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
摘要:《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经济类专业课,但目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根据《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特点,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措施
《工程概预算》课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编制各种工程造价计价文件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的技能,培养学生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
结合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进及落实,开展《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研究,对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在2011年1月8日出台的文件(教高[2011]1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2 《工程概预算》课程特点
2.1 内容多,信息量较大
《工程概预算》课程主要介绍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首先熟悉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其次学生要掌握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和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最后学生要掌握工程概预算的基本方法,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内容。可见,本课程内容多、信息量较大。
2.2 与其他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
《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综合及拓展,是其他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学生已学的《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建筑材料》、《施工组织》、《建筑制图》、《工程地质》、《基础工程》等专业课程内容联系紧密。
2.3 实践性强
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都必须在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可见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4 对教师要求较高
《工程概预算》课程不但介绍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还介绍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和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的内容,而学生对于计算规则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时,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等要非常熟悉,这就需要教师不但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地很好结合,才能将此课程讲授得更加生动、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否则教学内容肯定呆板、枯燥,可见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2.5 内容抽象
本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尚未参加工作的学生,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会感觉《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如工程量计算规则将内墙脚手架分为里脚手架、单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在实际工程中内墙脚手架的工程量如何区分计算,刚接触该课程内容的学生直接理解往往有一些困难,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这就需要通过参观施工现场、实习的途径加以解决。
2.6 政策性强
《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国家相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例如当前2008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颁布实施,相关教学内容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补充。此外,计价过程中采用的定额、计价文件一般由各地区、省份自行编制,使用范围具有很强的地域限制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补充和调整教案内容,并通过系统化处理后充实到教案的相应章节,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
3 《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时少
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安排,《工程概预算》的学时一般为48学时左右。但是本课程内容包含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两大部分。其中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按专业划分为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五个专业,涉及面广,内容多,习题讲解较多。在当前紧张的学时内既要完成概念阐述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完成大量习题的讲解,学时明显偏少。
3.2 课程教材內容相对滞后
《工程概预算》课程具有政策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尤其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正处在改革之中,因此区别与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学科,大部分教材都不能及时地把国家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规定、新规范编入,这就造成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也给本课程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3.3 知识讲授较多,忽视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过相关的基础课程,但由于这些课程都是孤立开设,学生学习时不能将《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缺乏对建设工程系统的整体认识。
但是在《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教师教学中往往侧重讲解工程量计算方法或基本理论,而学生由于缺乏对建设工程系统的整体认识,理解和接受起来很吃力,导致学生丧失信心,教师也失去耐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最终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效果,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建设。
4.1 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概预算》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既包括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又包括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在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根据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分清主次和重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几乎没有工程经济方面知识的积累,因此需要先为学生建立工程造价基本框架体系,同时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重点讲授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工程量计算规则、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结算编制,而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竣工决算等则可只作简单介绍,或鼓励学生自学。
4.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工程概预算》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概念多,理解难度大,为了在规定的学时数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2.1 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一次课时,应首先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等学生熟知的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引入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等内容,强调本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到该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2.2 运用案例教学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真实工程模拟环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选用真实的工程实例充实教学内容。例如讲解混凝土工程中的有梁板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时,没有施工经验的学生缺乏对房屋建筑结构的空间想像力, 很难理解到板和柱交接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该如何计算。这时可以借助一个真实框架结构工程的实例, 向学生详细讲解计算有梁板混凝土工程量的步骤,并和计算规则一一进行对照,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计算规则的含义,也加深了对相应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结合,培养提高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4.2.3 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广联达算量大赛”、 “全国高校大学生BIM软件建模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3 采用多媒体和参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工程概预算》课程本身系统性极强,实践性强,与其他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这些都潜在地给学生学习本课程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速度快、现场感强、效果好等优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混凝土工程中构造柱马牙槎的计算规则时,学生空间立体感不强,用语言解释起来又非常困难,学生即使知道工程量计算规则,也难以从图纸上正确读出尺寸计算工程量,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把这部分内容清楚地显示出来时,并且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正在进行该部分施工的建筑工地,现场介绍有关施工过程和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便能轻松、清晰地理解所讲内容,而且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效果明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4.4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工程背景的培养,建设“双师型”队伍
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接和实际工程密切结合的横向课题,教师通过参与横向课题,提高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程背景,建设“双师型”队伍;加强和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的联系,定期请有关单位技术骨干来校为师生开展讲座等。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工程素养得到了提高,并反馈到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的环节中,进而提高《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质量。
5 結语
《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重大意义。因而,《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学手段和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真正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聂艳华.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115-117.
[2]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3]刘云.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08,12:194-195.
[4]宋建学.工程概预算[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受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资助,项目编号为JY1040。
作者简介:
严景宁(1981—),男,江西大余人,硕士,讲师,专业为工程管理,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措施
《工程概预算》课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编制各种工程造价计价文件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的技能,培养学生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
结合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进及落实,开展《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研究,对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在2011年1月8日出台的文件(教高[2011]1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2 《工程概预算》课程特点
2.1 内容多,信息量较大
《工程概预算》课程主要介绍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首先熟悉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其次学生要掌握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和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最后学生要掌握工程概预算的基本方法,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内容。可见,本课程内容多、信息量较大。
2.2 与其他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
《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综合及拓展,是其他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学生已学的《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建筑材料》、《施工组织》、《建筑制图》、《工程地质》、《基础工程》等专业课程内容联系紧密。
2.3 实践性强
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都必须在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可见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4 对教师要求较高
《工程概预算》课程不但介绍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还介绍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和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的内容,而学生对于计算规则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时,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等要非常熟悉,这就需要教师不但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地很好结合,才能将此课程讲授得更加生动、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否则教学内容肯定呆板、枯燥,可见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2.5 内容抽象
本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尚未参加工作的学生,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会感觉《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如工程量计算规则将内墙脚手架分为里脚手架、单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在实际工程中内墙脚手架的工程量如何区分计算,刚接触该课程内容的学生直接理解往往有一些困难,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这就需要通过参观施工现场、实习的途径加以解决。
2.6 政策性强
《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受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国家相关规范修订、新规范颁布实施都会引起课程内容变动。例如当前2008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颁布实施,相关教学内容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补充。此外,计价过程中采用的定额、计价文件一般由各地区、省份自行编制,使用范围具有很强的地域限制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补充和调整教案内容,并通过系统化处理后充实到教案的相应章节,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
3 《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时少
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安排,《工程概预算》的学时一般为48学时左右。但是本课程内容包含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两大部分。其中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按专业划分为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五个专业,涉及面广,内容多,习题讲解较多。在当前紧张的学时内既要完成概念阐述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完成大量习题的讲解,学时明显偏少。
3.2 课程教材內容相对滞后
《工程概预算》课程具有政策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尤其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正处在改革之中,因此区别与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学科,大部分教材都不能及时地把国家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规定、新规范编入,这就造成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也给本课程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3.3 知识讲授较多,忽视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过相关的基础课程,但由于这些课程都是孤立开设,学生学习时不能将《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缺乏对建设工程系统的整体认识。
但是在《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教师教学中往往侧重讲解工程量计算方法或基本理论,而学生由于缺乏对建设工程系统的整体认识,理解和接受起来很吃力,导致学生丧失信心,教师也失去耐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最终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效果,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建设。
4.1 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概预算》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既包括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又包括工程计量的基本方法。在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根据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分清主次和重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几乎没有工程经济方面知识的积累,因此需要先为学生建立工程造价基本框架体系,同时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重点讲授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工程量计算规则、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结算编制,而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竣工决算等则可只作简单介绍,或鼓励学生自学。
4.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工程概预算》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概念多,理解难度大,为了在规定的学时数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2.1 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一次课时,应首先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等学生熟知的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引入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等内容,强调本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到该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2.2 运用案例教学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真实工程模拟环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选用真实的工程实例充实教学内容。例如讲解混凝土工程中的有梁板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时,没有施工经验的学生缺乏对房屋建筑结构的空间想像力, 很难理解到板和柱交接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该如何计算。这时可以借助一个真实框架结构工程的实例, 向学生详细讲解计算有梁板混凝土工程量的步骤,并和计算规则一一进行对照,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计算规则的含义,也加深了对相应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结合,培养提高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4.2.3 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广联达算量大赛”、 “全国高校大学生BIM软件建模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3 采用多媒体和参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工程概预算》课程本身系统性极强,实践性强,与其他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这些都潜在地给学生学习本课程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速度快、现场感强、效果好等优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混凝土工程中构造柱马牙槎的计算规则时,学生空间立体感不强,用语言解释起来又非常困难,学生即使知道工程量计算规则,也难以从图纸上正确读出尺寸计算工程量,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把这部分内容清楚地显示出来时,并且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正在进行该部分施工的建筑工地,现场介绍有关施工过程和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便能轻松、清晰地理解所讲内容,而且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效果明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4.4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工程背景的培养,建设“双师型”队伍
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接和实际工程密切结合的横向课题,教师通过参与横向课题,提高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程背景,建设“双师型”队伍;加强和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的联系,定期请有关单位技术骨干来校为师生开展讲座等。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工程素养得到了提高,并反馈到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的环节中,进而提高《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质量。
5 結语
《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重大意义。因而,《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学手段和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真正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聂艳华.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115-117.
[2]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3]刘云.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08,12:194-195.
[4]宋建学.工程概预算[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受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资助,项目编号为JY1040。
作者简介:
严景宁(1981—),男,江西大余人,硕士,讲师,专业为工程管理,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