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房及候诊区辐射剂量场空间分布的研究
熊安妮 龚豪 章瑾 杨倩倩 唐炉生
一、背景与意义
在人类接受到的电离辐射中,本底辐射占3%,而医疗照射占48%,其中医疗照射中CT的辐射照射剂量占49%,可见CT辐射照射剂量作为人类电离辐射中最主要的辐射来源。电离辐射会对人体产生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包括严重灼伤、各种急慢性损伤、胎儿出生前效应和诱发癌症等。其中胎儿出生前效应包括胎儿死亡、畸形、智力低下和诱发癌症等严重的生物学效应。
随着物质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螺旋CT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群已经将传统的体检项目胸部X线摄影,转变为低剂量肺部CT扫描,甚至是高分辨CT扫描,人类接受的医疗照射迅速增加。当然螺旋CT检查的普及,使得某些难以显示的微小病灶,得以发现并及早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CT检查犹如一把“双刃剑”,带来极大的便利,扫描和成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较少的禁忌症,在急性脑出血、创伤性颅脑属于首选检查方法,在脑挫裂伤和颅面骨骨折的检查上极具优势;不可避免地也给人类带来了伤害,CT电离辐射可致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鉴于此,本研究从检测CT机房及候诊区空间辐射剂量场人手,分析CT机房及及候诊区辐射剂量场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为医学影像技术和辐射防护提供一种参考,探讨现场CT机房辐射防护策略,在满足医学影像诊断前提下,控制CT辐射剂量,最大限度降低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材料和方法
用专业X(y)射线检测仪对飞利浦(Philips)64排螺旋CT、西门子(Siemens)64排螺旋CT、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64排螺旋CT三种大型设备,在同等曝光参数下(放射治疗体模作为扫描对象)不同空间点做了大量辐射剂量率的检测,并建立坐标数据和剂量率数据,绘制成等剂量曲线。以CT孔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的剂量率,即(x,v,z,剂量率),以cm为三维坐标单位,以μSv/h为剂量率的单位,取有效数字四位;曝光参数为管电压120KV,有效管电流200msA;由于本底辐射剂量率在0.05~0.13μSv/h范围内变化,相对于曝光时的剂量率,本底辐射可以忽略不计。三、结果
结果显示,在特定曝光参数条件下曝光,用专业X(y)射线检测仪测得的辐射剂量率数据,数据包括CT机房内、机房外的过道、候诊区、CT机房上面一层和下面一层区域做了大量检测,测得的数据均在0.05~0.13μSv/h范围内变化,即CT机房外所有区域的辐射剂量均为本底辐射,CT机曝光对机房外辐射水平均无影响。
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发现CT机房内辐射剂量场空间分布存在以下规律:以坐标原点(即孔径中心),辐射场具有对称性,并且随着距孔径中心距离增加辐射剂量率急速衰减;以孔径中心轴为轴心,随着半径增加辐射剂量率急速衰减;不同公司生产的CT机在产生电离辐射剂量率上存在着差异,以Philips64层CT辐射剂量率略低。四、结论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缩短接触电离辐射的时间,采用屏蔽材料进行辐射防护,是非常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从医院或者科室层面,可以开展关于电离辐射的科普性宣传,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电离辐射,消除CT机房过道、候诊区的电离辐射恐慌,提升人文关怀意识和服务。对于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来讲,要对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足夠重视,采取降低辐射参数及曝光次数的基础上,对受部位外的组织采取屏蔽防护,避免无关人员停留在机房内,对于必需的陪检人员采取严格的防护,包括站立区域和机体的全面防护。
综上,CT检查给我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电离辐射,在保证CT检查诊断效益基础上,合理降低CT检查次数和辐射剂量,对非受照部位进行必要的辐射防护,最大限度降低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