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生写作插上高飞的翅膀
周凤金
这周的作文课,我让学生写的是《家乡的四季》。一节课尚未结束,几个学生就写完了。对比以前作文课上学生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看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推行的这些措施,还是切实可行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拿来主义”
针对班里多数学生除了教材就再没有任何课外读物的状况,我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摘抄、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因为好的词句是建造作文大楼的“基石”。在此基础上,我适时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拿来”别人的东西,充实自己的文章。
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例如,有的文章修辞方法运用得生动、准确;有的文章用的说明方法很突出;有的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写得很精彩;有些文章每段都有总述句……
学完每篇课文后,我都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学完《槐乡的孩子》一课后,我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突出天气热的方法,进行仿写。“寒冬腊月,我看见( )冻得( );( )冻得( );( )冻得( )”,突出冬季的寒冷。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我引导学生练习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家乡的景物。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了让学生“会写”的目的。
二、积累素材
生活中不乏美好的东西,发现这些事物的美好,并通过自己的笔将它再现,是写作的精髓。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生活,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人、事、景、物,到处都有,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比如秋收时节,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在写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时,我们可以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美化”这些事物。比如“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石榴咧开嘴冲我微笑”“地里的玉米,像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
三、从说做起
为防止学生无话可写,我充分利用作文前的口语交际,引导学生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一个学生带动另一个学生,由此学生的话匣子就都打开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有目的地选择一件事来写,作文的内容也就确定了。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也乐于写作。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图画、多媒体设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联想,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之间补充、完善各自的口头素材,为书面作文铺平道路。
四、肯定亮点
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尝到成功的喜悦,才会逐渐养成自觉写作文的习惯。作文被老师拿到班上作为范文朗读,这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常常会找出文章中的亮点予以肯定,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我也要为其点赞。这样做,就会让学生得到鼓励,树立信心。
除了在班上朗读优秀作文外,我们还可以把优秀的作文、写得好的段落,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上,以供全班学生学习。
实践证明,以上这些措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他们插上了高飞的翅膀。