的溢价现象,具体表现为人们购买的演出观演票面价格远远超过了大众消费能力和行业平均利润。改革开放之初,“剧场演出也是非常火爆,大家都愿意也有能力去购买文化艺术消费品,那时的票价便宜,大概就是几毛钱左右,按当时人们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计算,一张票钱也就相当于一个月收入的五十分之一”。[2]因为价格公道,当时的人们在闲暇之余观看一场艺术公演是很平常、大众化的事情。现如今看来,倒是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如今便没有那么轻松了。以杨丽萍大型舞剧《平潭映象》为例,2018年1月福建站首演时,观看票价280到2160人民币不等;到南京站演出定在2020年3月,因是南京市文化消费政府补贴剧目,南京站这一场票价从180到1080人民币不等;观看票价会根据观演场次及观演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即使是在最偏远的二楼角落,票价最少也是280元,再者在南京站演出中,就算是政府文化消费补贴最少也得180元。就按这个最低票价水平计算,一张票价对于当下工薪阶层的月收入水平来说,也难以让人不用过多考虑,痛快買单。更不用提还想要挑一个更好一些的观看位置了。但是即便如此,每一场的演出也都是一票难求,消费者为何会愿意支付那么高的舞蹈演出溢价呢?对于消费市场来说,舞蹈作品商业化营销和运作手段关乎成败,就杨丽萍的《平潭映象》来讲,一场舞剧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前来观看,一方面的原因与杨丽萍的明星影响力和公众效应有关。也就是说“明星效应”与一场舞剧的经济效益是有间接的关系,这就跟粉丝去听演唱会是一个道理,观众会为了某个喜爱的明星而去消费作品。这里所说的“明星效应”主要指舞蹈明星的个人品牌形象和影响力,这是舞蹈家凭借自身精湛的舞蹈技艺,通过各个优秀的作品,多年呈现和积累出来的个人形象和魅力,从而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演出商在演出的宣传推广中就会结合舞蹈明星和作品进行宣传,以此来达到扩大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跟电影宣传是一个道理,观众会结合宣传信息选择消费。而从消费受众来看,“明星效应”也仅仅是舞蹈消费的原因之一,舞蹈消费者自身对舞蹈的认知、本身的审美取向、个体经济能力以及作品本身的水准等都会影响个体是否会支付舞蹈的溢价。从舞蹈作品的角度来说,作品所包含的超过基础功能价值以外的感知、品牌和思想含量就是观众收获的溢价价值,反之观众只是单纯地支付溢价。总体来看,中国舞蹈的溢价与复杂的内需时代有直接的联系,舞蹈的消费市场还需要规范和探讨,舞蹈溢价里表象的经济价值只有转化成舞蹈主体艺术追求的强大动力,树立健康的舞蹈价值观,舞蹈的道路才会越走越远。

    3 中国舞蹈的命运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舞蹈艺术在时代中呈现出了强大的社会适应性。为了舞蹈能在时代的发展中有更适宜的发展方向,关于消费时代舞蹈的抉择,有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消费时代,舞蹈艺术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尼采曾经描绘道:“没有一个时代,人们对艺术谈论得如此之多,而尊重得如此之少。”这就像是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消费时代给舞蹈带来的巨大冲击,进入消费市场的舞蹈已经放下了高贵的姿态,放弃了舞蹈艺术的灵魂。一方面,舞蹈作品为了让消费者买单,积极迎合社会大众的审美水平。文化艺术的作用是教育和培养民众的审美,这样迎合大众审美水平岂不是本末倒置,又如何谈创造美和引导美。化身商品的舞蹈艺术委身于商业市场之下,掺入消费观念而被经济同化。随之而来,雅俗参半甚至是媚俗的伪舞蹈艺术接踵而至,这还是国家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吗?作品把观众想看到的东西明晃晃地包裹起来呈现在舞台上,以这样谄媚的做法去赢得掌声和票房,这是社会的悲哀。另一方面,舞蹈工作者同样受到经济消费市场的影响,产生了两条完全相悖的艺术道路:一种是一直专注于舞蹈艺术本身,日复一日地积累和创作,在经济发展的契机中发展舞蹈事业的人,我们称之为真正的舞蹈人;另一种紧跟消费时代的经济浪潮,开始计算经济风暴中的舞蹈成本和经济效益,更多地专注于“舞蹈经济”的人,舞蹈在他们这里也就只能附属于经济了。面对这样无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作为舞蹈工作者,应当从面对艺术文化质变的失落感中总结已经畸变的文化心态,重新调整心态去适应消费时代的舞蹈格局。商业舞蹈不是罪恶,滥用才是罪恶。舞蹈在消费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前进和自我救赎中好好把握,让艺术的生命根植于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王辉.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与文化政策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62.

    [2] 解宏乾.走向小众艺术的国粹[J].国家人文历史,2016(6):15.

    [3] 王辉.消费时代的音乐文化症候[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

    [4] 苏桂宁.消费时代中国文艺的价值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

    [5] 刘建伟.谁在伤害艺术[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龙敏(1990—),女,湖南怀化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传统舞蹈。

相关文章!
  • 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视角观照《

    邵帅《菲洛梅娜》(Philomena)改编自BBC记者马汀·斯克斯史密斯的纪实文学《菲洛梅娜遗失的孩子》,取材自真人真事。在20世纪50年代民风保守

  • 浅论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

    【摘 要】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工作,主要是通过向少儿推荐读物、指导少儿阅读等行为,培养少儿自主读书的能力,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

  • 从程颐思想中的“涵养致知”看宋

    吴小丽摘要:“以文为上”的宋代,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代,是古今思想发展的关键点。宋代文人复兴儒学,成一代理学之风尚。其中程颐所言“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