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
柳跃辉
摘 要:当今,传统文化不断受到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科目之一,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这也是高中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的基本要求。但是实际上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由于生源起点低、教育方向的错位,致使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并不是那么理想,很多农村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需进一步提高。基于这种状况,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传承
国家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的阐述。教育部在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也提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习人群和传播渠道,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
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却态度冷淡,对外来文化却争相模仿。在珠三角农村高中学校也出现类似现象:学生对传统严肃文学名著越来越缺乏阅读的耐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以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媒介为依托的碎片化阅读。在这样的阅读状态中,学生往往不求甚解,只满足快速获取信息和内容的快感。再者,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等,农村高中学校学生的阅读耐心和阅读能力也非常低,以至于出现了一读就困、越困越读不下去的情况,反而对现在流行的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媒体,则拥有无限的精力,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整体的发展环境对于传统慢节奏生活和阅读的消解;另一方面也与高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关注不足有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仅农村学生存在不愿读传统经典的问题,部分语文老师也缺乏慢节奏阅读经典的习惯。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素养会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会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处于越来越劣势的地位。
那么,作为一名农村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又该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传统文化传承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事实上,一名语文教师,仅有一桶水还不够,教师应该是流动的水,时时学习,时时更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语文教师如果自身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怎么教好自己的学生呢?要想在教学时举重若轻,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唯有博览群书,扎根传统文化典籍,才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基础。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古代的国家体制、朝代变革到礼仪服饰、饮食起居,从典章制度、儒家思想到汉字结构、地方习俗,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一个注重自身文化素养、注重加强自身阅读的教师,他的课堂必然是有文化韵味的;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教师,他的课堂必然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精彩纷呈的。
二、帮助学生拓展传统文化阅读内容
1.深入挖掘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本是非常经典的。如能利用好这一教材资源,开展教学,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材(人教版)里的《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经典小说《红楼梦》,里面包含了饮食、礼仪、服饰和习俗等传统文化,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情节和人物关系,还要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学习活动。如林黛玉向贾府不同人物问候的顺序就充分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尊卑和家长等级制度,老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尊卑现象的历史成因展开探究。再比如学习《迢迢牵牛星》,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七夕”“重阳”“冬至”“寒食节”等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学习《琵琶行》,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古代常见乐器的相关资料,如“编钟”“笙箫”“琵琶”“琴”“古筝”“箜篌”等;还可以让学生查阅古代哪些乐器是本土的,哪些是外地传入的。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
2.推荐古典名篇名著,感受传统文化
很多农村高中生在课外阅读的选择方面常常无所适从,难以下手。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高中生平时阅读过少,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够,学生不懂阅读。老师可以结合高中涉及传统文化的课文内容,列出与之对应的书目。比如学习《项脊轩志》一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拓展阅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等散文,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家庭浓浓的亲情。再比如学习《失街亭》一文,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加深对课文相关内容及其背景的理解。阅读古典名著,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还可以了解到古代的世俗风情、社会状况、民俗习惯等情况,了解当时人们的日常起居、市井生活、礼仪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3.阅读古典诗词,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古典诗词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阅读古典诗词,既可以體会传统文学之美,又可以了解古人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及情操志向等。但很多时候农村学校的高中生或文学基础不好,或缺乏兴趣,或无从获取,或不懂得挑选,而无法真正专注阅读古典诗词。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出个性化的推荐。比如对古典诗词有兴趣而不懂挑选阅读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内容、风格比较接近学生需求的古典诗词。如对情感比较丰富细腻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晏殊、温庭筠、李清照等名家的词作;对个性豪爽、性格开朗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名家的作品;对一些平时比较忙碌、没有时间系统阅读古典诗词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需要,推荐几篇好的诗词作品,让学生在忙碌之余也能领略一番传统文化之美。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不是习题导向型的,就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实际上要想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具体实践中,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1.适当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内容,除了课堂的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本剧表演,开展体验式学习,比如《鸿门宴》《苏武传》《雷雨》这类故事性非常强的传统文化阅读篇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要表演得惟妙惟肖,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还要仔细揣摩人物角色及其性格、思想、内心活动等。通过体验式表演,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操与性格品质。以《鸿门宴》为例,在开展课本剧时,学生要掌握主客座次礼仪、人物称谓、官职文化、忠义文化等,要根据人物角色的身份地位安排座次方位,设计对话内容、神态举止等,要通过对话、举止神态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怎样说,说些什么,如何准确表现出人物性格,这些都是学生在表演时需要仔细揣摩的。也许学生的表演会有稚嫩之处,但必然会让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进一步。
2.适当开展朗诵比赛等活动
传统文化阅读文本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其中包含了众多诗词和脍炙人口的古典散文等篇目,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老师如果作为教学要求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很可能产生厌烦情绪,但采用朗诵比赛的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更有利于这类篇目的阅读教学。比如教授《唐诗宋词元散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朗诵比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既熟悉了诗词的内容,提高了自己的诵读能力,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专题分享会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过程,还应该是学生学习、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关于古代服饰、古代兵器、古代官职、古代礼仪、古代的酒文化、饮食文化等的专题研究。教师适时安排传统文化分享会,分享形式不限,可以文字介绍,可以短视频播放,可以借助影视图片展示,还可以采取对影视文化挑刺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通过专题研究分享会,学生既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开阔了眼界与知识面,又丰富了课堂教学。
4.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每年农历传统节日,其实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机,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端午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开展包粽子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介绍与端午节有关的民俗文化。现在的很多学生及家长都是来自不同地方,因而家长们包粽子用的食材会各有不同,粽子的包法也会差别很大。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端午节文化的相同与不同,加深对端午节民俗文化的理解。同样,如中秋节、重阳节,学校也可以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或开展手抄报比赛,或开展书法比赛,或带一些孩子去敬老院表演传统文化类节目。通过节日,学生既体验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5.利用影视文化作品,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制作精美、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高质量文化类纪录片或节目,如“百家讲坛”“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家风”等,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播放给同学们观看,使学生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此外,教师也可以挑选一些历史性强、能真实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电视剧,让学生观看,让学生体验古代的历史人文之美。比如学习《苏武传》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汉武大帝》关于“苏武牧羊”的情节,既可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又可以扩大容量,開阔视野,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形式多样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牢记自己民族的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优秀,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杨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24.
[2]李瑞华.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问题[J].学周刊,2019(5):68.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