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提 要]大数据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各领域创新工作、提升工作成效的助推器,通过提取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领域中高频词汇,并以此为切入点,帮助辅导员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得到相应启示。
[关键词]大数据;高频词汇;辅导员;创新
[作者简介]操维琦(1984—),男,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工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是新时代下我国砥砺前行,创造更多成就的重要法宝,将创新融入到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是适应新形势下育人工作的需求和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大数据内涵及特征,以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高频词汇分析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辅导员依托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领域中高频词汇,帮助辅导员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得到相应启示。
一、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一)大数据的内涵
数字源于人们的生活,最初只是简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计量。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其的认识,并在科学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助推下,发挥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大量的数字组成了数据,各类数据经归纳后重组、重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就是我们微观上理解的大数据,它的表现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大数据”一词由英文“Big data”翻译而来,意指“大大超过传统意义的数据,用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完全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1]本文中所说的大数据,又称为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庞大,各式各样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2]
(二)大数据的特征
巨大的存储容量。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类数据产生来源变得多样,数据信息量如洪水般迅猛增长。据相关专家推测,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为50zb。[3]庞大的信息数据需要存储空间的成倍扩大,目前大数据依靠云端等一些大规模技术平台满足巨大数据的集合和共享。
高速的数据传输。当前,人们对数据的实时应用需求更加强烈,只要连上网络就可迅速获取信息。高速的传输使人们对数据的实时性、动态性的需求越来越清晰,使我们大大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上能得到快捷的满足。
强大的预判能力。大数据的出现使得各类数据得以“爆炸式”增长,并且“量大质高”。这将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社会各领域科学发现的概率,让人们的各项工作分析有“数”,研判有“方”。
高效的教育价值。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在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在启动的十大工程之一“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教育文化大数据。[4]由此可见,教育大数据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它将成为强大的科学教育力量,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发挥教育价值,特别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能起到引领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作用。
二、辅导员依托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既是人才培养的一线教师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引导者、管理者。党和国家一直很关注和重视这支队伍的培养、建设和发展状况。十八大以来,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将辅导员依托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辅导员开展工作理论视野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以“大数据、辅导员、工作”为关键词,以2013年至2018年为时间范围进行搜索,共得到相关研究论文83篇,其中,2013年1篇,2014年4篇,2015年13篇,2016年17篇,2017年11篇,2018年37篇(见图1),这充分说明,高校辅导员将大数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引起教育理论界相关人士的关注,而且重视人群和重视程度都在增加,本文将结合当前理论研究成果,以大数据中思想政治教育高频词汇为视角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如何创新的方式方法,对大数据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在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层面上也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二)实践视野下现状
在我国,大数据应用研发虽晚于欧美发达国家,但近几年在各级层面的高度重视下,其发展非常迅猛。高校作为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发展的主阵地,在大数据领域的研发应用上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从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上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精准性。伴随数字化、智慧化等校园工程的建设和完善,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位学生的消费情况、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借阅图书、上课考勤等学习、生活情况都被视频监控、打卡仪器、智能传感等设备记录下來。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通过采集、分析各类“学生大数据”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消费价值观和有无异常情况。如夜间宿舍考勤,到了宿舍关门时间,未考勤学生名单就会生成,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对名单进行排查,可降低安全隐患发生。同时,在大数据平台上辅导员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更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繁杂的工作逐步向“三化”发展,辅导员工作成效显著提高。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逐步覆盖,辅导员日常繁杂工作逐步呈现出可视化、科学化、多样化三个特征。笔者通过走访调研所在地区三所高校辅导员依托大数据开展工作情况,在接受访谈的53名辅导员中,97%的辅导员认为当前的大数据对工作有很大帮助,减轻了工作负担。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根据评定规则,辅导员要调取学生各类成绩,如第二课堂成绩、学时、学分、学生违纪核查等材料,再组织学生根据规则算式进行计算,得出获奖学生结果,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辅导员大量工作时间。而如今通过大数据平台,辅导员从学生管理系统就能立刻获得获奖学生初选名单。系列事务工作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辅导员工作劳动强度,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办事效率。大数据还可以应用于网络思政教育。通过校园app、微信工作平台,推送一些“短、小、精”的视频、文章,多形式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辅导员能够把握好数据时代思想宣传教育主阵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辅导员对数据分析能力和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有待提高。随着各种采集学生数据设备的完善,让数据来源更广,数量也越多,在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中,如何利用好数据开展工作,首先需要学会甄别有价值数据,剔除无效和虚假的数据。在笔者访谈中,有近65%的辅导员认为只是按部就班的将数据用于学校日常工作事务,缺乏对数据的分析研究。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养成大数据思维习惯,并贯穿于各类学生事务中,定期对学生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查找数据中的真伪和虚实,并依托较强的分析能力提升大数据采集的科学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领域中高频词汇分析方法和结果
以知网为原始论文数据来源,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搜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文献来源,且检索时间范围定为近5年,共检索出193篇研究文献,其中2017年27篇,2016年34篇,2015年40篇,2014年42篇,2013年50篇。去除无效及不合要求文献(如非学术文章等),按照被下载频率和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选取有效论文50篇,进行研究。通过软件切割分析,得出4463个词汇。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确切,按照词义相近或相似的词汇进行择取,(如,学生与大学生,统一合并为大学生,高校、大学与学校统一合并为高校,价值、价值观统一合并为价值观等),剔除了一些无效词汇(如,可能、内容、可以等),按照词汇出现频率高低进行排序,选取了前三十个词汇作为目标文献的高频词汇,这些词汇基本体现了近5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的关注情况,我们据此统计出了高频词汇表(见表1),并按照频数越大字体越大及角度随机的规律,生成了高频词汇词云图(见图2),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关键词汇频数由高到低的变化。
四、高频词汇对辅导员创新工作模式的启示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争做新角色、担当新使命
高频词汇表中的词汇呈现了当前的时代特征,如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等高频关键词。同时,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高校思政教育领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个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认知,不仅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从大数据视角看,还应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各类网络舆情的分析判断者;校园学生数据的管理者等。这些“大数据”下的角色都赋予了辅导员新的使命和新的角色。辅导员要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和新特点,就要从思想上对大数据高度重视,培育大数据思维素养,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实际工作开展中,提升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让数据“发声”,让大数据成为新时代下促进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器。
(二)加强学习,提升“大数据”育人能力
通过大数据对高频词汇的统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所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这使得要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需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并结合现有资源进行不断地创新探索,包括对各类新媒介工具的使用。如近年来辅导员微博、博客建设逐渐完善,通过发布博文等信息文章,对学生思想引领和日常管理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学生使用微博、博客的数量不断减少,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通过学习,了解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和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新的阵地上进行育人工作,这样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三)加强弱势领域的教育与研究
高校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等机构,专门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指导和服务,同时,不少高校还开设了就业创业课程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近五年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高频词汇统计情况说明,大学生对就业创业和学术素养领域的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很多高校只是开设相关课程,但深入研究及理论指导不够。学术素养是大学生读书做学问的基本素养,就业创业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创业,是国家积极提倡用知识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强有力的落脚点。因此,必须加强就业创业和学术素养等弱势领域的建设和研究,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夯实思政教育成果。
(四)大数据非“神器”,推进线上数据与线下实践相融合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大数据高频词汇分析,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找到适合当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最佳途径、创新工作的模式和提高工作成效的方式。从高频词汇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前30位的词汇及其频数,如“网络”频数为355次,“价值观”229次,“辅导员”202次,“队伍”176次,“平台”171次,“微信”165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0次,“心理”136次,“微博”104次。通过这些高频词汇与线下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领域持续关注的内容主要有:网络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辅导员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等。这些关注领域在辅导员现实工作中,要达到良好效果,还需要让线上数据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一味的把大数据当成“神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大数据的收集统计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果迷信大数据是万能“神器”,不做细致的研判,很可能会将一些偶然现象作为规律来处理。因此辅导员只有树立“线上线下齐步走”理念,才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中高频词汇指引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才能符合新时代育人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
[2]黃正鹏.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存储优化算法研究[J].电脑迷,2018,(11).
[3]张春敏.大数据时代下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思考[J].西南汽车信息,2017,(12).
[4]谢继华,张茜.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1).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